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成都“雙核共興”的主角之一,這四個字如此空洞,只有親自去過天府新區的人才能全方位領會,到底,什麼是所謂核心。

  那句像是犯了“同義反復”邏輯錯誤的廣告語,實在是恰如其分:

  “

  如果你沒有見過天府新區,那麼你就真的沒有見過天府新區。

  ”

  仰望

  這裏有成都最寬闊的道路,最前衛的建築羣,那些巨大、很容易就會被普通人擬物化的房子——比如鳥巢啦,黃金盒子啦,靴子啦之類的——是不容於主城區的,因爲他們充滿了撕裂的力量,和主城逼仄的車道也不十分匹配。

  成都·高新區,圖片來源:航拍中國2

  只有給一張真正的白紙,讓他們在那上面互相角力,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張力和壓迫感。

  天府新區需要這樣的壓迫感,因爲它需要被仰望,讓人們產生敬畏和顫慄。這是和成都老城區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前者展示的是現代化成都的全新能量,而後者則得以繼續保持成都地方性的獨特氣質。新舊對比間,成都的包容性被延展到了一個新的程度,而成都本身的魅力也更加多元。

  成都圖片來源:航拍中國2

  真是天才規劃

  細長的綠化帶,隔開雙向八車道,如此寬闊,車在路面飛馳,越往南深入,就越像是一葉寂寥扁舟。

  從主城到天府新區,你的視覺感受在毫無察覺的緩慢過渡,高新區是一條緩衝帶,當“靴子”般的歐洲中心,通體金黃的方盒大廈,以及碩大無朋的環球中心從你的視線掠過,這種預防針一樣的暗示,在提示你,事情在發生變化,你即將進入一個和慣常意義的成都截然不同的區域。

  成都 圖片來源:航拍中國2

  直到你進入一個完全沒有成都痕跡的區域,這一路上造型百異的建築,終於由點及面,勾勒出天府新區的大致版圖和邊緣,而677大廈,第一地標就正處於天府新區CBD秦皇寺地區中心的那一點上。

  堪堪是中心之心

  地標建築總是會被賦予一些意義和神性色彩,677大廈,在它註定的命運中,除了承載起“一帶一路”的宏偉象徵,同時,也將爲慣以秉持中庸之道的成都,刺破早已待得太久的舒適區。

  一帶一路大廈工地外的效果圖

  成都想要向上

  而677米高度彰顯的是這個願望背後的野心。

  當你仰望677大廈,就是在仰望整個天府新區的縮影,龐大,現代,充滿能量和希望,而當你從677大廈向下俯視,看見的也是整個天府新區。這種休慼相關的聯繫其實已經超出了超高層建築本身的意義。

  在很多地方,超高層建築都昭示着地區經濟發展的實力,而到了天府新區,它的意義更大了。

  遺忘

  677大廈是從什麼時候抓住你的心的?

  去年?還是什麼時候?

  當我向你提出這個問題,我敢肯定,你們中的大多數如果只是憑藉印象,會給出錯得離譜的答案。

  因爲這個時間點既遠又近。

  2017年11月28日,中海集團以逆襲的姿態拿下天府新區299畝地塊——在之前的傳言中,這塊地另有歸屬,最後它以戲劇性的方式被中海集團抽籤獲得。

  抽籤……

  地塊總共分爲13宗,1號地塊擬建成超高層地標性高樓,這一天,舉川上下,都將目光放在這至關緊要的一點,未來的一帶一路大廈上。

  善談又驕傲的成都人,總對新奇事物報以高度熱忱,更何況這是彰顯成都風度的超高層建築:

  “中國人都知道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

  那都是過去式了,

  中國最高的那一點,

  終究還是會落在成都。”

