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最近我在評論區受了一些教育,然後我反思了一下,通過研(hu)究(shuo)史(ba)料(dao),終於發現了歷史真相。

歷史,根本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和李建成父子在太原起兵,618年建立大唐。建成太子仁義寬厚,驍勇無敵,其弟齊王元吉對建成太子崇拜有加,成為了建成太子的親密戰友和夥伴。他們父子三人齊心協力,到623年,只用了幾年時間就相繼攻滅了王世充、劉武周、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天下。

接下來幾年時間,建成太子竭力輔佐高祖治國理政,整肅吏治,改革軍隊,並在三年後的626年春天,一舉擊敗了突厥,俘虜了頡利可汗,並讓頡利可汗在太極宮給高祖跳舞。高祖和太子威名遠播,

高祖被稱為「聖人可汗」,建成太子被稱為「天可汗」,大唐達到了鼎盛,史稱「武德之治」。建成太子有個弟弟,叫李世民,此人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整日聲色犬馬、醉生夢死,李淵和李元吉一直都很看不起他,李元吉多次勸建成太子對世民嚴加管教,但太子仁愛孝悌,對這個看起來有的弱智的弟弟非但不加以苛責,反而把他封為秦王,打算將來就把他留在長安,親自照顧,免得他到外面被小人欺負。可是萬萬沒想到啊!這個看起來胸無城府的秦王,其實是個狼子野心的小人。他表面上花天酒地,暗地裡卻豢養死士,包藏禍心。公元626年6月,高祖見太子如此聖德,自己又年過六旬,於是打算傳位給太子,自己頤養天年,好享幾年清福。626年六月初四,就在傳位典禮舉行的前夕,李世民知道太子和元吉要進宮面見高祖,於是提前讓死士尉遲恭等人埋伏在太子將要經過的玄武門附近,趁機把太子和元吉一起殺了,隨後又趁著太子宮和齊王府的人不知情,以秦王人畜無害的身份賺開府門,屠殺了太子和齊王全家,李世民見齊王妻楊氏美貌,趁機霸佔了他。史稱「玄武門之變」。隨後,李世民闖進皇宮,縱容自己的手下大肆淫亂。抓住高祖,對高祖嚴刑相逼,迫使高祖同意將皇位傳給自己。另一邊,當初建成太子俘虜了頡利可汗之後,對他禮遇有加,不久就將它送回了突厥,頡利可汗因此對太子感恩戴德。頡利聽說太子被殺,憤而起兵,誓要為太子報仇,八月,兵臨涇陽,唐軍不服世民,無心作戰,遂潰不成軍。李世民沒辦法,只好於八月三十日親臨渭水,在渭水的便橋上對著頡利可汗跪地求饒,將黃河、渭水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讓給了突厥。此外,李世民還對頡利稱臣,承諾每年給突厥大量的歲幣;改元「貞觀」,意思是答應今後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身份和處境。頡利可汗見狀,這才同意退兵。這一件事,史稱「渭水之盟」。渭水之盟後,天下都開始不服世民,割據勢力紛紛崛起,他們都繼續沿用著「武德」的年號,祭祀建成太子。很快,李世民就淪為了長安市長。李世民收不上稅,但是還要負擔每年送給突厥的歲幣,於是他任用當地地痞流氓尉遲恭、李靖等人,加緊了對長安世民的盤剝。長安民生凋敝,百姓紛紛外逃。李世民原本就眼高手低,不學無術,他很快就發現自己不會理政治國。見迴天無力,便放棄治療,整日沉迷仙丹,嗑藥度日。

如是到了四十多歲,李世民突然有了一個天才的想法,他召集了一羣宅男,跟他一起寫歷史。李世民這人治國不行,寫小說還挺有想法的。他把建成太子的那些功勞全都轉嫁到了自己身上,把他治下的天下描繪成了「貞觀之治」,把自己塑造成了「天可汗」,把渭水之盟給改成了屌絲逆襲的典範,把他那些酒肉朋友、走狗鷹犬全都塑造成了千古名臣。比如說魏徵,此人原本是建成太子的家臣,但因為品行不端,所以被太子斥責,沒想到魏徵因此投靠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太子的行程就是魏徵告訴李世民的,結果魏徵被寫成了諫臣典範……不得不說,李世民寫小說編故事真是個天才。

