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二戰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我的寫作題材是二戰德國那些事,介紹歷史僅供學習批判,認清法西斯的罪惡。

說到二戰德國著名的防禦戰專家,人們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被稱爲“防禦之獅”的莫德爾元帥,但是,德軍中另一位功績卓著的防禦戰指揮官,卻並不太爲人熟知,這位防禦戰專家就是國防軍大將海因裏希。

戰功顯著卻鮮爲人知、德軍優秀的“防禦專家”海因裏希大將

哥特哈德.費多爾.奧古斯特.海因裏希生於1886年12月,18歲入伍並保送進軍校學習,他有一位名叫龍德施泰特的表哥也加入了德國軍隊,後來成爲著名的德軍元帥。一戰爆發後,海因裏希作爲一線軍官參戰,積累了豐富的指揮及參謀經驗,戰爭結束後,海因裏希上尉留在德軍中繼續服役,1936年,他被晉升爲少將。

二戰爆發時,海因裏希擔任步兵師師長,他的部隊沒有參加對波蘭的作戰,而是駐守西線與法國對峙,40年5月法國戰役打響,他已升任軍長,但沒有擔任主攻任務,直到法國敗局已定時才受命配合北線古德里安突破法軍馬奇諾防線,即便是入侵蘇聯的戰役開始後,海因裏希的表現也並不突出,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進攻戰明星相比,海因裏希顯得如此的默默無聞。

戰功顯著卻鮮爲人知、德軍優秀的“防禦專家”海因裏希大將

但是,當戰爭的形勢開始變化、德軍從最初的進攻轉爲防禦甚至敗退時,“閃擊戰”的光環逐漸褪色,擔任防禦、掩護作戰的將領纔開始表現出他們卓越不凡的才能,莫德爾、海因裏希才從幕後登上前臺、成爲引人注目的重要角色。

海因裏希初露鋒芒的防禦戰是在莫斯科戰役失敗後,防禦戰自然談不上“一戰成名”,作爲一名高級將領,防禦戰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之舉。1941年12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被迫從進攻轉入防禦,而蘇軍則發動了大規模的全線反攻,很快在德軍第43軍的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穿插到德軍後方,古德里安的部隊面臨被分隔的危險,時任43軍軍長的海因裏希及時調整部署,指揮部隊果斷後撤,搶佔戰略要地卡盧加,構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戰功顯著卻鮮爲人知、德軍優秀的“防禦專家”海因裏希大將

卡盧加戰役異常激烈,蘇德雙方在此進行了十天的拉鋸戰,城市數次易手,最後蘇軍增加兵力,才完全控制住卡盧加。德43軍傷亡慘重,但此戰極大的延緩了蘇軍兇猛的進攻,保證了德軍第4集團軍的南翼安全,避免了德軍形成潰敗之勢。

由於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希特勒邪火上頭,一口氣撤銷了博克、龍德施泰特、古德里安、霍普納等一大批高級將領的職務,而海因裏希的表現可圈可點,被晉升爲第4集團軍司令。

此時的第4集團軍處境非常不妙,正面防線已經被蘇軍突破,而且蘇軍在德軍防線後方空降數千傘兵,專門幹擾、襲擊德軍補給線,讓德軍腹背受敵,苦不堪言。希特勒只得下令海因裏希放棄卡盧加突出部,收縮兵力消滅後方的蘇軍空降部隊,在此後大半年的時間裏,海因裏希第4集團軍與蘇軍一直處於對峙狀態,直到1943年年初。

戰功顯著卻鮮爲人知、德軍優秀的“防禦專家”海因裏希大將

1943年1月,海因裏希被晉升爲大將,春季,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防線被移交給海因裏希,這使得第4集團軍的兵力越發捉襟見肘,隨後庫爾斯克及冬季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均以失敗告終,海因裏希再次承擔起堅守防線的艱鉅任務,在兵力、裝備均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第4集團軍頑強的堅守住了所有防線,海因裏希獲得橡葉騎士勳章。

儘管海因裏希在德軍處於防守作戰時表現卓越,但他虔誠的信奉天主教及老派普魯士軍人的作風並不受元首的待見,加上他妻子據說有猶太血統,於是在1944年5月,他被希特勒以養病爲名撤掉了第4集團軍司令職務,就在他去職不久,蘇軍發動規模龐大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德中央集團軍羣崩潰,他的老部隊第4集團軍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對海因裏希來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許是一種解脫。

海因裏希最後一次指揮作戰是柏林外圍的防禦戰,1945年3月他接替希姆萊擔任維斯瓦集團軍羣司令,但他能調動的只有八十多萬步兵和區區一千多輛坦克,靠這點兵力和坦克要抵擋住蘇軍二百多萬軍隊和七千輛坦克的進攻,無異於癡人說夢,但海因裏希卻總能準確的預判出蘇軍進攻的方向和時間,給朱可夫造成了不小的的麻煩。無賴杯水車薪、獨木難支,至4月下旬,蘇軍已對柏林形成合圍態勢,爲避免士兵及平民無謂的白白送死,海因裏希下令部隊向西撤退,因此再次被希特勒撤銷了一切職務,5月下旬,他被英軍逮捕。

海因裏希於1948年獲釋,1971年在德國去世,終年85歲。海因裏希的軍事生涯中,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什麼如雷貫耳的大名,但他指揮的防禦作戰,卻一直以穩固著稱,讓蘇軍將領頭痛不已,在戰爭已經失敗的最後關頭,他拒絕了無視士兵生命、“必須戰至最後一人”的荒唐命令和納粹的焦土政策,讓更多的士兵和平民獲得生存的機會,他還發布過“不許隨意毀壞任何東西”的命令,體現出一名將軍的責任和人性的光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