我很喜歡太宰治,而梁朝偉總讓我想起他。——王家衛

《羅生門》和《人間失格》哪個更好看,有必要先說說這兩位日本向死而生的作家不同的命運遭遇。

他們生存的年代背景相仿。《羅生門》的作者芥川龍之介(1892~1927),《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1909—1948)。芥川龍之介比太宰治早生了幾年,但比太宰治還少活4年。

他們都是自殺身亡,前者服毒,後者投水。他們自殺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尤其說源於性格的苦悶,不如說一個源於苦難,一個源於樂極生悲。

芥川,出生於日本東京一個普通家庭,未滿一歲、尚在襁褓之中時,他的母親就突發精神病,之後龍之介被舅父芥川收為養子。

芥川雖是當地的士族大戶,但寄人籬下的日子,加之對生母發瘋的恐懼,芥川龍之介懼怕自己有一天也會像自己的母親一樣。龍之介愈加敏感、拘謹而多疑。

不過,自幼跟隨舅父生活在士族大戶的芥川龍之介飽讀詩書,這為他日後成為日本文壇大名鼎鼎的大文豪奠定了基礎。

他和太宰治一樣也是飽受多種疾病折磨的一個病秧子。太宰治在讀中學的時候,聽到芥川自殺的消息,甚是震驚和苦惱,10年後,深受疾病和苦悶折磨的太宰治投水自盡。

芥川的《羅生門》,就通過描寫一個本來生性善良的家僕在一個陰雨天在羅生門遇到一個靠拔死人頭髮做發套為生的老婦人後,決定棄苦從惡將老婦殺死,並且扒了她的衣服逃走的故事。

短短的故事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讀後讓人心情久久難以平靜。貧困,使人發瘋,使人喪失做人的本性。書中表現了赤裸裸的性之惡。

場面描寫陰森恐怖到極點,人性悽慘令人髮指到戰慄。倘若作者沒有身臨其境過那些苦惱和不幸,倘若沒有目睹過底層人的悲催生活,沒有自身特殊的遭遇和個性的敏感,就不可能寫出那樣戳痛人心的作品。

太宰治《人間失格》,描寫主角(也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全文充滿了厭世的苦楚,內容處處都是作者那種欲發不發的悲哀。

最終,太宰治承受不住內在的苦楚以及疾病殘酷的折磨,以投水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劃下了句號。

他們的小說都有著同樣的魔力,他們生動形象的描繪直逼靈魂,有著讓人無法逃脫的力量。

太宰治的文學被譽為「青春文學」,而《羅生門》更適合經歷過苦難的成人來讀。以我個人的眼光,我更喜歡《羅生門》,感覺它的藝術魅力更強!


這兩本書個人覺得都挺好,在深度,文筆等方面不分高低,但側重點略有不同。個人更喜歡《人間失格》一點。看《人間失格》就感覺在和一個同齡人或者是哥哥姐姐之類的人談話,直白一點;而《羅生門》更像一個長者,晦澀一點。

我第一次看《人間失格》的時候感覺心裡很壓抑,覺得一個人怎麼可以這樣活著,第二次看才感到作者對愛的渴望,內心的孤獨,也明白了很多。

看《羅生門》的時候,就是感覺在和一個長輩靜坐喝茶,個人覺得和魯迅的作品給我的感覺有點類似,啟迪自然也有很多。

有時間的話,建議都看看,都是很棒的書籍,幾乎都是好詞好句(前兩張圖片是《人間失格》,後一張是《羅生門》)


必須是羅生門。羅生門告訴我們這世間的萬世萬物就沒有準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正見,每個道理都是合理的。不要試圖去找真像,也許就沒有真像,歷史也是如此,所謂的事實也是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來看待而已。


《羅生門》與《人間失格》都是日本文壇享譽盛名的小說,兩者各有各的妙處,無需做比較。《羅生門》是對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為了生存,為了自身的利益,人是否依舊能夠留存自己的人性,這是作者芥川龍之介想要


我如果是成年人推薦《人間失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