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計劃融資總額逼近千億 22家企業現上市券商身影 財經 第1張

兩家企業上市申請獲受理:5月7日晚間,有方科技和連山科技出現在科創板新增受理企業名單之中,上市標準均選擇了標準(一)。目前,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數量為102家,轉入已問詢企業數為82家。

科創板董祕資格須單獨考取:5月7日,上交所網站消息顯示,上海證券交易所擬開設科創板董事會祕書任職資格培訓和科創板獨立董事任職資格培訓等兩類培訓項目,相關培訓將「根據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業務進展適時啟動」。上交所表示,董祕培訓內容包括「科創板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及持續監管等相關業務規則」,培訓擬採用「現場教學+現場考試」模式,後續視情況調整為「網路教學+現場考試」模式;完成科創板董祕資格課程學習並考覈合格的學員將獲得上交所頒發的科創板董事會祕書資格證明,科創板董祕資格證明和滬深交易所其它董祕資格證明互不通用。(證券日報)

102家企業計劃融資逼近1000億元:據Choice數據顯示,102家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計劃融資總金額約995.05億元,平均每家融資金額約為9.76億元。目前,擬募資規模最大的仍是中國通號,擬發行不超過21.97億股,預計募資105億元。

申報速度已在放緩:盡管申報企業持續增加,但申報速度已在放緩。據統計,前8批平均每批受理6.3家,但4月下旬至今已降至平均1.8家。對此,多名投行人士談道,這纔是應有的常態,新的企業也有成長週期,無論上市板有多少,符合科創板條件的企業只有這麼多,未來也不會井噴。(21世紀經濟報道)

22家企業現上市券商身影:截至5月7日上交所共計受理企業102家。不完全統計,有22家企業背後隱藏著15家上市券商的身影。比如中信證券就間接(下同)持有7家企業股份,其次是華泰證券和財通證券,分別持有4家和3家企業股份。另外國信證券、國元證券、海通證券均持有2家;東方證券、東吳證券、光大證券等9家券商均各持有1家。(每經)

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

用科技手段帶來更多美麗

華熙生物申請科創板上市日前獲得受理,其招股說明書已被上交所問詢。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透明質酸市場空間龐大。公司通過核心技術驅動向多領域、多通路拓展。除了給葯企、保健品公司和護膚品公司提供原材料。公司同時直接面對消費者。「使用科技手段給用戶帶來更多美麗,故宮口紅就是一個例子。」

科創板計劃融資總額逼近千億 22家企業現上市券商身影 財經 第2張

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領域技術全球領先,擁有微生物發酵技術、交聯技術兩大核心技術平臺,產品廣泛應用於醫葯、醫療、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領域。

經過多年發展,華熙生物憑借發酵、交聯兩大科技平臺,實現了四大技術突破,已申請專利95項,覆蓋透明質酸原料及相關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公司已全面掌握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技術和交聯技術,擁有醫葯、化妝品及保健食品三大應用領域的原料產品,及骨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領域、多管線的醫療終端產品及功能性護膚品,打通了上游原料產品到下游終端產品的全產業鏈。

科創板計劃融資總額逼近千億 22家企業現上市券商身影 財經 第3張

趙燕指出,公司發展戰略與科創板的定位吻合。「我們是一家以科技為驅動的公司。」資本市場需要科技創新板塊,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支撐作用。同時,在科創板上市對於華熙生物的品牌建設,尤其是對終端消費市場影響增大。「如果能登陸科創板,對於華熙生物的品牌影響力會加分。」

業績增速快 研發投入高

102家受理企業釋放「活力因子」

5月7日,上交所受理北京連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數量增至102家。

雖然科創板對於申報企業的利潤要求大幅度放寬,但據招股書內容,在102家企業當中,採用科創板上市標準的一共有86家,佔據絕大多數,顯示受理企業對於利潤規模有一定追求。

從2018年營業收入上看,52家公司收入在5億元以下,22家公司收入在5億-10億元之間,26家公司收入在10億-50億元,2家公司收入超過100億元,分別為傳音控股的226億元和中國通號的400億元。102家企業2018年平均實現收入13.83億元。

從凈利潤上看,2018年64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35家公司在1億-5億元之間。中國通號是受理企業中的盈利之王,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4.0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瀾起科技和傳音控股,分別為7.73億元和6.57億元。102家企業2018年平均實現歸母凈利潤1.39億元。

總體來看,科創板企業利潤總額雖然不高,但利潤增速相當驚人,展現出了超高的成長性。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102家受理企業2018年扣非後的歸母凈利潤平均增速高達135.87%。

原文鏈接:

科創板問詢刨根問底

科創板問詢堪稱事無巨細,抽絲剝繭。截至5月7日,科創板102家受理企業中,已問詢82家,其中40餘家披露了問詢回復。問詢函主要集中在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核心技術、業務範圍等七大領域。與此同時,科創板問詢對減持、對賭、估值等熱門問題予以了重點關注。

一位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券商的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在覈心技術人員減持方面,科創板比主板更嚴一些。她認為,這和不少科創板企業處於發展期,比主板成熟企業不確定性更大有關。

事實上,針對減持計劃,「敷衍式」回復在科創板已經行不通。例如,上交所在對容百科技的問詢中明確表示:請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持有發行人5%以上的股東,嚴格按照《發行監管問答——關於相關責任主體承諾事項的問答》的要求,披露限售期結束後兩年內的減持意向。減持意嚮應說明減持的價格預期、減持股數,不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減持」等語句敷衍。

對賭方面,上述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過去對賭協議在上市前一般需要清理,根據上交所日前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二)》,PE、VC等機構在投資時約定為對賭協議情形的,原則上要求發行人在申報前清理對賭協議,但同時滿足以下要求的對賭協議可以不清理:一是發行人不作為對賭協議當事人;二是對賭協議不存在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化的約定;三是對賭協議不與市值掛鉤;四是對賭協議不存在嚴重影響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或者其他嚴重影響投資者權益的情形。

首批7隻科創基金認購資金超1216億元

首批7隻科創基金一日銷售期展現出了驚人的吸金能力,總共募集資金達到了1216.12億元,單只基金認購戶數最高近70萬戶,最低認購申請確認比例僅3.6%。

作為今年資本市場的重要焦點,首批7隻科創基金總共募集資金達到了1216.12億元。

除嘉實科技創新基金以外,其他6隻科創基金均發布了契約生效公告。5月7日,富國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髮布公告顯示,各公司旗下科技創新基金在4月29日募集,均在5月6日將募集資金劃入基金託管專戶,基金契約已於5月6日正式生效。

公告顯示,南方科技創新、匯添富科技創新、華夏科技創新、工銀科技創新3年、富國科技創新分別發行9.88億元、9.92億元、9.88億元、9.89億元、9.88億元。

此前,易方達基金在4月30日發布了基金契約成立公告,發行9.89億元。(證券時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