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主要就是好奇心和探知感比較強,喜歡瞭解一些自己生活周邊接觸不到的東西。畢竟這類型的案件所帶給人在視覺衝擊、情感衝擊、心理衝擊是最大的,容易刺激起腎上腺素。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人都屬於這種類型。也沒必要緊張。畢竟公眾能正常搜索到、瞭解到的一些案件故事、圖片,都進行過公開前的處理。電視劇裏的更是經過戲劇化處理,但也僅僅是小部分公開。

從故事、電視、圖片看和真實環境下看,是完全不一樣的,真實環境下五感全開,根本感覺不到興奮的。出現場的刑警、痕檢、法醫都應了那句話「吐著吐著就習慣了」。

一般真正心理有問題的,不會只關注,還會從嘗試開始。所以,只是看的話,普通人瞭解到的也就是個「刺激」的故事,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無傷大雅。


大部分都是獵奇心理。至於小部分。。。


我就經常看,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看多了才知道,人心有多險惡,能讓自己更清楚的認識到自我保護有多麼重要,保護身邊的人有多麼重要,尤其是看到的很多變態案件,60%都是姦殺,這就不由得反思女性時刻身處險境,這類案子有看的必要,我覺得女性更應該去了解這些案子,因為這個世界對女性有太多的敵意,我有事也會把一些不那麼重口的,但有很深刻教育意義的案例分享給我的異性好友,為的是提醒她們,自我保護真的非常 非常 非常 重要。

看多了也會反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動機,為什麼?社會?家庭?本性?看多了也會對生命更加敬畏,生命之脆弱,或者就是最大的幸運,死亡是多麼的容易。


獵奇,想知道人性之惡,提醒自己時刻小心,出門在外,注意安全


因為這種案件往往可以看出一個社會是如何把一個人變成變態殺人犯,家庭環境,遺傳,吸毒,酗酒,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誘發因素存在於社會中?我的關注點就是這些吧 偶爾想想有沒有方法改變這些


留意人心的黑暗面,殺人的動機是什麼

減少自己被殺的機會


謝邀。

我是學分析心理學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交際圈。我們每天都要和周圍的環境進行大量的信息交互,這也是為了讓我們不感到孤獨的一種方法。

我們曾有這麼一種感覺,當我們不開心,沮喪,失落的時候,想找朋友,閨蜜,兄弟,這就是一種心理依賴的表現。並不是說這種依賴不好,相反的,這種依賴可以加身朋友之間的感情,給沮喪的人一個傾訴的機會,可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得到傾訴,那麼我們會更加的沮喪。

皆言:「時間是最好的葯。」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或許一段時間以後確實會忘記,可因為沒有一吐為快,這種忘記是淺層的忘記,在我們的內心仍然很深的記住這件事。

沒有朋友—沮喪—深埋心底。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有人為了釋放自己,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便有了一種追求刺激的心理。

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有些當時不太適當。有的人選擇看重口味案件,有的人卻選擇運動釋放壓力。且,在心裡浮躁的當今社會,追求刺激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一種思潮,因此在這種大流的帶動下,部分人才會變本加厲的釋放自己,這種情況才會愈演愈烈。

以上,如是。


我我我!非常喜歡看,大概就是看了以後能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從小每天的喫飯時間,就是媽媽帶我看法制節目的時間,所以我是一個對自身安全非常謹慎的人,對各種類型的案件也非常感興趣。每一次都能從各類案件中總結點什麼出來,常常在想,如果有孩子我會更加清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ta規避風險。


只有這些案件才能真實看到人性之惡,就像做惡人需要了解警察,提高反偵察能力,想要平平安安走過一輩子,也需要了解惡人的行為和心理,只有從矛盾衝突點才能找到方法,和自我保護的具有實用性常識


比如我個人喜歡,是因為我對人類思維究竟能有多可怖感興趣。


好奇啦!覺得新奇好玩,就像未解之謎之類的一樣


我就喜歡看這種啊,但是看了後還會害怕那種,就是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


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沒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沒體驗過飢不果腹的生活,閱歷單純的像一隻綿羊。重口味的案例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刷新你的三觀,提升你的生存度。喜歡可以,千萬別入戲太深。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一部分是因為獵奇的心理,另一部分是因為這些案件往往描述(或想像)了犯罪者從白紙到罪惡的心理歷程,對自己也有一些啟發吧


感興趣


為了了解這個這個世界上更多的邪惡,為了知道更多的應對方法。更好的保護自己和需要保護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