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張英被任命爲文華殿大學士,桐城張氏從此之後的半個世紀經久不衰。一年後,張英的兒子張廷玉高中進士,張廷玉才思敏捷,爲官清正,他的出現,把桐城張家又引領了一個新的高度。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爲三任帝王立下汗馬功勞,是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然而,張廷玉在乾隆時期,遭遇了職場滑鐵盧,差點晚節不保。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康熙晚年,張廷玉作爲內閣學士,常伴康熙左右,因爲張廷玉才思敏捷,康熙晚年的聖旨多出自張廷玉之手。雍正登基後,因爲急需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曾是雍正的老師,有了這層關係,張廷玉得到了雍正的極力提拔,三年後,張廷玉任保和殿大學士,官至“宰相”,成爲雍正身邊最重要的臂膀。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清史稿》曾這樣描述張廷玉:廷玉周敏勤慎,尤爲上所倚。雍正在清朝是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喜歡一個大臣,就會很喜歡。張廷玉爲人恭謹,事無鉅細,又學識淵博,非常符合雍正的脾性。雍正在位13年,張廷玉聖寵不衰,雍正臨死前,還許諾,讓張廷玉配享太廟。當然,張廷玉爲雍正鞍前馬後13年,並不是靠溜鬚拍馬,他是靠實力,他每天天不亮就來到上書房,天黑後纔回家,雍正的許多改革和制度,都出自張廷玉的手筆。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乾隆繼位的時候,張廷玉已經65歲,雍正給乾隆留下4位肱股之臣,分別是張廷玉、鄂爾泰、允祿和允禮,其中後面兩人是雍正的弟弟,屬於宗室成員。張廷玉和鄂爾泰是文臣班底,但乾隆繼位後,張、鄂二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小團體”,俗稱“張黨”和“鄂黨”,相互爭鬥。張廷玉作爲三朝元老,人在高位十多年,是漢臣中的領袖人物,難免會有其他官員攀附。但有一位漢臣,卻不稀罕張廷玉,此人名叫劉統勳,也是清朝的名臣,他有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劉羅鍋、劉墉。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劉統勳是個著名的廉吏,曾擔任上書房行走,是張廷玉的部下,但此人看不慣張廷玉的爲人,他認爲,張廷玉有些居功自大,對待同仁和下屬不夠謙虛。乾隆六年,劉統勳列出一份32人的名單,公然彈劾張廷玉,讓朝野上下大喫一驚。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原來,張廷玉的老家桐城,有兩大家族,一個是張家,另一個是姚家,兩家人世代通婚,張廷玉之妻也來自姚家。張廷玉在朝堂上掌權數十年,張家和姚家兩族,在朝中5品以上的官員,就有32人,其中張家19人,姚家13人。乾隆拿到這份奏摺,如遇驚雷,萬萬沒想到,張廷玉這般忠心的老臣,還暗地裏搞這一套。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其實,在封建社會,門閥士族之間相互扶持,非常正常,所以張廷玉的做法,也不算過分。但乾隆早就對張廷玉不滿,就藉此機會打壓一下張廷玉。乾隆召來張廷玉,指着32位官員的名單問張廷玉:“你可知他們都來自桐城,而且都是張、姚兩族?”張廷玉從來沒有被乾隆當面這麼質問過,有些瑟瑟發抖,冷汗直流。過了好一會,張廷玉鎮定下來,對乾隆說:“這些人都是通過科舉和蔭封走上仕途的,也未聽說有作奸犯科之舉。”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張廷玉很聰明,他這句話是質問乾隆:這些人是我的親戚不假,但他們是入仕方式有問題?還是犯了罪呀?如果都沒有,那你找我是啥意思?乾隆一肚子責備,最後又被憋了回去。一天後,乾隆宣佈,劉統勳敢於彈劾張廷玉,這種精神值得讚賞,張廷玉擔任的職務太多了,有些忙不過來,把部分職務任命他人。這樣處理,也算是變相打壓了張廷玉一把,但劉統勳,因爲此時名聲大噪。

乾隆指着32位官員,問:他們都是桐城的?張廷玉瑟瑟發抖

​筆者認爲,乾隆剛登基時,大局未穩,張廷玉和鄂爾泰等人起了很大作用,但當乾隆坐穩了皇位後,張、鄂二人常常以“先帝舊臣”自居,讓乾隆非常不滿,所以纔想藉機打擊張廷玉等人,劉統勳的彈劾,正好給了乾隆機會。張廷玉晚年被乾隆“折騰”的非常坎坷,若不是最後配享太廟,恐怕晚節不保。劉統勳是難得的廉吏,是清朝諡號“文正”的8位大臣之一,值得敬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