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其不仅成功摆脱了成为殖民地的噩运,还一跃成为列强之一,此后,强大起来的日本四处扩张,东亚邻国饱受其荼毒,日本的侵略扩张持续了近八十年,一直到1945年二战失败,才被打回原型。

  日本的扩张的方向主要是向南(琉球,台湾和东南亚)和向东(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这符合地缘规律,但这并不是说日本人往北边就没有进行动作,事实上,日本人向北拓的历史更长…

  一,一路北拓

  现在的日本国土主要由四大岛组成: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日本的国土也是不断开疆拓土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北方并不是现代日本人的主体(大和人)的地盘,那个时期北部日本的原住民叫做虾夷人

  注:7世纪日本(大和朝廷)版图,可以看到大概只有现在日本列岛的一半

  虾夷人是住在日本列岛东北部的本土民族之一,“虾夷”其实是大和人对他们的蔑称,之所以称呼“虾夷”是因为该族群毛发很长,大和人觉得看起来像虾须。这个族群现在正式的称呼是“阿伊努人”

  13—14世纪,阿伊努文化达到最高峰,然而大和民族此时开始大规模北进,双方爆发冲突,阿依努人是结构松散的渔猎民族,根本不是组织严密的大和人的对手,阿依努人的地盘不断被大和人征服, 18世纪,本州岛的阿依努人基本被肃清。

  但虾夷人并没有完全丢掉自己的地方,在气候恶劣的极北之地,虾夷人仍占主导地位,这些地方就是——北海道!但这块地方他们也保不住

  北海道这个极北之地一开始并不受日本政府管辖,12-14世纪的镰仓幕府时期,日本人称呼北海道为“虾夷地”,不过早在室町时期(1336年-1573年),大和人就有人移民到北海道南部,并和阿依努人爆发冲突。

  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反和族暴动,包括1457年的坷相曼夷之战、1669年的相库相郢之战以及1789年的库那西利·美那西之战。然而,阿伊努人并不是大和人对手,这些战斗均以阿依努人的失败告终,大和人开始控制了北海道,而阿依努人则完全被融入大和人的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阿依努社会开始解体。

  但是日本人对北海道的控制其实不严密,甚至对北海道的地理状况都不太了解,大和人主要还是聚集在北海道南部(当时称为“和人地”),而其它地方仍有阿依努人活动,这些地方被称为“虾夷地”

  一直到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对北海道的拓殖开始正规化,1869年,明治政府创建开拓使,北海道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时代,1869年,探险家松浦武四郎建议给此地取名“北加伊道”(“加伊”为阿依努原住民对北海道的称呼),后改为北海道,从此“北海道”取代了“虾夷地”,成为该岛屿的名称。

  1869年至1936年的这段期间,共有约300万日本人移居北海道,阿依努人反而成了北海道的“少数民族”,继而被不断殖民同化。

  1899年3月2日,日本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阿伊努人被迫学习日语,采用日本名字,停止宗教习俗,1903年起,日本政府甚至人类动物园中以“旧土人”之名向游客展示阿伊努人

  一直到二战之后,这些制度化歧视才渐渐被取消,然而阿依努文明已濒临灭绝,据统计,现存的日本阿伊努人不足两万。

  二,千岛群岛

  日本人的脚步并没有止步于北海道,而是继续向北开拓,但是,这个时候日本的扩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俄国人。

  北海道再往北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千岛群岛,此处的原住民也是阿依努人,现在日本政府宣称370年他们就知道了这些岛屿,这也不完全是胡说八道,当时的日本人对北海道以北的地方确实有一定认识,1644年,江户幕府绘制的地图就包含了千岛群岛和桦太岛(日本对库页岛的称呼)

  江户时代,日本松前藩宣称拥有千岛群岛,不过仅仅是“名义上统治此地”,事实上很少管这些地方。

  而俄国人几乎同时到达此处,1581年开始,俄罗斯帝国向东扩张,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 1646年开始,俄国文献开始出现千岛群岛。1697年,俄国探险家弗拉基米尔·阿特拉索夫探查此处,之后,不断有俄国探险家来此处探险,并留下大量有关史料。

