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起源淵遠流長,曾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餘年,傳承八十餘代,曾氏族譜雖版本衆多,房系支派繁茂,但萬世一表,世系井然。《武城曾氏重修族譜》總譜是曾氏族譜集大成者,所含人文歷史和中華傳統文化博大深遠、巍然燦爛,爲千古人倫之寶典。

曾氏族譜的基本內容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包括兩大部分:

一部分包括譜敘、奏牘、綸音、像圖、像贊、輿圖、輿記、祖塋、記文、遺事等,有人統稱爲“譜頭”。譜敘收有不同時期修譜序文,有曾宏毅敘、曾毓墫敘、曾衍詠敘,還有唐貞觀四年中書舍人溫彥博太子舍人高士廉同撰的《唐朝曾氏舊譜首序》等。奏牘收有晉至晚清歷代官吏關於曾氏的奏疏及重要案牘。其中有晉崔琳、樑王僧孺、唐文彥博高士廉對曾氏先祖、譜源的考證,有明顧鼎臣、劉不息等關於曾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選定請求,也有明清各代世襲翰博向朝廷的請示報告;有朝廷各部的批文,也有地方政府的告示。綸音收有歷代皇帝對曾子及其父曾點的封贈,對曾子的讚頌,親撰的曾子祭文,對曾子後裔、妻室的封贈等。此部分爲精刻朱印,每頁四周爲龍鳳圖案。像圖收有曾子、曾點及歷代曾子後裔名人的圖像,曾子的事蹟圖。像贊是針對曾子、曾點及歷代曾子後裔名人圖像的讚美詩。輿圖主要包括嘉祥、吉陽兩地地輿圖和曾子廟墓圖。輿記包括對輿圖的說明以及有關曾子的遺蹟遺址和紀念性建築。祖塋記有歷代曾氏名人的墓地。記文有的版本叫藝文。主要有萊蕪侯廟創修記、重修曾廟記、祭田記、武城書院記、優免差徭記等。遺事記述曾子的事蹟。還有族規家訓和行輩字派。

曾氏族譜的基本內容

二是族譜的主體部分,把曾氏全族的世系和血緣關係用圖表的形式排列和記錄下來,這是家譜的主要內容,佔90%左右的篇幅。主要包括遠祖世系、闔族總系、大宗世系和各支房世系四部分。採取歐陽圖式,把全家族的世系繪成圖表。把主要內容注於世系圖表中,詳細記載着全族男子的名諱、字號、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等,以及生几子幾女、子何名、女適何地何姓等。遠祖世系也稱族源,記載一代曾子以前的世系,即曲烈至曾點共五十七代的世系。闔族總系記載一代曾子至是五代曾據共十五代的世系,是春秋到西漢末年居住嘉祥南武城的世系。因爲是全世界曾氏的共同祖先,所以叫闔族總系。大宗世系又包括三部分,二代曾元到三十七代曾慶之間的直系世系叫太宗世系,三十八曾駢之後爲東宗世系,三十八代曾偉之後爲南宗世系。因爲具有宗子相承的關係,所以統稱大宗世系。支房世系即大宗世系之外的世系。曾氏每個支房都修有本房的族譜。每部支房族譜都包括遠祖世系、闔族總系、大宗世系和本支房世系四部分。按照《武城曾氏重修族譜·例言》的說法就是“重大宗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