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亮是中國當代爭議最大的一個作家。

2014年9月27日下午,曾創作《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作家張賢亮走了。正如他說,「命運是無可選擇的,我不討厭戲劇性的人生,我的人生特別有傳奇性,就像我寫過的,這些東西都超乎想像,是非常荒誕的。」他的一生在勞改隊、農場、牛棚裏輾轉,最終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充滿了傳奇色彩。

坎坷的際遇

張賢亮出生於南京一個富貴之家,他的童年是在上海一座花園洋房裡度過的,祖父是外交官,父親畢業於哈佛商學院,開過工廠,做過證券交易,母親燕京大學畢業,他是張家唯一的男孩。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張賢亮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勞動改造」長達22年。

他在長期的體力勞動中,經歷了肉體和心靈的變化。他先集中對自我靈魂的嚴峻拷問,表達出現實社會中人經過艱難熬煉和痛苦洗禮後的反思,繼而又從道德、歷史、哲學的高度審視自己既往的人生歷程,從充滿苦難的人生中體悟新的人生境界,達到精神的升華。

從青春少年到滄桑中年,20多年間張賢亮從未放棄寫作,1979年在連續發表三篇小說之後,張賢亮聲名鵲起。80年代《綠化樹》《靈與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影響了一代人,被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

張賢亮的小說,於注重意境創造的同時,還很注重詩情的發掘與抒發。他的小說不追求奇異的、曲折的、引人入勝的情節,卻追求那種有力量的情節,有心量容量的情節,尤其是有詩情的情節。因此,張賢亮的小說中洋溢著不能抑制的詩情。

「性」與「飢餓」

張賢亮的小說從「飢餓」和「性」的角度揭示出生命本能的需求,實現了人類對自身本質的不同程度地反思。這樣,小說的思想內容在「飢餓」和「性」的基礎上得到了根本性地挖掘。

《綠化樹》從「飢餓」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環境,此時漫及全國的大饑荒正嚴重威脅著每個地區。

作者在文中不厭其煩地也是無以加復地描寫了人的「飢餓感」。「飢餓會變成一種有重量、有體積的實體,在胃裡橫衝直闖;還會發出聲音,向全身的每一根神經呼喊:要喫!要喫!要喫!……」張賢亮的小說到處充滿著這樣餓的氣氛,既附和著當時的時代,又能使人從物質的視角引起對社會現實而有意義的反思。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揭開了超越「動物性」的神祕面紗,用一種更高層次生命的本能需求來反思歷史、社會發展過程中被忽視而又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它從人性的角度闡述人的本質和人性的被扭曲、異化及還原,展示了理性的追求,信仰的重現與精神的超越。

在缺乏文化的地方,在缺乏文化的人身上,全然沒有愛情的一切溫文爾雅,沒有那一套溫文爾雅的繁文縟節,只有那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情慾。(《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這些不但浸透了作家的審美觀念,而且也包含了作家的生命觀念,具有反思意義的哲理性。把其擺在那個特定的時代、社會和人文環境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我們就會發現有著巨大而深刻的社會、歷史及文化的反思意義。這是一個更高更深層次上對那個扼殺人性的非常時代進行更深刻、更有力的否定與批判。

從文學到市場

張賢亮的成就不僅在文學創作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初,張賢亮基本上是棄文從商,創辦了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

張賢亮並不避諱自己的創作在上世紀90年代處於休眠狀態,他稱自己是「華麗的轉身」,從文學跳入市場,用此前獲得的70多萬版稅辦起了影視城。那會兒他在想,寧夏能搞什麼第三產業?他想到了勞改時的南梁農場,那裡的荒涼恰好適合拍電影,於是謝晉的《牧馬人》、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馮小寧的《紅河谷》,《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等作品也是在那裡拍攝的。這個地方几乎成了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外景拍攝地。

從貴族變成勞改犯,歷經幾次大劫難都不死後成了一名大作家,接著走上紅地毯成了政治明星,最後又變成商海大亨的經歷幾乎是一部傳奇。


因為是中文系的學生,所以今天我從文學的方面來評價張賢亮。張賢亮,生於1936年,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被化為「右派分子」,主要作品有《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在被下放到銀川郊區的西湖農場,他「心靈的深處總有一個孤獨感的內核」,這也是成就他的財富。

北大的陳曉明教授曾評價張賢亮,他的小說的特色是運用直接性的、批判性的、控訴性的表達手法,進入到反思性的層面,在反思之中大量審視知識分子的自我內心。在我看來,張賢亮在文學史上雖有很大的爭議,卻也是文學繞不過的一位重要作家。

