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友說的全面,真的增加了知識。

再說上幾點。

一點對扶蘇按秦宗法制繼位是合法的,趙高,李斯,二世合謀改始皇遺詔是違法的。如各好友說的,扶蘇有蒙恬愛將和強大的正規軍而不去逆向思維。一心守禮制地去自滅。這本不是大秦人的性格,真的讓扶蘇繼位估計也是讓趙高駕空。但有一點,史上說,歷朝歷代皇帝遺囑的繼位人都是求於他完成一個過渡階段,都不是真正有能力有作為的人來繼位。這一個問題,不能具體去說,我們認真去悟道吧,我個人的現點是尤其是近代史,咱們這一層不去涉及為好。如真的是扶蘇繼位,國民都不會成就。

再一是始皇贏政,十三歲繼位,做了二十六年王,十一年帝王,享年五十歲。在位期間,修陵修了37年,沒完工,二世又修了一年。以及阿房宮,長城動用的財人力過大,過於殘暴為政。百姓都已到了承受不了的底線。所以,我認為,二世,扶蘇誰繼位也是面臨著極大的問題。

謝謝各位好友啟發。


如果大秦帝國由公子扶蘇繼承,歷史依然不會更改,秦朝依舊會二世而亡。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扶蘇未必是強國之君主。扶蘇比胡亥強這是一定的,胡亥什麼素質也沒有,只會貪圖享樂,殘忍無道的殺害兄弟姐妹,以及反對他的人。而扶蘇則不一樣,其有文化修養,為人正直,其就是因為勸誡父親秦始皇而被父親貶至邊疆。從歷史記載來看,當假遺照宣讀完畢後,他當場就要自殺,也不問個為什麼,後來在自己房間裏自殺而亡。這就能看出,扶蘇個人性格的軟弱和愚孝,缺少格局和膽識膽魄,即便讓其主政,軟弱,拿捏不定的性格也會導致整個統治集團的軟弱,最終還會導致國家的衰弱和滅亡。

李斯

2.有李斯和趙高兩人依舊在朝廷當權。秦始皇去世之前要發遺照給扶蘇讓其繼位,就是因為趙高和李斯聯合,才發假遺照給扶蘇。如果扶蘇繼位,這兩大朝臣會抓住扶蘇的弱點加以利用,各自聯合自己的勢力集團,在朝廷之中形成自己的力量,最後架空扶蘇的權力。最終不是趙高勝,就是李斯勝,不管誰勝,最終導致的就是胡亥當政時的狀態,互相廝殺,弄得全國上下不得安寧。

3. 秦朝的暴政由來已久,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並沒有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而是大肆修建宮殿以及陵寢,徵用大量民工,同時又修築萬裏長城,而且為了他東巡修築交通基礎設施等等,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使得百姓不得安寧。扶蘇繼位後,他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經濟混亂,民不聊生,國家腐敗等等,扶蘇本來就孱弱,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再加上李斯和趙高兩大奸臣當道,勢必會進一步激化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的矛盾,農民起義勢必仍然會四起,被秦滅掉的六國後代會利用此機會起兵相應,最終秦朝還會被消滅。

以上是本人對此問題的一點拙見,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扶蘇的性格有點懦弱,或者說他的父親秦始皇太過於強大,他終究還是過不了父親這道坎。

他在自殺時沒有在皇宮,而是和蒙恬一起修長城,而且蒙恬手裡是有三十萬正規軍隊的,是秦國的主力作戰部隊,這種狀態對扶蘇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我現在所分析的依據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如果史太公記載是真實情況的話,我感覺即使是信息不對稱,但太子扶蘇是見到假詔書就匆忙選擇自殺的,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他應該冷靜下來,和蒙恬將軍分析局勢,靜觀事態的變化。畢竟三十萬正規軍還在自己的掌控中,為什麼不敢給自己小小的等待時間呢?

漢武帝晚年也要殺死自己的太子劉據,在生死存亡之際,明知是處於最劣勢,劉據還選擇了反抗,由於實力懸殊,最後還是失敗了。

相比劉據,我不看好扶蘇。個人觀點,只供大家參考。


大家好,我是歷史小迷哥,求關注博點贊!

