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為何會投降蜀漢?

夏侯霸為夏侯淵的次子,而夏侯霸的母親,正是曹操妻妾其中之一——丁氏的妹妹。因此可以說夏侯霸與曹氏有著姻親關係,而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更是曹魏的大忠臣,官至徵西將軍,並且在定軍山之戰中,寧願戰死,不願投降。夏侯淵死後,夏侯霸也曾受到重用,正史五年(244年),夏侯霸被任命為右將軍,被封為博昌亭侯。

而夏侯霸也曾多次抵禦姜維的北伐,正史十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夏侯霸之後便投降蜀漢,而劉禪更是出城相迎,對夏侯霸委以重任,夏侯霸在蜀漢官至驃騎將軍,但為何名將之後的夏侯霸,為何會投降蜀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和曹氏宗親,讓夏侯霸慌慌不可終日。正史十年,司馬懿率領豢養的三千死士,趁著曹爽陪同曹芳到高平陵祭祖之時,佔領洛陽,宣佈曹爽謀反。曹爽自知不是司馬懿對手,於是隻能束手就擒,司馬懿雖然答應不殺曹爽,但事後隨著何晏供出曹爽謀反的證據,並且交代參謀反的曹爽黨羽。

司馬懿開始大肆剷除謀反之人,並以謀反之罪,將曹爽斬殺並夷其三族,共計七千餘人,這裡值得主意的是,曹爽是曹魏宗親,而其三族必然又是曹氏子孫,司馬懿大肆斬殺曹氏宗親,引來很多人的不滿,而夏侯霸更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更為重要的是,司馬懿開始對夏侯霸的堂侄夏侯林下手,將其調離長安,這樣司馬懿就成功削除了夏侯林在長安的軍政大權,更是為了消除曹爽的勢力。這樣一來,曹氏的姻親夏侯氏,也受到了影響。司馬懿對夏侯氏也是虎視眈眈,而長安的領導人卻換成了郭淮,夏侯霸素來與曹爽有交往,並且與郭淮不和,甚至可以說與郭淮有著深刻的矛盾。

這樣一來,夏侯霸也就沒有什麼未來和前途了,他又擔心司馬懿會對其下手,於是被迫選擇投靠蜀漢,在夏侯霸看來,即使留下,要麼被殺,要麼被降級或者罷免,總之沒有夏侯霸什麼好事,可以說夏侯霸投降蜀漢,也是怕司馬懿殃及自身,禍不單行。

其次夏侯霸與劉禪也是有著姻親關係的,夏侯霸相信投靠劉禪也會受到重用。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是其父夏侯淵從小撫養長大,為了兄長的後代,夏侯淵寧願讓自己的兒子喫苦受累。建安五年(200年),張飛外出打獵,遇見夏侯霸的堂妹,二人一見鍾情,結婚育有二子二女,而張飛的妻子就曾將夏侯淵安葬,張飛的女兒後來又成為劉禪的妻子。這樣看來,夏侯霸和劉禪還是有著姻親關係的。因此在夏侯霸看來,劉禪不會為難夏侯霸,況且蜀漢正值用人之際,至少劉禪要比司馬懿安全,因此夏侯霸才投靠蜀漢。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劉禪親自出城相迎,拉著夏侯霸的手親切的歡迎他歸降,並且對夏侯霸說,夏侯淵之死並非先輩所殺,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你看這也是夏侯氏的侄子,於是夏侯霸就決心為蜀漢效力。劉禪於是封夏侯霸為車騎將軍,也算在蜀漢得到了重用,並且夏侯霸也曾多次隨蜀討伐魏國,就這樣夏侯霸終老在蜀漢,也算是一生平順。

你是如何看待夏侯霸降蜀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志》注引說「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於惇為從父兄弟」。夏侯惇與族弟夏侯淵,又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既有親誼,又是勛臣宿將,夏侯氏與曹氏休慼與共,備受敬重,家世顯赫。

嘉平元年(249年),蓄勢已久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為除去後患,曹爽系遭到大清洗,連他嫁出的女兒也難逃殺戮。當時朝廷命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徵西將軍,原徵西將軍夏侯玄被徵調回朝殺害。(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夏侯淵次子夏侯霸也在西線討蜀軍中,而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也得到曹爽的厚待,平時與郭淮不和,自認為此番必然在劫難逃,於是叛魏逃入蜀漢,在陰平迷失道路,糧盡遇困,宰馬充饑,蜀漢方面得知後,立即派人迎接夏侯霸。

因劉禪岳母是夏侯霸堂妹,劉禪召見夏侯霸時對他說:「你的父親是在兩軍交戰之中陣亡,不是我的先輩親手殺死的」。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夏侯霸感激謝恩,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謝邀,這個問題我知道。且聽(秉燭讀春秋)為你分解。

在三國時期,曹家和夏侯家本是同族兄弟關係。曹操的老爸原本姓夏侯,後來因為拜大太監曹嵩為乾爹,改為了曹姓。

曹操位極人臣後,對夏侯家的子孫恩寵有加,比如夏侯惇、夏侯淵等都官職不低。

問題來了,為何三國後期,夏侯淵的兒子毅然投降蜀國了呢?別忘了其父夏侯淵還是被蜀國五虎將之一的黃忠刀劈的。這是為什麼呢?

