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文化近八千年的歷史,佩玉是主軸線,貫穿始終,從未中斷。所以,佩玉時代的界定,實難認可。可以說,大凡有穿孔的史前高古玉件,最初目的都是為了佩戴,包括紅山玉、良渚玉。由此而衍生出較大型的祭祀禮玉六瑞,及後各朝代其他類型的玉器,並未影響到同時期佩玉器的循序發展,只是各代有不同的側重點罷了。

佩玉和玉佩是兩個概念。早期佩玉,多為工具而不僅僅是為了美觀。隨著社會發展,人羣等級分化,佩玉有了等級地位的象徵及神權的含義,玉佩也從佩玉工具中分化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商代一些小型動物人物雕件,尚無後來周禮的束縛,應是真正的玉佩件。

西周時期,統治階層賦予佩玉以道德文化的色彩,使佩玉形式規範化,各式玉佩則應運而生。但大多器型是在戰國之前已經明確定型的,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爭雄爭霸,競相發展的大環境下得以發展和提升。

戰國時期玉業發展迅速,存世較多的玉佩如龍佩、龍鳳佩、玉璜、玉琥等,雖為佩玉,但仍有禮玉色彩。真正脫離了禮玉範疇的玉佩件,應該是戰漢時期的玉舞人及漢代的雞心佩、剛卯、嚴卯、司南佩等。而之後歷代的玉佩件,可以說是無奇不有了。從這方面看,戰漢時期是商代之後佩玉習俗及內涵的轉折點。

下面幾件玉佩小件,從商到漢,未曾中斷。也可以看出,早在商代已有單純佩玉小件。

1-3. 商,4-5.西周,6-8. 東周,9. 西漢。


(紅山文化的勾雲形玉佩)

感謝邀請。

題目的這個說法應該不對。

玉文化,在中國,應該至少有8000年左右的歷史;玉,既有道德含義,更重要的還有象徵權力的含義,也曾經做過貨幣。佩玉,在紅山文化時期,已經是時尚。

甲骨文裏,已經有「玉」字。而且,還作為部首,新造了其他字,如玨、玦、璞、豐等等。 豐收的「豐」,是「玉」字的原型。

王國維考證說——

「殷時玉與貝皆貨幣也……其用為貨幣及服御者皆小玉小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繫之貝玉,於玉則謂之玨,於貝則謂之朋,然二者於古實為一字。」 (婦好墓出土玉鳳)

殷商以玉為飾品,或佩或戴,婦好墓是最好的註腳——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裝飾品達426件,有佩帶或鑲嵌的飾品、頭飾的笄、鐲類的臂腕飾品;還有衣服上的墜飾、珠管項鏈、圓箍形飾品及雜飾等等。飾品的造型有龍、虎、熊、象、馬、牛、羊、犬、猴、兔、鳳、鶴、鷹、鴟鴞、鸚鵡、鳥、鴿、鸕鶿、燕、鵝、怪禽、魚、鱉、龜、蛙、蟬、螳螂等27種,精美備至。玉料有青玉、白玉、籽玉、青白玉、墨玉、黃玉、糖玉等。另外,還有琮、圭、璧、環、璦、璜、玦等175件禮儀性質的玉飾品。墓中出土玉梳兩秉,一秉梳把雕鸚鵡對嘴,另一秉梳把雙面均雕刻有饕餮紋;還有專用來凈耳的玉耳勺2根。有28枚玉笄集中出自棺內,當為華冠上的飾件,只是花冠以腐蝕得蕩然無存。 (婦好墓出土人形玉佩)

這些年來,在已發掘的殷商墓葬中,有數十座出土了玉質飾品。如鄭州南城內東北部官室區夯臺基周圍,曾經出土了許多貴族階層使用的玉簪等佩物。其中一件高8.3釐米,寬6.2釐米,由四組鳳鳥紋細線刻鏤空雕琢成,中空,極為精緻,既可作手飾佩戴在腕部,也可佩於身上。

