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1月18日,南洋水師5艘兵艦由吳安康統領,以開濟號巡洋艦為旗艦,自上海南下;

1月底,在香港的法國情報官特里姆方特上尉向庫爾貝將軍報告了南洋水師已南下的消息;庫爾貝並不喜歡封鎖臺灣這種作戰形式,他更熱愛馬尾海戰這種面對面的決戰;

庫爾貝留下18艘戰艦由萊斯皮斯少將指揮,繼續封鎖臺灣,自率7艘戰艦駛向馬尾,然後沿閩江口一路向北,尋覓吳安康艦隊之蹤跡;

庫爾貝艦隊於2月10日到達舟山羣島,11日進抵吳淞口,這裡是南洋水師的出發地;庫爾貝異常鬱悶;

在上海法租界法國諜報人員的幫助下,庫爾貝終於知道他和南洋水師曾經交叉而過,此刻南洋水師應在浙東三門灣一帶;

2月13日下午,在舟山羣島以南的象山石浦灣,庫爾貝艦隊追上了吳安康艦隊;

吳安康初始接收了法軍的戰書,擺出海戰隊形,但在臨開火之前,吳安康突然率領較先進的開濟、南琛、南瑞三艦向北逃往寧波鎮海;其餘馭遠、澄慶二艦則由水師副將丁華容率領逃回石浦港;庫爾貝留下兩艦監視丁華容,自率其餘5艦北追吳安康,奈何法艦船速不及吳安康三艦;當晚,庫爾貝返回石浦港;

2月14日晚24:00,就在中國人歡度除夕迎新之時,法艦發射魚雷將2800噸的馭遠號擊沉,丁華容隨後下令將1200噸的澄慶號自沉;庫爾貝表示,他特地挑了這個特殊而喜慶的時刻發起攻擊;而石浦的中國軍民也居然在放炮仗煙花,似乎根本沒有戰爭發生;

2月25日,鑒於英國援引「外國入伍法」,逐漸有向法國勒緊繩索之勢,為表示法國絕不向英國之壓力屈服,費裏總理命令法軍對向華北京津地區運輸稻米的海船進行禁制;同時令庫爾貝儘快殲滅南洋水師;

3月1日凌晨,庫爾貝艦隊駛抵鎮海,發現這裡已不止原先的三艦,而是共有7艘兵艦,而吳安康已以廢棄船隻將港口沉船閉塞;法艦於當日下午試圖靠近港口,立即遭到兩岸炮臺猛烈炮火射擊,幸而中國守軍沒有勇氣讓法艦更靠近些再開炮,或者清軍炮手對距離觀測不夠準確,無一發炮彈擊中法艦,但這讓法軍明白了鎮海部防之嚴密;

3月2日,法軍再次進行火力偵察,發現清軍在外港許多地區布設了水雷;

3月3日,法艦再次抵近港口,中國守軍岸炮齊鳴;庫爾貝召集各艦艦長商量對策,大家覺得形勢很困難,中國人不在乎浪費彈藥,如果集中力量攻擊炮臺,則港內吳安康艦隊必將助戰,中國軍隊總體火力具有優勢,又或者吳安康會趁亂率艦隊逃離鎮海,奔向寧波或者其它什麼地方;

(註:鎮海駐防清軍近萬人,只要不貪生怕死,庫爾貝艦隊很難對清軍海陸軍同時取勝。)

就在庫爾貝一籌莫展之際,得到萊斯皮斯報告,清國福建軍務幫辦大臣楊嶽斌趁庫爾貝艦隊北上,法艦對臺灣封鎖有所空隙之際,指揮清軍多次登陸澎湖轉運臺灣,現今在臺清軍已由2萬餘人增至3.5萬人;另有英國、瑞典等商船亦混跡其中,似攜帶大批軍火;

庫爾貝得報,痛罵萊斯皮斯無能,他對萊斯皮斯少將徹底失去了信心,萊斯皮斯被打發率領他的遠東艦隊去封鎖中國的長江出海口,負責襲擊向華北運送糧食的商船;臺灣的地面戰事則由此前在越南作戰隸屬東京遠徵軍第2旅的雅克·杜尚中校全權負責;