話說魏正始十年(249),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後,大權獨攬。不但斬殺了當事人曹爽和他的追隨者,為了斬草除根,還大肆誅殺曹家宗族兄弟。

時任「徵蜀護軍」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惶惶然投奔蜀漢劉禪去了。

夏侯霸經過了千辛萬苦的跋涉,中途幾欲陷入絕境,最後殺馬充饑,終於到達了蜀國。

蜀漢皇帝劉禪聞訊,急忙派人迎接。夏侯霸到了成都後,劉禪親自接見,特地向他解釋說明:

〖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臥先人之手刃也〗

劉禪說明:你爸爸夏侯淵是自己被亂軍所殺,不是被我老爸手下大將黃忠所殺。

劉禪的大度和誠實,夏侯霸感激涕零,劉禪從此以後,重用和信任夏侯霸,封夏侯霸為徵東將軍。

【我是春秋君,歡迎點贊和留言評論,加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很簡單,夏侯霸投降蜀漢的時候,魏國已經從曹家和夏侯家的天下,向司馬家的天下轉變。夏侯家的人是被清洗對象。另外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夏侯霸和劉禪其實有親戚關係,在蜀漢有人脈。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淵死於同蜀漢作戰,夏侯霸一直立志滅亡蜀漢為父報仇。

夏侯霸為官後,長期在魏蜀兩國邊境前線同蜀漢作戰,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滅曹爽三族,大肆清洗。徵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回長安,由司馬懿的親信郭淮接任。郭淮和夏侯霸同在魏蜀前線作戰過,兩人關係非常差。在司馬懿大肆清洗的背景下,夏侯霸預感自己肯定逃不過被郭淮找藉口誅殺的命運,轉而投奔蜀漢。

(夏侯霸)

此時蜀國皇帝劉禪的皇后張氏,是夏侯霸的外侄女。

當年官渡之戰時,劉備被袁紹派遣到曹操後方的汝南一帶進行牽制騷擾作戰。夏侯霸的堂妹外出打柴時被張飛俘虜,後來被張飛娶為正妻。夏侯氏所生的兩個女兒,先後成為劉禪的皇后。夏侯霸和劉禪,可以算有比較近的親戚關係。

夏侯霸投奔蜀漢後,受到厚待。劉禪指著自己兒子對夏侯霸說:「此夏侯氏之甥也」。有這層親戚關係,夏侯霸在蜀漢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謝邀。夏侯霸投降蜀漢的直接原因,是司馬懿殺了曹爽,而且也威脅到了他自已本人。

夏侯霸是夏侯淵之子,與曹爽即是本家,也是朋友。司馬懿殺曹爽,明顯是為了奪曹氏政權。夏侯霸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無條件地屈服於司馬氏,這他肯定是不願意的。那麼,另一條,就是開溜。

夏侯霸為什麼選擇蜀漢,而不是東吳?我以為,主要是他和姜維打過仗,對姜維有所瞭解。夏侯霸是個英雄。姜維更是當時的人傑。所謂猩猩相惜。所以,夏侯霸選擇了蜀漢。


夏侯霸身為大將軍夏侯淵之子,在魏國順風順水,叛逃蜀國實屬無奈。他與司馬懿的瓜葛還要扯到大都督曹真。

當初曹真和司馬懿兩人領軍去抗諸葛北伐,夏侯霸是曹真賬下大將,素來和司馬懿不合。而曹真死後司馬懿受魏帝曹叡賞識全權接手,夏侯霸的日子就沒好過。後來諸葛使離間計曹叡罷了司馬兵權,由曹真的酒囊飯袋兒子曹爽接任,夏侯自然是跟曹爽。

等到曹叡掛了,託孤小皇帝曹芳給曹爽,曹爽真本事沒有,驕橫跋扈倒是很有一套,搞到太后都厭惡他,可謂神憎鬼厭。所以司馬懿聯合朝中重臣政變,大家都支持。司馬開始的時候說只是要求曹爽別掌權了,曹爽這頭豬信了,交兵權,司馬得勢就誅殺了曹爽三族。當時夏侯霸在西北和蜀國幹戰,曹爽是他表舅,他自然害怕被誅殺,留在西北又怕被司馬的人都督郭淮害死,所以只有一條路,投奔蜀國。

夏侯霸投蜀之前還要拉著另一個宗族夏侯玄一起,夏侯玄沒答應,結果回許都被司馬害死了。


曹魏在後期曹氏家族重臣曹休、曹真相繼去世之後,曹爽掌握了軍政大權。但是由於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曹氏家族被滅門,夏侯霸為躲避司馬氏的追殺及復仇,才投靠了蜀漢,以伺機報仇雪恥。


謝邀,曹魏地位確實顯赫,夏侯霸也官至右將軍,但,那是在曹爽還沒有被司馬懿害死前,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司馬懿韜光養晦裝病三年,於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政變」,以太后名義逼曹爽交出兵權,以後殺曹爽,滅其三族,司馬懿正式執掌曹魏大權。當執政之後,司馬懿開始清除異己,首先是將擔任前敵主帥的夏侯玄調離戰場。當時夏侯霸擔心司馬懿會對自己動手,曾經和夏侯玄商量,是不是一起離開魏國,投奔蜀國。可是被夏侯玄拒絕,夏侯玄寧死也不想投敵叛變,夏侯霸很尷尬。可是不久之後,夏侯玄果然被司馬懿殺死,刀都架脖子上了,於是夏侯霸選擇了投降蜀漢。


英雄墳頭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可悲、可嘆啊!評論的非常正確,今天這個名星怎麼了,明天那個名星又這樣了,名星是國民捧出來的,中國不缺名星,缺的是中國人的骨氣,缺的是為全國的勞苦大眾勇於獻身的烈士們,他們纔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纔是無愧於國人的「名星」希望我們多關注為我們祖國奉獻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


第一,司馬懿謀反留在魏國肯定是死路一條,不如跑去其他國家。第二為什麼不去吳國而是去蜀國呢因為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女兒,跟夏侯霸是親姐弟,劉禪又娶了張飛的女兒,也就是說劉禪還得叫夏侯霸舅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