但總體來說,當時以玉作佩飾,質與量的差別,是極為明顯的。 (紅山文化玉豬龍佩飾)

中國玉,聞名於世界,於是有了一個專用英語辭彙Chinese jade——中國玉器。世界上公認,中國以玉製成、雕刻成各種紋飾的器物,始於新石器時代,已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玉質裝飾品距今約8000年。 玉文化,幾乎為中國獨有,其形成於青銅器之前,是中國由矇昧原始階段,過渡到文明社會的重要象徵。

泛稱的玉,包括軟玉、硬玉兩類。統稱的玉器,又有發掘出土玉器和傳世玉器之分;到了現代,玉器還有了仿古玉器及工藝品之分。 (良渚遺址出土神面玉佩)

在戰國之前,上溯至殷商或更早,中國的玉器,已根據用途,形成了六大類——

1,禮儀玉器。如璧、琮、圭、璋、璜、琥;玉質儀仗用的武器,如戈、矛、戚、鉞、刀。

2,裝飾玉器。如人身佩戴的笄、珠、釧、環、瓏、觽、?、璜、琥和舞人;器物飾玉,如玉具劍、劍首、劍格、劍珌等玉劍飾及銅枕、銅杯、銅卮、銅鋪首等銅器上的玉飾。

3,日用玉器。用玉製作的生活用具,如杯、盒、枕梳盤、臼、奩、洗、卮、燈、帶鉤、印章、扳指;工具,如象徵而非實用的斧、鑿、錛、刀、鏟、鐮、紡輪。

4,藝術玉器。如各種動物形玉雕、觀賞工藝品玉雕。

5,厭勝辟邪玉器。如剛卯、玉人、玉辟邪。

6,喪葬玉器。如玉九竅塞、玉琀、握玉及棺內外鑲嵌的玉璧、玉版,以及後來的玉衣。 (良渚遺址出土玉琮)

中國玉器的發展史中,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即已出現過4個高峯——

1,以紅山文化玉器和良諸文化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

2,以殷商玉器為代表的奴隸社會時期玉器。

3,以戰國玉器為代表的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玉器。

4,以西漢玉器為代表的早期封建社會的玉器。

一般認為,公元前500年前後,隨著鐵器的應用,以及土地所有制的變化,中國已經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 此時,玉文化,也相應有了很大變化。首先,是玉的擁有和使用,範圍大大增加。其次,玉器以其硬度和美感,而與人們的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權威權力觀念和等級地位等等,聯繫更為密切。再次,經過以儒家為主的知識階層的概括,玉之品質,被與人類的多種美德相聯繫,被賦予道德方面的含義。這就是所謂玉的道德化概念。 (婦好墓出土玉刀)

玉德學說,淵源於東周,發軔於戰國,成熟於漢代。 到東漢,以禮儀用玉和喪葬用玉為主體的中國古典玉器階段,基本結束。

玉器的社會功能,在原的社會最為複雜和重要;東漢以前,玉器還有著相當大的政治意義;魏晉南北朝玉器在題材、器物造型和紋飾上有明顯的過渡性特點。

再往後,玉器逐漸喪失了其原有的大部分社會功能。特別是明、清以後,玉器只是被作為一種工藝美術品看待了。儘管有了愈加高超的雕琢工藝,但也僅僅保留了觀賞性這最後一項社會功能。當然,還有其不菲的價格。 (戰國時期龍形玉佩)

國內關於中國玉器發展史的研究,除了以上功能性的變化外,還將8000年來玉器用料、加工工藝、形制特點等等,劃分了七個階段。這裡不遑多論。


好東西還是在民間


不贊同。

中國古玉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影響深遠,玉和中國民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聯,它影響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觀念和習俗,影響著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響著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們筆下的輝煌鉅作。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鑒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玉器誕生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從出土玉器考證,公元前七千年左右的河南南陽獨山玉雕"第一村"(黃山遺址),公元前四五千年前左右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黃河時代距今8000-4000年之間,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佈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佈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後玉器與銅器並用了約1000年,玉器盛行上下約3000年,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綿延時間最長的國家,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