在張賢亮身上有眾多爭議點,文學上便是他的作品中大膽的性描寫,他是所屬時代最早描寫性的作家,但是在文學圈的學者卻不認為他所描寫的是低俗的。張賢亮的作品著重對愛情與性進行描寫,但是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也展現了「人從精神和肉體的掙扎、自我禁錮再到發泄的過程。」


謝邀。

張賢亮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張賢亮身世坎坷,??他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民國時的??重要人物,母親是??著名的大學老師,??是書香門第出身,??但是因為共和國見證之後,??在政治運動中,張亮受到衝擊,??因為出言不遜,??他因言獲罪,??後來在??長期的壓抑當中,度過了漫長的青春,所以說改革開放以後張賢亮的小說,??最主要的主題就是寫??壓抑??性的壓抑,思想壓抑以及情感的壓抑,??張賢亮的作品,不管是靈與肉還是??男人,一半是女人,??或者後來創作的習慣死亡,我們都可以從中看到那樣一種對於生命強烈抑制的渴望,??對於??苦難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於生活的熱情,??張賢亮曾經苦讀資本論認為??通過馬克思主義和資本論,可以解讀社會歷史的發展,??他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文學創作,??喚醒更多人關注歷史的苦難,??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個體,能動性很強,很有想法的文人,??那以後張賢亮加入了商品經濟的大潮,開始經商,??他在??寧夏??銀川創立了??鎮北堡影視城,??開創了商人文人相結合的??路線??也正因此。

?一直到去世,張都是一個??富豪文人的形象,立足於在社會上的,??他與不同作家,評論家和各種社會文化名流的交往,??也早就成為了文壇的佳話,??不過張賢亮也是一個很有爭議性作假,一方面出於他的寫作??裡面有大量的性描寫,有很多看起來非常直男癌的敘述,??這樣一些人對於張亮的作品其實報一些不滿,或者說是不理解,??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掩蓋他作為一個重要作家在文學上的地位,??他曾經的寫作為喚醒??國人對人性的覺醒,其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正因此,??他作為文壇裏??傷痕敘事的一種加強版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很高的文學史價值的。?


我非常喜歡的作家。

高中時期第一次讀他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當讀到右派勞改犯章炳林經歷抗洪救人之後,突然生命力勃發,撲倒同為勞改犯的黃香久成為真正的男人,騎著大青騾子在原野上馳騁時,我也不能壓抑自己,竟然在操場上狂奔了好幾圈,作為青春期的我,那種豪壯硬氣真是空前絕後,至今想起都覺得不可思議。

性與政治是張賢亮小說永恆的主題,他是國內搞這個題材最牛逼的作家。他也是活的勇猛且具備天生領袖氣質的人,據說老年時期,他住在銀川的深宅大院,養七條藏獒和一堆女祕書,這也是一種自我的補償吧,畢竟最好的年華,都被關在高牆之內了。


從一個貴族青少年到坐二十二年牢的中年滄桑大叔,從一個享譽全國的作家又華麗轉身,成為一個影視城的創業老闆。真是一部傳奇人生!我們現在懷唸的依然是作家張賢亮,而不是企業家張賢亮。張的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對人性的深刻挖掘。飢俄和性,觸及到人的最基本的動物本能。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寫的那麼具體生動,才能讓人聯想到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殘酷的現實。至於張賢亮為什麼爭議大,可能就是他過多而又逼真地揭露了某些年代的罪惡吧,而那些,正是主流媒體極力掩蓋,刪除的東西吧。


張賢亮是一位支持改革政策的小說家。同時代作家中,他對苦難的體會最為深刻。可惜的是,人們對他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小說本身上,以及緋聞上。這樣對他的認識就受到了限制。可以說,張賢亮是中國作家中當之無愧的改革先鋒。是一個值得去仰望人。


子係中山狼,得志更猖狂!張賢亮有點"文品″,但沒人品,一文痞而已!


張賢亮是經歷過苦難的作家。幾十年大西北的艱苦生活的沉澱,他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年輕時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隨著歲月的流逝化為了泡影。現實和理想的巨大落差促使他更深入的思考。改革開放以後,他的創作進入高峯,他的作品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特色。張賢亮是上個世紀下半頁中國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家。


張賢亮是作家、商人大亨!是他使寧夏出了名!他成為寧夏的代言人!


了不起的作家,敢說真話的作家,其作品震撼人心,我敬仰的作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