  俄国人从西往东,日本人从南往北,冲突自然无法避免。

  日俄双方不断有探险家被对方扣留,双方不断谈判,终于大家都厌倦了,决定商量瓜分此处,1855年,日俄两国签署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约定以择捉岛得辅岛之间的择捉水道为界,南属日,北属俄,这就为现在日俄两国的“北方四岛问题”埋下了祸根。

  不过《日俄和亲通好条约》还规定了另一个地方,这就是从北海道往北的另一个方向——库页岛,对于库页岛,条约规定到:库页岛维持原状,不另定国界。

  三,库页岛

  库页岛当时其实是中国的领土,但清政府在此处权力不彰,所以此处被日俄不断渗透。

  日本人早在17世纪便开始在库页岛活动,1635年开始,日本江户幕府松前藩多次巡视库页岛。1644年,松前藩绘制《正保御国绘图》时,首次将北海道与库页岛(桦太)等地纳为日本领土。

  18世纪后,俄国人也来了,1738年,俄国探险家从阿依努人那里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1742年俄国人勘探了几近整个库页岛的东海岸。

  同样,在库页岛双方也是争议不断。

  1799年,俄国成立俄美公司专门经营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舰队袭击了库页岛南端的日本松前藩的税务所,宣布将库页岛收归俄国。

  日本人针锋相对,1808年:江户幕府发布“俄船驱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同时派出大量人员勘察库页岛。

  1809年日本人第一次确切得知库页岛是一个岛屿(而不是和大陆连在一起),日本人将此地命名为“北虾夷”

  1850年8月1日,俄国人宣称将库页岛纳入俄国版图,1853年再次宣布库页岛主权为俄国所有。

  但这显然没有经过日本人的认可,要知道日本人在库页岛也是有势力的,双方扯皮实在是扯不清楚,于是达成了“不划边界,维持原状”的决定。

  但这就结束了吗?怎么可能,对于列强来说,对于列强来说,“维持原状”的真实含义是:咱们下回再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趁火打劫,占据了中国东北大批领土,并控制库页岛,日本被迫再次派人和俄国人讨论这个问题。

  毕竟是俄强日弱,日本被迫让步, 1867年3月30日,日俄双方在圣彼得堡草签《日俄桦太岛假规则》:日本被迫承认库页岛归俄国,而作为补偿,俄国则把属千岛群岛中的得抚、知理保以等四岛割让与日本。

  这明显是日本吃亏,日本政府十分不满,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告之俄方:库页岛继续保持原来的杂居状态。在日本的死缠烂打之下,俄国人终于做出了更大的让步,1875年5月7日,日俄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日本人放弃对库页岛的一切要求,俄国则把整个千岛群岛北部划归给日本

  不过嘛,日本同样不是省油的灯, 1905年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1905年7月7日,日军北进并占领库页全岛。当年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土地割让给日本。

  至此,日本取得全部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这是日本北部疆域最大的时候。

  这是日本北部版图最大的时候

  四,灰飞烟灭

  可是日本随后作死,二战的时候将世界上几位大佬得罪了个遍,大佬们决定收拾它。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要求苏联对日作战,并承诺苏联将会取得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

  有了英美的背书,苏联人自然不客气,1945年8月8日,苏联违背《苏日中立条约》,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同时苏军干净利落地接收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年2月2日,苏联宣布占有库页岛全岛及千岛群岛。

  1951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放弃台湾、澎湖、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之主权,等于是1868年以来的侵略果实全部丧失(琉球除外)。

  日本哪敢不答应?1951年9月8日,日本旧金山和会上发表宣言:宣布全面放弃对千岛群岛、库页岛南部,以及邻近各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

  但是,这个事情还没结束,别忘了,千岛群岛这个地方有些特殊:它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就已经有开拓的地方。

  所以日本人就玩小聪明,《旧金山合约》又没有规定千岛群岛的范围。所以日本宣称:俄国人所谓的“南千岛群岛”其实是“北海道的延伸”,叫“北方四岛”,并不是“千岛群岛”的一部分,此处自1855年以来就是日本的土地,并不是日后 “以暴力与贪婪”所攫取的土地,日本人认为这里应该是他们的。

  那俄罗斯人呢?战斗民族自然对日本人嗤之以鼻:你仗都打输了还好意思说三道四

  于是,关于“北方四岛”,日俄依旧各执一词,造成了“北方四岛”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