  它實在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以至於很多人可能會認爲這件事就發生在不久之前。

  可你的記憶欺騙了你,實際上,你正在遺忘677大廈,因爲距離677大廈土地成交,已經過去了471天,嚴格來說,那已經是前年的事了。

  在那天之後,677大廈彷彿完成了一個信使的使命,向全成都人傳遞了成都向上的決心之後,迅速被多數人遺忘了——這樣一個超高層建築,除了它的高度本身值得誇耀,對很多成都人而言,它目前的實際意義甚至不如339電視塔,畢竟那裏可以看煙花,還有酒吧。

  熱烈的靜默

  677大廈地塊所在地,這裏很熱鬧,同時這裏也很安靜。

  “咣咣咣”作響的挖掘機,不知疲倦地敲擊在耳膜上。運渣車在公路上蹣跚前行,兩位工作人員的交談聲中氣十足,在說着令人戛然失笑的生活瑣事。

  但傳入我耳中的,沒有一個聲音,提起這塊地本來的主角677大廈。

  張目望去,四周盡是一片的紅土與裸露的石頭,和我這個外來者面面相覷。

  “

  目前正在動工挖2號地的地基,八米深,幾個月挖完。

  ”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海秦皇寺項目就陸續取得多個地塊相關許可。

  2018年7月

  2#地塊深基坑工程,工期365日曆天;

  2018年11月

  7#、9#地塊深基坑工程,工期60天;

  2018年12月

  1#地塊深基坑工程,工期518天;4#地塊深基坑工程,工期90天;

  2018年12月

  3#、4#地塊取得建設規劃許可證;

  2019年1月

  7#、9#地塊取得建設規劃許可證;

  當我們到達已挖到近8米深基坑的2#地塊,它旁邊就是677大廈本尊,一片綠色防塵網,罩住紅色乾燥土壤,昔日目光聚焦的中心,現在那麼普通地靜默在那裏,今年1月它曾進行過一些場坪工作。

  工作人員輕描淡寫地估計,這座大廈的地基大概將深至30米,只是目前還沒有關於動工的消息。

  1#地塊現場

  2#地塊基坑工程工地對面,是在建的金茂集團超五星酒店項目,1#基坑則對着正在上幕牆的大傢伙,到處都是大手筆、大項目,中字頭大廈在這裏處處可見。如果你是攀枝花人,面對這樣的景象肯定會恍惚,因爲在攀枝花建設之初,也是這樣到處閃耀着國字號的光輝。

  天府新區是開闢出來的,可他和成都又並不割裂,那裏不斷有人填進來,軌道交通則讓他們成爲了一個真正的整體——2#地塊深基坑工地正對面,不到百米的距離就是在建的地鐵11號線,更不用說四通八達的道路,想要到達天府新區的中心,多麼容易。

  這種便捷是一個縮影,它映照的,是天府新區因爲現代化的成果,而成爲了和成都並立的另一核心。

  2#地塊施工現場

  客觀而言,677大廈的進度堪稱合理,2018年7月,677大廈意向方案公佈,距離現在也不過8個月。

  在677地塊塵埃落定的那天起,很多人就開始把它的速度和發展,與天府新區本身聯繫起來,就連它暫時的“被遺忘”也一樣,多數人不時從自己平淡又具體的生活中擡頭,遠遠窺探天府新區的發展進度,其他時候,天府新區對這些無意、也沒有機會搬遷於此的人而言,相當於不存在。

  金茂酒店項目現場圖

  此刻只有斜靠在欄杆上的工頭,穿着洗得有些發白的薄外套,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好笑,這裏是工地,並沒有我們口中“耍”的地方。

  “喫飯的地方,要向外面走纔有。”他轉頭說,將目光投在更遠的地方,示意那纔是他們平時活動的地方。

  他視線的延線,跟隨着寧波路一起向外逶迤:那些成羣結隊的運渣車,穿梭在677附近大大小小的工地上。

  五公里外的興隆湖,湖畔蘆葦自顧窈窈,無悲無喜地望着四周正天翻地覆的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