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壯年(四十五歲)的耶律德光,

在北返途中染上了一種熱疾,

高燒不退。

據《遼史》記載,

耶律德光這個高燒,

那可是真正的高燒,

燒到全身堆滿冰塊,

并吞冰入腹,

也無法降溫,

沒幾天就口吐鮮血而死。

如果可以,

他和他爹耶律阿保機,

都應該享受「工傷」待遇,

因為那位也是死在出征還都的途中。

耶律德光咽氣的地方,

是河北欒城,

離遼國國都上京還遠著呢,

但是他媽述律後得知消息,

一定要「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這就有點為難文武大臣了,

那種熱得要命的天氣,

恐怕還沒走到半路,

屍體就腐爛,

而成一具白骨了,

而一具白骨,

顯然無法交差——

誰能證明這是我兒子?

你們是不是把他給害了,

然後隨便弄具白骨來糊弄老娘?

述律後的懿旨,

愁死了伴駕的文武大臣。

這種時候,

最有用的是廚師。

一個名叫羊鬍子的御廚說,

要想屍體不腐爛,

唯一的辦法是做成羓。

所謂「羓」,

相當於我們四川人愛吃的臘肉,

做起來很簡單,

先在肉上面抹上一定的鹽巴,

腌好後再掛起來晾乾。

在沒有冰箱的時代,

要想使肉不腐爛,

唯一的辦法是在上面抹鹽。

若在平時,

御廚的話音一落,

估計腦袋也得跟著搬家——

這樣做,

不是把咱們的君主當牲畜處理嗎?

可是除了這麼辦,

又能怎麼辦呢?

大臣們一商量,

只得同意把他們的君主當牲畜來處理。

對御廚來說,

這種活兒倒不陌生,

只見他熟練地一刀把耶律德光的肚子破開,

取出內臟扔掉,

然後像處理一大塊羊肉那樣,

朝屍體上面撒鹽,

最後裝在一個鹽罈子里運回上京。

有人說,

耶律德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木乃伊君主。

這話太抬舉他了,

因為真正的木乃伊可不是這麼處理的,

至少塗的不是鹽巴,

而是防腐的香料。

更重要的是,

古埃及人這樣處理死者的遺體,

是表示對死者的敬意。

那個御廚朝屍體胡亂撒鹽的時候,

有過敬意嗎?

僅憑這一點,

耶律德光也不配叫「木乃伊君主」,

叫他「臘肉君主」倒比較合適。


謝邀!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為堯骨,他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母淳欽皇后述律平,遼國第二位皇帝,947年,傾師南征大敗後晉兵,因遼人實施的「打草谷」物資掠奪政策導致中原反抗不斷,無法鞏固統治,耶律德光被迫離開東京汴梁,引軍北返。途中,(947年5月15日)行至欒城(今河北欒城)病死。由於當時天氣很熱,用冰塊也無法防止屍體腐敗,其母親淳欽皇后述律平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遼人為了將其運回北方安葬。途中為防屍體腐敗,以鹽漬腌其屍製成木乃伊,以保證屍體完好運回草原安葬。


他母后的意思,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古代交通不方便,問題還有那麼多部隊一起撤退,中途又不是自家的地盤,到處給人打伏擊,再天氣惡劣的條件下,只有風乾鹽煙了才有可能完成任務,要不就真沒辦法了,早腐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