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的《福布斯》雜誌上,榮毅仁成爲了中國富豪的榜首。他個人及家族的資產爲19億美元。

荣毅仁:曾经的《福布斯》中国50位富豪之一

1979年,在鄧小平的支持下,榮毅仁創辦“中信”,借中國改革開放春風,榮毅仁運用榮氏經營家法,呼風喚雨,得心應手,榮毅仁與國家獲得了“雙贏”,“中信”成爲榮氏財富的引擎。

榮毅仁祖籍江蘇,父親榮德生清朝末年已是企業界名人,人稱“棉紗大王”,且與兄弟合辦麪粉廠,在中國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榮毅仁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畢業後,與楊鑑清結婚。其時,抗日結束,榮毅仁接掌家族在無錫的麪粉廠,又先後任上海合豐企業董事長,上海三新銀行董事長。1949年是決定榮毅仁及其長子榮智健一生道路的關鍵時刻。因爲在這一關鍵時刻,榮氏家族其他成員,和上海的其他資本家一樣,紛紛離開中國,而榮毅仁決定留下來。

1957年,榮毅仁首次出任政府要職。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以老市長身份,爲榮毅仁助選上海副市長,“因爲他既愛國又有本領,應當選爲國家領導人”。 在文革中,榮毅仁身處逆境,周恩來總理給予了他無限的關懷。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榮毅仁開始了新生。

1979年10月,在鄧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北京誕生了一個新型企業——中國中際信託投資公司。

榮毅仁沒有辜負歷史的重託,這位20世紀3年年代即投身民族工業的“榮老闆”,獨樹一幟,創業伊始即大刀闊斧地開闢出一條令當時許多人費解的創業之路,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達4千多人次,國內前來洽談業務的也有3千多人次,在引進外資、技術、設備方面闖出一條新路來。

首先是發行海外債券。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22項重點工程中的大項目——江蘇儀徵化纖工程,因投資不足準備下馬。中國急需化纖產品,此項目下馬損失難以預料,紡織部找到中信公司尋求幫助,中信公司經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發行債券的辦法。

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發行了100億日元的債券。這次集資創舉被稱爲“儀徵模式”。今天各種企業債券,國庫券紛紛上市,人們對此已習以爲常,而當時中信的這一舉動,一度引起過爭議,習慣於“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封閉式思維的人們,對此確實難以理解,一些思想較爲保守的人,也不贊同債券利率高於一般政府貸款和進出口貸款,說中信幹了一件賠錢買賣。但事實終究勝於雄辨,現在江南儀徵化纖廠以中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的突出效益,證明瞭中信的選擇是正確的。

隨着儀徵模式的成功,在海外發行債券之舉陸續爲各企業所效仿。中信公司本身,在以後數年間先後在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香港等地發行了多次不同幣種的債券。僅1984年一年就在海外成功地發行四次債券:第一次是1月份在日本發行300億日元公募債券;第二次是8月份在香港發行3億港幣公募債券;第三次是9月份在聯邦德國發行1億5000萬西德馬克的公募債券;第三次是12月份在日本發行了1億美元債券。發行時機和發行條件都很好。

荣毅仁:曾经的《福布斯》中国50位富豪之一

1990年12月,上海黃浦江畔敲響了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開張的銅鑼,被視爲“資本主義”特產的股票引進了中國,作爲現代社會“朝陽無煙囪業”的證券業在中國蓬勃展開。從現在看,當時中信發行海外債券,是改革開放中第一次“喫螃蟹”的舉動。

在對外發行債券的同時,中信公司大膽地開拓租賃業務。1981年,中信與北京機電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共同籌建租賃公司,爲北京市的“北京”和“首都”兩家出租汽車公司從日本租賃汽車各二百輛,中信公司幫助出租車公司解決外匯問題,汽車公司則付人民幣。

儘管這一計劃初提出時被一些人指責爲變相進口,但在不到兩年時間,兩家出租汽車所租賃來的汽車就賺回了所付的全部資金。自此以後,租賃業務在中信大張其幟,甚至發展成爲一大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國租賃有限公司,與外資合作經營的中國東方租憑有限公司,中信實業銀行的租憑部等。

荣毅仁:曾经的《福布斯》中国50位富豪之一

由於榮毅仁主持的中信公司勇於創新,與海外建立廣泛的聯繫,業務發展十分迅速,至1986年底,在香港、日本、美國、西歐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業務往來,與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公司還先後投資興建了140多個企業,其中40個是中外合資企業。此外,在經營外匯銀行、國內外租賃、房地產業、諮詢服務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回顧以往的歷史,榮氏家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同時也爲更多的人提供了創業的榜樣和經驗。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衆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