3月4日,庫爾貝留下2艘兵艦繼續封鎖鎮海港,自率其餘5艦南返去封鎖澎湖;

雅克·杜尚中校沒有辜負庫爾貝的信任,自3月4日起,他大膽偷渡基隆河,對清軍側翼展開猛烈突擊;劉銘傳、孫開華所率領的3萬多清軍被4500名法軍擊退,至3月9日,法軍擊斃清軍約2千人,佔領了基隆河兩岸的所有制高點,清軍再也無力繼續對基隆的圍攻;此次反擊戰,法軍傷亡200餘人;庫爾貝發給巴黎的捷報,稱之為「非凡的勝利」;

基隆反擊戰的勝利,使得庫爾貝得以從基隆抽調出1千兵力去攻打澎湖;

3月11日,法國駐英國大使威廉·沃丁頓(1879年曾擔任法國總理)向英國政府控訴英國駐華公使巴夏禮,認為巴夏禮一味鼓勵清國與法國作戰,並慫恿遠東英軍參戰,要求英政府立即撤換巴夏禮;該要求被英政府拒絕;

3月21日,楊嶽斌本人由泉州登陸臺南;臺灣軍民士氣有所振作;

澎湖清軍守將為澎湖水師副將周善初,其部約3千人;3月29日,法艦炸平了澎湖馬公灣東西兩側的所有外圍炮臺;

30日晨,法軍登陸,在當地漁民自願指引下,法軍完全明瞭了清軍的防禦部署;在庫爾貝的日記裏,敘述澎湖漁民為法軍帶路,是因為清軍與土匪無二,老百姓恨之入骨,歡迎法軍上岸剷除這些匪徒;

31日傍晚,澎湖島升起法國國旗;澎湖之戰,法軍傷亡17人,清軍傷亡800人,剩餘2千餘清軍,一半逃往臺灣,一半逃往廈門;

庫爾貝佔領澎湖的心情只舒爽了幾個小時,他就收到了總理讓·費裏辭職的驚人消息,因為東京遠徵軍失守諒山;

(注1:澎湖守將正二品水師副將周善初及通判程英傑於當年7月27日被捕,後流配黑龍江;澎湖為連接臺灣與大陸的最重要中轉基地,澎湖之失守,不能完全諉罪於周善初、程英傑,東南統帥左宗棠、楊嶽斌、楊昌濬、劉銘傳等亦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澎湖淪陷後,臺灣清軍已不可能獲得勝利;

注2:從東海與庫爾貝艦隊的角逐,看不出吳安康是否善於海戰,但卻可看出他有兩項長處:善於逃跑、善於防禦;只憑這兩點,亦遠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筆者絕無諷刺之意,逃遁與防禦也是需要本事的;吳安康的使命不是與庫爾貝決戰,而是掩護福建清軍登臺增援,這一點,他已完成了;至於劉銘傳在得到增援後,反攻基隆被法軍擊敗,那顯然與吳安康無關;他能讓法軍在每日戰報裏留下一籌莫展、難以進攻的記載,說明他的措施是得力的;

當然,按照西洋海軍的傳統,接受挑戰後,不能中途突然脫逃,法軍軍官們痛罵吳不是個gentleman;哈哈,按照西洋的貴族精神或者騎士精神來要求清國軍官,這標準太高了;自從項羽烏江自刎後,中國已經不存在貴族精神;劉邦、韓信講究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要受得胯下之辱、兵不厭詐纔是此後中國文化的精髓;換句話說,契約在中國就是一張廢紙,一諾千金這種呆傻不適合充滿智慧的中國人。

甲午戰爭爆發後,時任南洋水師提督的吳安康,未率隊北上增援;日軍攻陷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吳安康於1895年4月3日在上海自盡;至今,所有史書都認為吳安康拒絕增援,是因為1884年底李鴻章令林泰曾、鄧世昌兩艦南下後,上演許多插曲,最終臨戰北歸,致使南洋水師既延宕時日,又孤軍南下,吳安康有意報此一箭之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