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珠海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新特點新變化,因為從1986年到1990年,即國民經濟發展 「七五」時期。

這個階段在大大改善投資環境的同時,廣 泛開展外引內聯,加快工業的發展,形成開發性創匯型農漁業和旅遊業等特色經濟,初步實現由內向型經濟 到外向型經濟的轉變,總體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拿1990年的珠海市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就是因為珠海優化了經濟結構,當時全市社會總產值84.05億元,比1985年增長2.4倍;國民生產總值41.18億元, 比1985年增長1.7倍;國內生產總值41.81億元,比1985年增長1.7倍;國民收人27.92億元,比1985年增長1.9倍;工農業總產值(1989年不變價,下同) 48.63億元,比1985年增長4.8倍;199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45.36億元,比1985年增長6.4倍,工業產品 出口產值18.87億元,佔工業總產值的41.6%;以「三資」企業為主的其他經濟類型工業產值比1985年增長 36.4倍。

同時,珠海市也加大政策保障和資金保障,使工業生產能力擴大。1990年全部獨立覈算工業固定資產原值達35.1億元,比1985年增長的10.5倍 形成了以電子、輕紡、建材、塑料、食品、醫藥等行業 骨幹的門類比較齊全、技術比較先進的外向型工業,這也說明瞭當時結構調整是有效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