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這東西,如同內褲,你得有,但你不能逢人就說你有。

夢想這個東西,執行不徹底就等於徹底不執行。

要麼現在,要麼永不。

這是我先送給朋友們的三句話。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不請自來了。

夢想是什麼?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

談到夢想,有人會說,那是小孩子的事。

可能到了三十多歲還和別人談夢想,別人就會把你當蛇精病了。

我對夢想的定義:

夢想不同於理想,理想,是理智的想法,有了這個想法你要堅定不移的去實現,而夢想,既然有夢,就允許它實現不了,但你心裡依然有。


一年前,我在《我們要過怎樣的生活》這篇文章里寫過這麼一段話,送給朋友們:

言必談夢想的人,很多人會當做瘋子。

句句不離現實的,很多人又會覺得有些無味。

尊重夢想,更尊重現實。

年齡越大,越會有這種體會。

父母老去,孩子逐漸長大,作為中間一代的我們,必須要去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

我遇到過很多人,覺得壓力很大,也想改變現狀,但卻不能改變。因為去改變,壓力太大了,確切的說,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

我一直說,應該反過來,正因為生活壓力太大,我們才必須去改變。試想如果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活的滋潤,幹嘛要去改變。

正因為我們要承擔一些東西,承擔一些責任,所以才必須越早改變越好,越早強大越好。

如果我們現在沒法讓老人、孩子過的更好,那最起碼,我們要在讓他們過的更好的奮鬥過程中。 而不是以此為借口,安於現狀。

父母老了要陪著,孩子太小要陪著。 什麼才是有價值的陪伴,高效的陪伴? 一起吃了上頓沒下頓,整天憋在家裡,或者在家附近轉悠兩圈? 父母有想去的地方不敢說,生了病也不敢說,只是因為心疼孩子的錢。 孩子想要的連要求都不敢要求,某些方面很有天賦也沒法去挖掘,只是因為父母沒錢。 而我們還在以陪伴他們為借口,安於現狀。

要勇敢的去選擇,選擇改變。 越早越好。

如果父母五十歲時我們做出選擇,選擇改變,可能父母不到六十歲就可以享受我們的改變帶來的變化了,同樣的,如果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我們開始選擇,開始改變,可能在孩子十歲左右我們就可以帶著他去做一些想做的事了。 反之,三五年之後,父母依然痛苦,孩子甚至不如現在,而我們自己,依然安於現狀。

不要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選擇六十多歲時的生活狀態,因為等你倒六十多歲時,不可能再去做三十多歲的事情。

出名要趁早,出醜,更要趁早。

我欣賞有夢想的人,哪怕你的夢想是想整天躺著數錢。

只要你去為夢想去奮鬥,或者說,為夢想願意去做很多很多微小的、不起眼的事情。

選擇夢想,選擇改變,前提是你得尊重現實。

尊重,不等於服從,屈服。

想起《喜劇之王》中星爺對著大海大喊:加油!努力!

這就是夢想。

加油!努力!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你有自己的夢想,你有自己滿腔抱負,但是你會發現當你去做的時候會顯得蒼白無力,為什麼?因為你總是有太多的牽掛,太多的顧及,生活就是這樣。

或者我們可以轉變一種態度與觀念,生活不能沒有夢想,畢竟夢想才是你活著的目的與動力,雖然你實現不了,雖然你可能永遠做不到,但是可以把他放在心底,一種信仰,砥礪前行。

物質社會,那最初的夢想就會更加的顯得格外的珍貴,所謂「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因為一顆初心讓你知道該做什麼樣的人,該做什麼樣的事。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把最初的夢想當成一份珍貴的禮物,埋在心中,砥礪自己。


謝謝邀請!曾經年少也曾意氣風發夢想當科學家,解放軍,工人等等等,但追求幾十年發現自己是白痴,不追求夢想的住上了別墅,開上高級轎車,進出前呼後擁,珠光寶氣,而追求夢想的卻還在為逃出房奴爬行,於是帶著迷茫問曾經的老師,老師告訴我都對,只是現在的夢想是發,有誰能告訴我還應該去追求「曾經」的夢想嗎?


這個命題很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但是以前的夢想啊漸漸的偏離了我們的軌道,感慨歲月如刀,削平了我們的稜角。

現實的無助,生活的壓力,心理上的懲罰壓得我們不得不放棄當初的理想,使我們不得不放低心態向現實低頭。夢想承載著正值青春的我們熱血與希望,在失意時給予我們向上的勇氣與信心。

有這麼倆句名言:

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丁尼生

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居里夫人

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去追回我們的夢想呢?不管有什麼困難,找回我們自己的夢想!

夢想就是我們的信仰。


謝謝友友邀請,現在確實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有錢,別人都會高看你一眼,不管你的錢來的是否得當,這社會的價值觀完全變了,雖然這樣,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夢想,保留我們內心的一處純潔,我們最初的夢想是什麼呢?當老師?當醫生?但是現在的你可能離你最初的夢想很遠,完全不在一條線上,那我們現在的夢想就堅持下去吧,萬一哪天實現了呢?有夢想,就有動力^_^加油吧,各位朋友


謝邀。

應該。

但首先,我們每個人都得求生存,這是本能。只有在解決/滿足基本的物質條件後,才有追求夢想的餘地。

其次,有的夢想很宏達,需要強有力的物質或知識作為支撐。因此,先得充分準備好物質條件才能踐行。

客觀的說,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個夢想,有的夢想也就只是夢而已,原本就難以實現。而有的人陷於物欲不能自拔,早已經遺忘了最初的夢想。

要追求最初的夢想,就得堅持。而對世間大多數人來說,習慣了隨波逐流,堅持是難以承受之重。

活著,儘可能開心就好。有的夢想,忘了也罷。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滴,我們每天可以幻想,也可以擁有夢想,因為一旦實現了呢,對不對?但這一切一切的前提就是,首先先滿足自己基本的物質需求,也就是吃飽,穿暖,其次升華到第二個階段,那就是能買起自己想吃的,買起自己喜歡的衣服,這個階段滿足了,你應該就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了,因為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屬於精神需求,為什麼那麼多已經出名的明星還抑鬱?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滿足了,可是精神需求沒得到滿足,所以抑鬱,在我看來,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挺好,境界太高也未必會幸福,高處不勝寒啊~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鎚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


每個人都有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但應該實際點,不是紙上談兵,虛無漂渺的。每個實現自己心中的夢那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荀子》有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干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個過程或許一帆風順,或許漫長而痛苦,但實現了,你會覺得身心愉悅,價值存在。整個人都感覺煥然一新。


有了夢想才有了動力,夢想是一架橋樑, 不管最終是否能夠達到彼岸,擁有夢想並去追求它,這已經成為一種成功一種榮耀。在追求夢想的這個過程中, 我們是在成長,它會催人前進。也許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和困難,但沒關係 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為自己的夢想而前進, 畢竟前途不僅靠運氣也靠自己創造出來,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加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