當然了,那些歷史記錄也不都是假的。比如說,貞觀三年,全國只判了29個死刑。如前所說,此時的李世民,統治區域僅限於長安,所以這29人,都是長安的案件。另外,長安公安局說是公安局,其實是個維穩機構,普通老百姓之間的案子,他們都不管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李世民。所以這29個人,其實是那一年裡企圖刺殺李世民而未遂的人。可見李世民有多麼的天怒人怨。對了,幫他寫歷史的、盤剝長安世民的,功勞比較大的有24個人,這24個人多半是落第失意的窮酸秀才和無所事事的流氓路霸,李世民為了粉飾太平,把他們的畫像掛在了一個煙囪上,取名「凌煙閣」,稱他們為「凌煙閣24功臣。」貞觀23年,李世民改完了歷史,終於死了,他的兒子李治繼承了世襲長安市長之位,給自己老爹上了個謚號「文皇帝」。這就奇怪了,明明按照歷史記錄,李世民戰功赫赫,威名遠播,應該叫「武皇帝」更合適啊,怎麼叫「文皇帝」呢?這是因為,當時李治畢竟年輕,臉皮薄,還是稍微要點臉的,所以不好意思真的給他謚號「武」,謚「文」呢,是說他小說寫得好,倒也貼切。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

這纔是真正的歷史啊!你們都被騙了,歷史書都是李世民改的啊!!!/龍頭

[ 系統提示:您的好友李世民把「狗頭」改成了「龍頭」。]

==============以下原答案============

什麼叫洗白呢?

比如李世民把他哥殺了,把他弟殺了,然後逼著老爹退位。然後他過了幾年跟人說:我盧本偉……

抱歉,李世民說:我哥和我弟不是我殺了,他們是自己喝了酒在朱雀大街飆車撞宮牆上摔死了,我爸傷心過度,無心治國,於是傳位給我。

他這麼宣傳,然後別人信了。

這叫洗白。

李世民不是這麼乾的,他乾的那些醜事,大家都知道,殺兄弟,逼父皇,還屠了幾個侄子……這些事,樣樣不落,都記在史書上了。

後來李世民怎麼做的呢,通過個人努力,三年時間就打敗了突厥,然後二十年時間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

在此之後,別人說起李世民就會這樣說:雖然他殺了兄弟……但是他……(此處省去一萬字)

又或者是,雖然李世民文治武功千古一帝,但是他殺害了兄弟……(省略一百字)

看到沒,這黑點一直在,並沒有「洗白」。

他只是在有了黑點之後,沒有自暴自棄,沒有自我墮落,而是兢兢業業勤勤勉勉治國理政,積攢了無數的功德,從而使那個黑點「顯得」微不足道。

褒其功,不隱其過,哪裡算洗白?

————————

評論區有幾位莫不是大唐廢太子轉世?

退一萬步講,皇家爭嫡奪位,礙著你屁民享受太平了?


@夏侯

哈哈,還是來在這邊回你吧。

一般常見的李世民活躍黑可以分為兩個種類,一是壞,二是蠢,當然後者佔決絕絕大多數,前者的經典代表為葵花教主(當然這位是真黑還是走火入魔的粉很難分辨),我一度以為閣下是前者,然而從閣下近期的屢次發言看,越來越暴露或許是後者而已。當然如果只是蠢,我倒不介意浪費點時間。

乾陽殿、洛陽宮、永安宮,飛山宮、襄城官、翠教官、玉華宮,九成宮和北闕等等宮殿修繕和建造

這玩意你是直接複製粘貼於那篇大名鼎鼎洋相百出的《人造聖君李世民》,一個字都不帶改的啊。那位屬於又蠢又壞的類型,至於閣下,哈哈哈哈哈

乾陽殿——這是洛陽紫微宮三大殿之一,極盡奢侈,隋煬帝修的,李世民進駐洛陽,為了安撫民心把它給毀了,貞觀年間確實動念頭復修,被張玄素進諫一次就罷了,歷來傳為佳話,你拿來做李世民奢靡浪費大興土木的證據,腦子還好嗎?

洛陽宮……你把紫微宮宮羣拆開來列舉,究竟是無知(蠢)壓根兒並不知道洛陽宮包括哪些殿宇,看見別人複製你也跟著複製,還是刻意通過列舉來營造李世民大興土木奢靡無度的氣勢(壞),值得細品啊,應該是前者吧,因為,對你來說,大概蠢比壞說出去好聽點,畢竟你看見說李世民壞話的就直接複製粘貼一個字都不改,至於內容是啥,你本人完全不明所以;

永安宮——哈哈哈你複製粘貼的那人也許在使壞呢逗你呢你不知道嗎?你拿這個來當李世民熱愛享受奢靡浪費的證據,哈哈哈哈;

飛山宮——這個大概算李世民大興土木吧,可是修到一半就去賑災羅:自外眾材,給城中壞廬舍者。「壬寅,廢明德宮及飛山宮之玄圃院,給遭水者」李世民修宮殿倒是修了,可沒不惜民力不顧百姓。嗯,以後再有人BB李世民如何奢侈不顧百姓,倒可以拿這個來反駁;

