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入關遷都北京初期這段歷史,名爲順治朝,實際執掌朝政的統治者是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如果多爾袞不是在順治七年出塞狩獵時意外受傷而死,順治帝能否親政都在兩可之間。

順治帝福臨6歲被扶上皇位,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童,他對十四叔多爾袞是既敬又怕,與母親孝莊處處惟多爾袞馬首是瞻。多爾袞後期功高自重權傾朝野,幾乎想怎樣就怎樣,順治帝母子即便忍氣吞聲也毫無還手之力。

多爾袞專權篡位幾乎改變清帝排序 只是壽命運氣太差

(劇照)

多爾袞在其皇兄皇太極死後與豪格爭帝位未果,作爲權衡之計才把皇九子福臨推上龍椅。但他內心的皇帝夢想一直沒有泯滅,對皇位的覬覦不可能就此終止。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兒童皇帝順治由長輩擺佈,在篤恭殿履行了拜多爾袞爲大將軍儀式,親賜十四叔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明王朝爭奪天下。

輔政不久,多爾袞的核心地位凸顯,權勢也不斷攀升。同樣輔政的鄭親王濟爾哈朗諭諸大臣,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書寫奏章稱呼也要以多爾袞爲先。

從順治四年以後,如果下屬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都會受到多爾袞革職處理。而且多爾袞宣稱“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他已經開始不向順治帝行君臣禮了。

順治五年末,多爾袞的權威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就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與皇帝看齊。

這時的多爾袞,沒有誰可以再左右他的言行舉止。雖居一人之下,但那一人是自己剛滿10歲的侄子,孤兒寡母,形同虛設。

自此,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他也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無二。

但是,多爾袞缺乏“明君”之公允仁慈。他處處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讓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廷奏請辦事,而是命令上述人每日必須到他的攝政王府前候命。明目張膽的架空了朝廷和順治帝。

多爾袞對曾與自己爭奪帝位的皇太極長子豪格,一直懷恨在心。順治三年,多爾袞利用豪格勇猛善戰的特點,指令他爲靖遠大將軍,統兵往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順治五年二月,豪格凱旋迴京,不但沒有受到獎賞,反被多爾袞以犯有包庇部屬、冒領軍功及提拔罪人揚善弟吉賽等罪名,囚禁於牢獄。一個月後,豪格冤死在獄中。多爾袞還無恥的將豪格的一個福晉也就是侄媳婦納爲己有。

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爾袞僣位追尊自己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爲“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順治帝與孝莊及朝臣都未提敢出異議。

多爾袞專權篡位幾乎改變清帝排序 只是壽命運氣太差

(劇照)

在史料記載中,順治帝曾評價多爾袞“各處征伐,皆叔父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叔父幼而正直,義無隱情,體國忠貞,助成大業。”還說“又輔朕登極,佐理朕躬,歷思功德,高於周公···”。可見其當時何等卑謙。

然而,多爾袞應了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俗語。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意外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他因傷重而死於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39歲。

從多爾袞意外死後順治帝的最初表現看,他並沒有想把多爾袞追罪懲罰的打算。

史料說:“順治帝聞之震悼。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多爾袞爲“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爲義皇后。祔享太廟。多爾袞無子,賜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爲後襲親王,俸祿是其他諸王的三倍。又以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爲議政大臣。

此刻,多爾袞生前未曾名正言順的皇帝夢已經全部成真。

多爾袞死時39歲,少年皇帝福臨(順治)13歲。以這個年齡情況分析,剛近不惑之年的多爾袞正是成熟幹練的年華,而13歲的順治帝則處於剛能明斷是非的少年階段。若論把握時局、玩弄權術、左右朝政,順治帝完敗下風。而且,多爾袞已經弄權在手,他豈會輕易允許少年皇帝親政?

這段歷史如不是多爾袞突然死亡,順治帝這個傀儡皇帝還要當多久真不好預測。

關鍵是,多爾袞不僅僅對自己的侄子皇帝“多行不義”,他對其他王公大臣也結怨甚多。尤其是與他一同輔政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早被他排擠打擊的一無是處。因此,多爾袞死後不到兩個月,由濟爾哈朗牽頭,多爾袞的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

王公大臣首先議了多爾袞同母兄阿濟格的罪。順治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福臨下旨將阿濟格以謀亂罪幽禁。十二天之後,14歲的福臨在太和殿宣佈親政。

在鄭親王等人奏請下,順治帝決定恢復兩黃旗貴族的地位,提升兩紅旗的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人。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見勢頭不對,也紛紛倒戈。

多爾袞專權篡位幾乎改變清帝排序 只是壽命運氣太差

(劇照)

很快,朝臣議出多爾袞十四條大逆罪狀。被壓抑許多年的順治帝終於揚眉吐氣,下旨追奪多爾袞生前死後的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多爾袞雖遭身後之罰,但其勢力仍在。消除其影響,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權是當務之急。 順治帝親政後,便下令“複用諸王”於部院。其中被多爾袞嚴重打擊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開始握有重權。

順治八年閏二月,福臨下旨處死諂附多爾袞而握有實權的大學士剛林、祁充格,八月殺掉固山額真、吏部尚書譚泰,十月令幽禁中的阿濟格自盡,這一系列的舉,沉重打擊並消除了多爾袞殘留的勢力。福臨大權集於一身,開始當上了名副其實的順治皇帝。

順治十年正月,福臨下令要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後,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福臨閱讀《通鑑》,問大臣歷史上的各個聖明之君誰最優,陳名夏對他說唐太宗,而順治帝以爲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以有利於後世。

這年三月,他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命令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四月,親自測試翰林官成克鞏等人。五月,增置內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

順治十二年正月,福臨令修《順治大訓》,並且編纂《資政要覽》。四月,下詔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五月,鄭親王濟爾哈朗病逝。六月命名宮禁爲紫禁城,後山爲景山,西苑南臺爲瀛臺。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干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突然出現大反轉,讓他從榮譽的頂峯轟然跌落塵埃,多少有些戲劇化。但是,多爾袞對於清王朝入主中原所立下的特殊功勞,也並非政治對手列舉的一些大逆罪名所能掩蓋的。

順治十二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子爵許爾安分別上疏,稱頌多爾袞的功勳,幾乎句句在理。但被重獲皇帝信任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罵了個狗血噴頭,還被予以流放寧古塔充軍處罰。

遲至一百年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發佈詔令,正式爲多爾袞翻案。他對這位先祖的評價是:“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並下令爲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

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清王朝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多爾袞專權篡位幾乎改變清帝排序 只是壽命運氣太差

(多爾袞畫像)

多爾袞短暫的一生中,戎馬戰事佔用了他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在其兄長皇太極統治的17年期間,多爾袞主要經歷是統軍作戰,並逐漸成爲皇太極的親信,以此積累了軍事實力和從政經驗。

在清朝開國史上,多爾袞無疑是決定清朝命運走向的關鍵人物之一。他在明清更替興亡的關鍵時刻,果斷決策進關奪權,又在關鍵時刻指揮山海關決戰,一舉擊敗李自成。清朝得以進關定鼎北京。應是多爾袞開創了清朝歷史新紀元。

被多爾袞這個野心叔叔傀儡多年的順治帝,自親政以後,亦復年少有爲,顯示了治國理政的才華和本事。後人評說他:這個皇帝雖然年輕,但一開始治理國事就表現得深謀遠慮,受到各個階層、各個集團的讚揚,勝過了頭髮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們。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傀儡了,在處理國是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判斷力。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