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與地支,合稱干支,是中國人早期用來編排時間的工具,而傳統最普通的紀年方法,便是干支紀年法。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在任時,民間已使用干支紀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正式頒行。

漢光武帝 (網上圖片)

天干紀年法利用天干的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稱十天干;配搭地支的十二個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稱十二地支。兩個字一對記錄一年,例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干支紀年法本應有一百二十種組合,不過由於天干和地支的組合方法是順序,而且周而復始,並只會隔字組合。因此,從甲子開始,接著是乙丑、丙寅、丁卯等,最後又回到甲子,根據排列組合計算,需經過六十年,這也就是俗稱的「一甲子六十年」。

例如甲只會配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和甲戌,所以六十年後又是甲子年。因此,當一個年屆六十歲,我們又會稱之為花甲之年。

辛亥革命 (網上圖片)

早期的中國,都是用這個方法在計算的,例如我們常聽說國父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指的是中國農曆的辛亥年,也就是清朝宣統三年,也是西元1911年,在武昌起義推翻滿清政府。

設計圖片

另外,早於漢朝時,中國人已選了十二種動物,與地支配合︰子配鼠、丑配牛、寅配虎、卯配兔、辰配龍、巳配蛇、午配馬、未配羊、申配猴、酉配雞、戌配狗、亥配豬。因此,無論是乙丑、丁丑、己丑、辛丑和癸丑,都一律被視為牛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