翠微宮——李世民常年有病,修了翠微宮來避暑,當然你可以痛罵他,但是翠微宮修建時間從貞觀21年4月9號到5月3號,前後不到一個月……算了罵就罵吧

玉華宮——李淵修的仁智宮,李世民改的名

九成宮——就是大名鼎鼎的仁壽宮耶,隋文帝修的,貞觀年間李世民修補,因為工匠修補的的比較節儉,還被誇獎了。

所以這就是所謂李世民大興土木?李世民貴公子出身,出生就就沒過過苦日子,當了皇帝不得不累死累活克己自律,還動不動被一羣「恥君不如堯舜」硬是拿聖人標準要求他,雞毛蒜皮就上綱上線危言聳聽的大臣噴,戎馬出身酷愛授獵但不敢奪農時踐民田,只能大部分在御苑逐兔追鹿聊以慰藉,還一動就有人進諫,一動就有人進諫,還全都被記下來,搞到你這裡,居然成他文治不行禍國殃民的證據了?所以他因為打獵而禍害到百姓的史料呢?

還有,隋文帝隋煬帝時候不管國力如何,重要的是為了大興土木禍害無數生民,隋煬帝我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但隋文帝修仁壽宮是什麼情況呢?

十三年,帝命楊素出,於岐州北造仁壽宮。素遂夷山堙谷,營構觀宇,崇臺累榭,宛轉相屬。役使嚴急,丁夫多死,疲敝顛僕者,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築為平地。死者以萬數。宮成,帝行幸焉。時方暑月,而死人相次於道,素乃一切焚除之。

——《隋書·食貨志》

你拿來跟唐太宗比,還覺得情有可原(哎呀,畢竟國力在那兒擺著嘛,不就是死萬把人嘛),單以無知來形容有點過分了,明晃晃就是無恥。

上點總結資料,隋文帝到武則天時期可考的宮殿修築記錄

1。楊堅修的

2.楊廣修的(不全)

楊廣修的

3。李淵和李世民修的

4。李治武則天修的

5。宮殿羣


殺哥宰弟,逼父退位。唐書給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十九歲拜上將軍,二十七歲以兵甲削平四海,唐書也給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努力工作。不僅對國內薄賦輕徭,還把周邊的少數民族兄弟教的懂禮貌會讀書。並把渭水之盟的頡利可汗培養成了一位舞蹈大家。經常被魏徵這個在N年前時刻準備著搞死他的老流氓打擊生活愛好,隨時隨地的吐槽。對於一個打敗所有精英怪和通關所有副本的全區第一人被一個排名30朝後的黑,還不得不必須給他面子。這是什麼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國際精神。

到了四十多歲已經天下無敵了,所有人都在讚頌他的豐功偉績。想看看史官是怎麼寫他的(只是想看,還沒看到),就被朝臣拒絕了。史官兄弟也非常盡職的給他記了一筆。

我們史上的偉人們真的不必要太苛刻。因為他們雖說完成了有史以來絕大多數人都完不成的偉大成就。但他也只是一個人,是個人就會有自己的愛好和毛病。咱們不能因為吳彥祖會摳腳就認為他不帥(雖說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摳腳)。

君子論跡不論心,看每一個人都要看他做了什麼。

慫字就很能體現這個問題。

很多人說李老二改史,這話我是不認的。

補充一點東西

舊唐書·褚遂良傳

貞觀十五年,遷諫議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嘗問:「卿知起居,記錄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遂良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鑒誡庶幾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七卷。也如實記載了這段史詩。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老二繼續找監修國史的房玄齡,提出看國史的要求。房玄齡本來是拒絕的,諫議大夫朱子奢勸他說沒必要看,但李老二堅持要看,房玄齡慫了。但是李老二絕對是個有素質的帝王,看到「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

史官兄弟對當年玄武門事變的內容含糊其辭,還要求「削去浮詞,直書其事」,讓他們如實補記當時的情景(資治通鑒第一百九十七卷)。

要不是李老二讓史官秉筆直書後世誰能清晰的知道玄武門之變?

這就是所謂的他改起居注?通篇沒出來。

可以隨意看起居注和修改起居注是號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太宗趙光義規定的。

你以為史官給他記這一筆是誇他麼?