首先,我先把我的結論說一下,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但是歷史是有規律可尋的,所以,不管是胡亥還是公子扶蘇繼位,大秦都是二世而亡,沒什麼問題,區別在於是怎麼亡而已。

其次,我前段時間看過一本很仔細的介紹秦始皇時期的軍政國家大事的一本書,我覺著分析的很有道理,雖然記不起來叫什麼名字了,相應的我又查詢了一下那段時期的歷史,我個人認為,胡亥繼承皇帝的位置根本不是什麼篡權,而是秦始皇始終把他當做一個接班人來培養,在始皇帝的心中,自己百年之後,大秦帝國的統治者絕對是胡亥而不是遠在北方的公子扶蘇。至於原因,可在評論中討論。

最後,公子扶蘇這個人,我是看過他的不少的介紹,傳聞他是一個仁慈,孝順恭敬的公子,但是他比較優柔寡斷,沒有大的雄心壯志,缺乏王朝統治者的魄力,從他自殺那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如果他生活在大一統王朝的中期,絕對是像宋仁宗一樣被歌功頌德的仁君,然而在大秦王朝剛剛統一天下的前幾十年,各地紛爭不起,北方戰亂頻繁,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的時候,我覺著以他的性格,是掌控不了帝國的,他不會把帝國折騰成胡亥那樣,但是那些反對秦國的老貴族會讓天下變成胡亥時期那樣。

如有不到之處,歡迎補充,討論,謝謝!


這個問題我以前也答過,如果扶蘇登基,秦國是肯定會存在的,秦王朝也會萬世一系,存在下去,但秦帝國就馬上灰飛煙滅了。

世人討論秦王朝,為什麼多集中於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及儒家與法家之爭。

因為這事關大秦帝國是否可以存在的問題。

首先說分封,如果實現分封,那滅六國還有什麼必要呢?反正統一之後還是要分裂,有統一的必要性嗎?

秦始皇是堅定實現郡縣制,皇帝要做實君,而扶蘇是鼓吹實現分封制,則是想秦王朝像周王朝那樣,皇帝成為虛君,僅僅作為政教合一體系的儒教教主身份存在,就像學自中國的日本天皇那樣,永遠作為神即可。

東方的神,就是帝王,只是穿了特定的禮服,享用了特定的禮器而已,衣服一脫,又可以成為普通人。

扶蘇與秦始皇的第二個大的分歧,是儒家和法家的爭議方面。

儒家在儒教國家體系中,要接受君王和道家的雙重領導,君王身份兼具儒教的教主(以前是周天子),道家相當於儒教的祭司,他們的領導,必不可少就是對儒家的壓制,孔子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革命」思想的人。

在儒家的反抗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的情況下,道家的一個分支門類法家形成了,他們將道家原有的宗教祭祀職能交還予君王,自己專註世俗事務,這就與傳統專註世俗事務的儒家發生了衝突。

秦始皇推崇法家,扶蘇信仰儒家。

但隱含的意思就是秦始皇喜歡被改良了的道家----法家。

而扶蘇表面上是支持主持世俗事務的儒家,但實際上先就要支持主持宗教事務的道家,實現道家向皇帝奪回宗教的祭祀權的目標。

這,實際上是路線上的根本分歧。

扶蘇上臺,必然是法家這個道家分支在儒家與傳統道家的共同壓制下退出歷史舞臺,恢復到周王朝的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秦帝國也就失去了思想內核,大廈??將傾了。


如果的說法不好理解,但是如果非要說大秦帝國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繼位,歷史會改寫嗎?個人覺得歷史的進程,歷史的流向不會有大的改變,關鍵是秦朝統一六國後其六國臣民以及貴族勢力沒有從根本上認同從西戎拓展而來的俗雜夷狄!

如果扶蘇繼位,必然會重用蒙甜及蒙氏家族,這樣的朝政從秦朝內部來講就會出現朝政多有詬病,傾向不穩。更重要的是扶蘇這個人的能力闇弱,愚忠而不知變通。從扶蘇接到趙高矯詔的詔書來看,扶蘇愚忠到了極點,接詔哭泣而自殺,說什麼「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這樣的君王他就是繼位與於秦朝皇帝他的作為有又幾何?況且他當時面對的秦國大勢非同一般。

在這個時候,當時的社會草莽英雄已經蟄伏於鄉野。有磨刀霍霍走到前面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楚國代表性的貴族項氏家族;有野心勃勃,設伏擊秦的韓國貴族張良奇謀;更有豐沛人物狗肉成性的好酒及色的混混劉邦。這些人等都在蠢蠢欲動,角逐麋鹿,等到陳勝義旗一舉,天下雲會響應。此時的社會到了發軔性的變革,沒有了秦始皇那樣的決絕人物,秦朝算的了什麼!項羽與劉邦見了秦始皇的車駕他們都是怎樣的想法,一個闇弱愚忠的扶蘇能夠駕馭了秦國這樣的大勢?歷史不會改寫,秦朝終究會被這些草莽英雄發軔性的淹沒於塵埃之中,麋鹿遊於朝。這是大勢,扶蘇焉能駕馭?


歷史的發展有他一定的偶然性,但大的發展趨勢是不會發生顛覆性改變。還有就是我們看待歷史就是盡量還原真實的歷史過程,假設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無論扶蘇還是誰,都改不了了!無論歷史由誰折騰,折騰得再厲害,現在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


不知道!因為歷史沒有按這個設想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