早在春秋時期,《詩經》中就有了「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說法,再往後,又有了「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

即使是春秋也比戰國早得多,所以不認同戰國正式開啟配玉時代。


高古玉沁色的辨認,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


玉來源於石頭,石頭的一種,或說是特殊的石,一般釋義常見為,美石為玉,玉是石頭的精華。

這個應該沒有多大爭議吧。

玉當是人類在生活活動中運用石頭勞作不斷發展演化出來的一種,這個當不是哪一個固定時期一下子形成的,而是長期不斷發展演化的結果,據史學家考古學家研究,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使用石器了,石刀石斧石針等等,狩獵切割食物砸擊骨頭等等,這時使用石器已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常見的情形了。否則,何以稱,「石器時代」。當然,畢竟原始社會時期,有沒玉這一概念是一回事,但是,既然是在使用石頭,玉是包含在石頭之列的,而且那年代,沒有把玉作為奇珍異寶的珍品,自然也就沒有專門從事玉之開採加工之說,玉石當然也應該比現在更容易多的見到,荒野中撿石頭更多可能撿到玉石。人類社會發展不斷運用實踐總結,逐漸發現有些石頭不但好看而且也特堅硬,別有一般用途,於是,漸漸當是有特意分類石頭的一種意識的,那些原始人或許會總結道,這樣的石頭適合做什麼,那樣的石頭適合做什麼,具有玉這樣的一類石頭就被賦予認為是較好的石頭,有別於一般石頭了。這當然也就是玉石是美好的石頭、更好的石頭的文化演化發展的過程形態了。既是被認為是更好的石頭,這同時就是一種意識體的形成,文化現象,美好,蘊含著道德之意。

伴隨著,智力的開發,勞動能力的不斷發展,分類也就越來清晰,始而有了特殊石頭的特殊用法。到了有多餘勞動產品的時候,物物交換,然後到貨幣出現,也就是奴隸社會、邦國出現。文化形態已經出現了。比如,寶貝,「寶」這個字就是寶蓋頭下面一個玉,「貝」呢,最早的貨幣媒介,寶與貝合用成一詞,從字源上便可見,「玉」與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貝」當是同時期都已經出現了。綜上分析可見,玉被賦予道德的文化形態,絕對不是哪一個時期一下子就被賦予了,而是人類長期的發展中逐漸被賦予上的文化形態。一些史料記載,戰國多有佩玉,從史料角度而言,戰國以前當也是有一脈相承的不斷被賦予玉一種文化內涵的發展過程的。玉的文化內涵伴隨著人類早期對石頭的運用是不斷被賦予的文化內涵,當遠遠早於戰國。

僅供參考。


謝謝邀請:

玉貫穿於中國近8000年的文明歷史!

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祖先發現了精美石頭玉:不僅堅硬可以做工具,而且好看,並打眼作為裝飾佩帶。從此我們祖先把各種精美石頭:玉,瑪瑙,水晶等,做為佩飾帶在身上以示身份地位。

人們對玉器種愛崇拜,一直延續幾千年。到了戰國時期更是百花齊放,各路諸侯,對玉器鍾愛已近瘋狂,由愛玉到發展為道德崇拜,人人都想得到一塊精美的玉器,佩戴身上,以示身份地位。同時也促進了玉器的大發展時代,做工更加精美,霸氣豪爽,佩戴之風盛行!


贊同。佩玉之風的確興起於戰國,但興盛是在漢代,歷經唐宋明清而不衰。《禮記·聘義》記載孔子曾說:「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儒家以玉比德,佩玉不再是簡單的裝飾,而是有著表達身份、風度的作用,乃至與國家的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各階層的生活、觀念、倫理道德等層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對玉文化的興起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謝謝邀請,看評論漲知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