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头回纥,又叫龟兹(库车)回鹘,有时自称沙州(敦煌)回鹘。唐朝末年,黄头回纥是庞特勤可汗被杀后,由其部落后代东迁建立的国家。黄头回纥最终被蒙古帝国灭亡。黄头回纥最强盛时期,西北到罗布泊,西到于阗边界,北到沙州,南到柴达木盆地,东到青海湖。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龟兹回鹘的后裔库车维吾尔族

在北宋时期,黄头回纥多次朝贡宋朝,宋代史籍里面两次记载黄头回纥。

西夏从定难军节度使一点小地盘开始,不断扩张,占领贺兰山一带后,相继占领甘州、瓜州、沙州,彻底消灭了汉人孤悬在敦煌的归义军政府,将河西走廊纳入囊中。

西夏由此切断了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但北宋和西域发展出了另一条路,平行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另一条西北丝绸之路:从西安,天水,渭源,青唐(今西宁),黄头回纥,最后到达于阗或高昌。

青塘-黄头回纥的丝绸之路大部分在祁连山以南,而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以北。青塘-黄头回纥的丝绸之路,实际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宋云等人从吐谷浑走过的一条路。

黄头回纥,含义是黄头领的回纥。蒙古草原的游牧部落多以颜色命名不同方位的部落,庞特勤可汗所在部落颜色为黄色,喜穿黄色衣服。

当今的裕固族是黄头回纥的后代,自称为黄回纥。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黄头回纥后裔裕固族

裕固族总人口有1.4378万,大部分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现在裕固族受蒙古文化影响更深。

1,黄头回纥与北宋的交往

北宋从宋神宗开始,为了牵制西夏,积极拓展青唐、黄头回纥的力量。

《宋史》:

熙宁元年入贡,求买金字《大般若经》,以墨本赐之。六年复来,补其首领五人为军主,岁给彩二十匹。神宗问其国种落生齿几何,曰三十余万;壮可用者几何,曰二十万。明年,敕李宪择使聘阿里骨,使谕回鹘令发兵深入夏境。宪以命殿直皇甫旦。旦往,不得前而妄奏功状,诏逮旦赴御史狱抵罪。

黄头回纥大约有三十万人口,宋神宗每年赐黄头回纥二十匹彩色丝绸。

宦官李宪曾经和王韶一起收复熙河。宋神宗对李宪很信任,让李宪挑选一个使者,出访黄头回纥,约定一起攻打西夏。李宪选了禁军将领皇甫旦。

使者皇甫旦路上受阻无法完成任务,却来冒功,被判罪。

宋神宗联络黄头回纥的事情没有成功。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宋徽宗西征

宋徽宗西征平定青唐后,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击败黄头回纥,宋朝西部边境直达于阗,短暂地使黄头回纥处于宋朝的羁縻中。

当时王安中写的《定功继伐碑》记载:

(大观)二年,诏发兵六万讨之…师逾青海,至节占城,草(黄)头回纥数万,官其酋毫,通道于阗,底贡宝石,而地辟青唐之外矣。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回鹘汗国

2,黄头回纥的缘起:回鹘汗国的瓦解,部族离散

安史之乱,唐肃宗请回鹘汗国协助收复长安和洛阳,答应每年给回鹘可汗2万匹绢。

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再次攻打唐朝,回鹘汗国第二次帮助唐朝收复洛阳。

唐朝与回鹘汗国约定,每年用40万匹绢换10万匹马。

840年,回鹘内部分裂,敌对将领勾结沙陀族和黠戛斯攻占回鹘汗庭,杀死回鹘可汗,回鹘汗国瓦解。

《旧唐书》:

有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走引黠戛斯领十万骑破回鹘城,杀厂盍馺,斩掘罗勿,烧荡殆尽,回鹘散奔诸藩。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新唐书》:

诸部溃,其相馺职与厖特勒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吐蕃、安西。

《资治通鉴》:

回鹘诸部逃散。其相馺职、特勒厖等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奔吐藩,一支奔安西。

回鹘王子庞特勤逃到龟兹(今库车),建立安西回鹘。

投奔葛逻禄的回鹘人建立了喀喇汗国。

投奔吐蕃的回鹘人建立了甘州回鹘等小国。

公元866年,北庭回鹘的仆固俊杀死庞特勤后,建立了高昌回鹘,也称为西州回鹘。

庞特勤死后,他的龟兹回鹘部落残余势力沿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东迁到罗布泊一带,打算经过沙州,投奔甘州回鹘。

龟兹回鹘东迁中受到沙州归义军的阻拦,一部分被俘虏,归义军将他们安置在沙州南部大祁连山北麓(这一段实际是阿尔金山)。

龟兹回鹘东迁受阻后,一部分人留在罗布泊一带,一部分人向南翻越阿尔金山的山口,来到柴达木盆地的北缘,东到青海湖一带放牧。

这些龟兹回鹘人,被北宋称为黄头回纥。黄头回纥自称沙州回纥。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黄头回纥地图

沙州向南穿过祁连山和阿尔金山脉之间的当金山口,就可以到达柴达木盆地。当金山口极其重要,牢牢掌握在黄头回纥手里的。龟兹回鹘的牙帐很可能就在当金山口附近。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祁连山西段

