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其不僅成功擺脫了成爲殖民地的噩運,還一躍成爲列強之一,此後,強大起來的日本四處擴張,東亞鄰國飽受其荼毒,日本的侵略擴張持續了近八十年,一直到1945年二戰失敗,才被打回原型。

  日本的擴張的方向主要是向南(琉球,臺灣和東南亞)和向東(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這符合地緣規律,但這並不是說日本人往北邊就沒有進行動作,事實上,日本人向北拓的歷史更長…

  一,一路北拓

  現在的日本國土主要由四大島組成:本州,九州,四國和北海道。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日本的國土也是不斷開疆拓土來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北方並不是現代日本人的主體(大和人)的地盤,那個時期北部日本的原住民叫做蝦夷人

  注:7世紀日本(大和朝廷)版圖,可以看到大概只有現在日本列島的一半

  蝦夷人是住在日本列島東北部的本土民族之一,“蝦夷”其實是大和人對他們的蔑稱,之所以稱呼“蝦夷”是因爲該族羣毛髮很長,大和人覺得看起來像蝦鬚。這個族羣現在正式的稱呼是“阿伊努人”

  13—14世紀,阿伊努文化達到最高峯,然而大和民族此時開始大規模北進,雙方爆發衝突,阿依努人是結構鬆散的漁獵民族,根本不是組織嚴密的大和人的對手,阿依努人的地盤不斷被大和人征服, 18世紀,本州島的阿依努人基本被肅清。

  但蝦夷人並沒有完全丟掉自己的地方,在氣候惡劣的極北之地,蝦夷人仍佔主導地位,這些地方就是——北海道!但這塊地方他們也保不住

  北海道這個極北之地一開始並不受日本政府管轄,12-14世紀的鎌倉幕府時期,日本人稱呼北海道爲“蝦夷地”,不過早在室町時期(1336年-1573年),大和人就有人移民到北海道南部,並和阿依努人爆發衝突。

  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多次發動大規模的反和族暴動,包括1457年的坷相曼夷之戰、1669年的相庫相郢之戰以及1789年的庫那西利·美那西之戰。然而,阿伊努人並不是大和人對手,這些戰鬥均以阿依努人的失敗告終,大和人開始控制了北海道,而阿依努人則完全被融入大和人的經濟體系之中,傳統的阿依努社會開始解體。

  但是日本人對北海道的控制其實不嚴密,甚至對北海道的地理狀況都不太瞭解,大和人主要還是聚集在北海道南部(當時稱爲“和人地”),而其它地方仍有阿依努人活動,這些地方被稱爲“蝦夷地”

  一直到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對北海道的拓殖開始正規化,1869年,明治政府創建開拓使,北海道開始進入大規模開發時代,1869年,探險家松浦武四郎建議給此地取名“北加伊道”(“加伊”爲阿依努原住民對北海道的稱呼),後改爲北海道,從此“北海道”取代了“蝦夷地”,成爲該島嶼的名稱。

  1869年至1936年的這段期間,共有約300萬日本人移居北海道,阿依努人反而成了北海道的“少數民族”,繼而被不斷殖民同化。

  1899年3月2日,日本頒佈《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阿伊努人被迫學習日語,採用日本名字,停止宗教習俗,1903年起,日本政府甚至人類動物園中以“舊土人”之名向遊客展示阿伊努人

  一直到二戰之後,這些制度化歧視才漸漸被取消,然而阿依努文明已瀕臨滅絕,據統計,現存的日本阿伊努人不足兩萬。

  二,千島羣島

  日本人的腳步並沒有止步於北海道,而是繼續向北開拓,但是,這個時候日本的擴張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俄國人。

  北海道再往北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千島羣島,此處的原住民也是阿依努人,現在日本政府宣稱370年他們就知道了這些島嶼,這也不完全是胡說八道,當時的日本人對北海道以北的地方確實有一定認識,1644年,江戶幕府繪製的地圖就包含了千島羣島和樺太島(日本對庫頁島的稱呼)

  江戶時代,日本鬆前藩宣稱擁有千島羣島,不過僅僅是“名義上統治此地”,事實上很少管這些地方。

  而俄國人幾乎同時到達此處,1581年開始,俄羅斯帝國向東擴張,1636年俄國人到達鄂霍次克海, 1646年開始,俄國文獻開始出現千島羣島。1697年,俄國探險家弗拉基米爾·阿特拉索夫探查此處,之後,不斷有俄國探險家來此處探險,並留下大量有關史料。

  俄國人從西往東,日本人從南往北,衝突自然無法避免。

  日俄雙方不斷有探險家被對方扣留,雙方不斷談判,終於大家都厭倦了,決定商量瓜分此處,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了《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約定以擇捉島得輔島之間的擇捉水道爲界,南屬日,北屬俄,這就爲現在日俄兩國的“北方四島問題”埋下了禍根。

  不過《日俄和親通好條約》還規定了另一個地方,這就是從北海道往北的另一個方向——庫頁島,對於庫頁島,條約規定到:庫頁島維持原狀,不另定國界。

  三,庫頁島

  庫頁島當時其實是中國的領土,但清政府在此處權力不彰,所以此處被日俄不斷滲透。

  日本人早在17世紀便開始在庫頁島活動,1635年開始,日本江戶幕府鬆前藩多次巡視庫頁島。1644年,鬆前藩繪製《正保御國繪圖》時,首次將北海道與庫頁島(樺太)等地納爲日本領土。

  18世紀後,俄國人也來了,1738年,俄國探險家從阿依努人那裏得知了庫頁島的存在。1742年俄國人勘探了幾近整個庫頁島的東海岸。

  同樣,在庫頁島雙方也是爭議不斷。

  1799年,俄國成立俄美公司專門經營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艦隊襲擊了庫頁島南端的日本鬆前藩的稅務所,宣佈將庫頁島收歸俄國。

  日本人針鋒相對,1808年:江戶幕府發佈“俄船驅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同時派出大量人員勘察庫頁島。

  1809年日本人第一次確切得知庫頁島是一個島嶼(而不是和大陸連在一起),日本人將此地命名爲“北蝦夷”

  1850年8月1日,俄國人宣稱將庫頁島納入俄國版圖,1853年再次宣佈庫頁島主權爲俄國所有。

  但這顯然沒有經過日本人的認可,要知道日本人在庫頁島也是有勢力的,雙方扯皮實在是扯不清楚,於是達成了“不劃邊界,維持原狀”的決定。

  但這就結束了嗎?怎麼可能,對於列強來說,對於列強來說,“維持原狀”的真實含義是:咱們下回再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國趁火打劫,佔據了中國東北大批領土,並控制庫頁島,日本被迫再次派人和俄國人討論這個問題。

  畢竟是俄強日弱,日本被迫讓步, 1867年3月30日,日俄雙方在聖彼得堡草簽《日俄樺太島假規則》:日本被迫承認庫頁島歸俄國,而作爲補償,俄國則把屬千島羣島中的得撫、知理保以等四島割讓與日本。

  這明顯是日本喫虧,日本政府十分不滿,拒絕批准此條約並告之俄方:庫頁島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在日本的死纏爛打之下,俄國人終於做出了更大的讓步,1875年5月7日,日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羣島交換條約》日本人放棄對庫頁島的一切要求,俄國則把整個千島羣島北部劃歸給日本

  不過嘛,日本同樣不是省油的燈, 1905年日本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1905年7月7日,日軍北進並佔領庫頁全島。當年9月5日,日俄簽訂《朴茨茅斯條約》,俄國將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土地割讓給日本。

  至此,日本取得全部千島羣島和庫頁島南部,這是日本北部疆域最大的時候。

  這是日本北部版圖最大的時候

  四,灰飛煙滅

  可是日本隨後作死,二戰的時候將世界上幾位大佬得罪了個遍,大佬們決定收拾它。

  1945年2月,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英要求蘇聯對日作戰,並承諾蘇聯將會取得南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羣島的主權。

  有了英美的背書,蘇聯人自然不客氣,1945年8月8日,蘇聯違背《蘇日中立條約》,大舉進攻中國東北地區的日軍,同時蘇軍乾淨利落地接收了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羣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6年2月2日,蘇聯宣佈佔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羣島。

  1951年,《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羣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羣島、西沙羣島等地之主權,等於是1868年以來的侵略果實全部喪失(琉球除外)。

  日本哪敢不答應?1951年9月8日,日本舊金山和會上發表宣言:宣佈全面放棄對千島羣島、庫頁島南部,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但是,這個事情還沒結束,別忘了,千島羣島這個地方有些特殊:它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就已經有開拓的地方。

  所以日本人就玩小聰明,《舊金山合約》又沒有規定千島羣島的範圍。所以日本宣稱:俄國人所謂的“南千島羣島”其實是“北海道的延伸”,叫“北方四島”,並不是“千島羣島”的一部分,此處自1855年以來就是日本的土地,並不是日後 “以暴力與貪婪”所攫取的土地,日本人認爲這裏應該是他們的。

  那俄羅斯人呢?戰鬥民族自然對日本人嗤之以鼻:你仗都打輸了還好意思說三道四

  於是,關於“北方四島”,日俄依舊各執一詞,造成了“北方四島”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