罗布泊可以直达沙州南部,沙州南部通过当金山口可到柴达木盆地,罗布泊通过阿尔金山西部的山口也可到达柴达木盆地。

因此,黄头回纥形成了三条主干道构成三角形的交通线。

早在唐朝初年时,甘州、凉州一带已经有回鹘部落居住。武则天时,突厥仍然强大,夺取了铁勒故地,逼迫回纥等一部分回鹘部落到了河西走廊一带。

《新唐书》:

武后时,突厥默啜方强,取铁勒故地,故回纥与契苾、思结、浑三部度碛,徙甘、凉间,然唐常取其壮骑佐赤水军云。

3,黄头回纥与草(黄)头鞑靼

《新唐书·突厥传》:

大力后,葛逻禄盛。徙居碎叶川,二姓(黄、黑)微,至臣役与葛禄,斛瑟罗余部附回鹘。及其破灭,有特庞勒居焉耆城,称叶护,余部保金沙岭,众至二十万。

突骑施部落投靠了回鹘汗国。回鹘汗国灭亡,庞特勒率部西迁,黄姓突骑施跟随西迁,成为龟兹回鹘的主力。

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西夏李元昊攻占甘州。甘州回鹘一部分降夏;一部分投奔吐蕃唃厮啰;一部分投奔黄头回纥。

《宋会要辑稿》:龟兹,回鹘之别种也。其国主自称师子王,戴宝装冠,著黄色衣。

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原始信仰是萨满教,他们认为宇宙的起源是长生天,长生天神居住的地方是蓝色的,蓝色最为尊贵。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献给长生天的蓝哈达

一般以北方和中央为蓝色,西方为黄色,南方为红色或黑色,东方为白色。各个民族颜色和方向对应有所差异。

这种习俗也影响到东欧的罗斯,有白罗斯,有红罗斯。后来的满清八旗也分:黄,白,红,蓝。

《宋会要辑稿》记载元丰四年十月六日西域使臣的朝贡路线:

又东至西大石及于阗王所居新福州,次至旧于阗,次至约昌城,乃于阗界。次东至黄头回纥,又东至鞑靼,次至种云,又至董毡所居,次至林檎城,又东至青唐,乃至中国界。

于阗东界是与黄头回纥的阿尔金山北麓相接壤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丰六年)五月一日,于阗贡方物见于延和殿。上问曰:离本国几何,曰四年。在道几何,曰二年。从何国,曰道由黄头回纥、草头鞑靼、董毡等国...鞑靼有无头领部落?曰:以乏草粟故,经由其地,皆散居也。

草头鞑靼,应该是古代传抄错误,其实是黄头鞑靼。

一部分讲蒙古语的鞑靼人跟随回纥南迁,依附于黄头回纥。

这部分鞑靼人的国王是黄姓回纥,所以称黄头鞑靼,是指黄头领的鞑靼。黄头鞑靼被黄头回纥安置在祁连山。

祁连山区一带非常贫瘠,缺乏优质牧草和田地,所以人民散居,没有独立建立国家,是黄头回纥的附庸。

4,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是北魏宋云路线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僧官宋云和僧人惠生等,受胡太后派遣,西行印度取经。

《魏书》卷102《西域传》:

熙平中,肃宗遣王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慧生者亦与俱行,正光中还。

宋云等人从洛阳出发,经过陇右,进入青海,到达北魏的西部边境赤岭(今湟源日月山),过柴达木盆地共用了二十三天,到达吐谷浑城,翻越阿尔金山西部山口到达罗布泊附近的鄯善,再沿昆仑山北麓到于阗,最后到达印度。

宋云等人用了五年时间,在正光三年(公元52年2)携大乘经论170部返回洛阳。

黄头回纥与北宋的西北丝绸之路

柴达木盆地戈壁滩

北魏《洛阳伽蓝记》卷5记载了宋云行纪:

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即国之西疆也。皇魏关防正在于此。赤岭者,不生草木,因以为名。

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渡流沙至土谷浑国。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其国有文,字况同魏,风俗政治,多为夷法。从土谷浑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其城自立王,为土谷浑所吞。今城内主是土谷浑第二息宁西将军,总部落三千以御西胡。从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末城。

北宋时期的黄头回纥的国土,与北魏时期的吐谷浑的国土是相仿的,都是占据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一带。

但穿越柴达木盆地北缘,再翻越阿尔金山西段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柴达木盆地多沙漠和盐渍,阿尔金山西段人烟稀少。

当西夏对沙州控制力下降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另一条更方便的路,就是从青海湖朝西北方向走,沿祁连山南麓,向北翻越当金山口,到沙州南部,再向西到达罗布泊。

这条路线节约了穿越柴达木盆地的路程,而且当金山口的环境条件也比阿尔金山西段要好。

北宋一朝,通过青唐-黄头回纥的丝绸之路,与西域的朝贡、贸易往来绵绵不绝。

参考文献:

汤开建,解开黄头回纥及草头鞑靼之谜

顾吉辰,也谈黄头回纥、草头鞑靼及其九姓鞑靼

安玉军,裕固族形成史研究

钱伯泉,龟兹回鹘国始末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