總結:

一直覺得李老二真的心大。殺哥宰弟,囚父逼位,明明白白的寫給你們看。這心態彷彿是說:哪怕我幹了這些破事,但是憑我的功業,依舊舔狗無數。後來事實證明他贏了。


簡單整理一下吧

千載可稱,一人而已!——《舊唐書》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新唐書》

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杜甫

聖人有作垂無極!——白居易

天命聖智,率其雄傑,補其裂,紉其絕,續其歇,益其竭,東西南北,張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維如毀,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跡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於天地!——宋祭唐太宗碑文

英略唐皇近古無,文垂灑藻武攘胡!——明代人祭唐太宗昭陵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歐陽修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司馬光

太宗之從諫近乎聖。——蘇軾

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王志堅

古今唯一之天可汗,是固不世出人傑所為也!——陳寅恪

世民為天人之資,勖靖助之以建大業。日憂黃種陵夷,憫支那削弱。數遊漢土,以訪英賢,欲共建不世之奇勛,襄成興亞之大業。太宗之資,衛公之略,籌保黃種生存者有所取資焉。——孫中山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毛潤之

綜數百年華夷亂離黑暗之局,成大一統的民族復興與新局面的開創,其版圖西至蔥嶺以東,南至中南半島,東臨大海,北被大漠。而國計民生之康裕,學術藝事之發達,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匯與創導,至使倭人販其餘緒以立國,歐西各國嚮往而慕化。其氣魄之大、業績之偉,無可媲美。推崇功業,數典不忘,我們豈能忘掉李世民!——柳克述

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勛業,也由於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 後所有帝王的規範。——柏楊

唐太宗似乎像天命所歸的人物,對他而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會的拯救者,也是統一與和平的恢復者,更是漢民族的凝聚者,世界文明的指路者。他的個性是如此的強悍有力,他影響了所有與他相處過的人物,並且成為一個後代子孫眼中的傳奇人物。在中國的帝王中,無人可與之相提並論。——美國學者菲茨傑拉德

由於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在令人驚奇的亞洲出現了……現在漢族人征服了遊牧部落,並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格魯塞

……

古今中外,對唐太宗李世民讚譽連連,什麼叫洗?一代明君仁君聖君有疑問嗎?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他把各個方面做得極致,還不值得誇嗎?


被這問題刷了好多次屏,來回答一下吧:不是,恰恰相反,李世民某種程度上被後來的程朱理學給「洗黑」了。

這裡我很贊同一些答主的觀點,李世民並沒有洗白,因為他本來就是白的——李世民「拿著李淵詔書禪讓繼位」的法理合法性,以及「拿出貞觀之治滿意答卷」道義合法性,前面的答主都已經說得很好了,我就補充一點:

玄武門之變前,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家人物也是站秦王的。

所以後人想像中的「李世民殺兄逼父,違背了儒家的倫理綱常,需要洗白」根本就不存在——李世民需要洗白什麼呢?讓原本就支持自己的人不罵自己?

(當然了,部分特別堅定的儒生如魏徵確實是始終堅持嫡長子制的,但個例和整體是兩個層面的事。)

這裡要說一句可能會引起爭議的話:不要以為儒家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無條件支持嫡長子」,特別是程朱理學之前的儒家。魏晉南北朝大亂四百年,經學衰落玄學盛行,儒家等著一位撥亂興治之主來給自己正名呢。

(武德)七年,高祖釋奠焉,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九年封孔子之後為褒聖侯。貞觀二年,左僕射房玄齡、博士朱子奢建言:"周公、尼父俱聖人,然釋奠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皆孔丘為先聖,顏回為先師。"乃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顏回配。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新唐書·志第五·禮樂五》

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本來依照古文經學之說,奉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但是到了貞觀二年,房玄齡、朱子奢按照今文經學的做法,建議太宗罷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這一舉動直接奠定了唐代乃至後代儒學的發展基礎。

那麼問題來了:李世民為什麼要尊奉孔子、顏回呢?當然了,這裡有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之間的「學術之爭」(並且我相信這是主要原因),但是:

孔穎達,隋唐時期的大儒,傳說是孔子的第31世孫,後來奉旨撰修了整頓南北經學、成為唐宋明經取士教科書的《五經正義》——武德年間,孔穎達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顏師古,《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的長孫,雖然不是顏回的後人,但同樣出自山東顏氏儒學——顏師古入唐後,為李世民敦煌公文學(後轉中書舍人);顏師古的父親顏思魯,為秦王府鎧曹參軍,弟弟顏相時,為「秦王府十八學士」 之一。

另外悄悄地說一句:玄武門那天,《舊唐書》提供的「陪同李淵登船」名單上其他人都是宰相或九卿,只有顏師古是「人微言輕」的中書舍人,職責是寫詔書——哦對了,中書令是李世民。

所以為什麼「玄武門之變」後各方反應都平靜得出奇?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策劃佈局那麼多年,武能把禁軍和長安城防滲透個遍,文就連個輿論支持都弄不出來,還要等到事發之後再洗白,當十八學士是幹什麼喫的?

話說回來,玄武門前的儒家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常」的表現,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就是上文提到的「魏晉南北朝亂世」——在隋朝之前,天下分為 西魏-北周、東魏-北齊、南朝三個體系,彼此之間文化隔閡都很深;後來,出自北周體系(即所謂「關隴集團」)的隋朝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維持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彌合這種文化上的互相瞧不順眼,就土崩瓦解並被唐取代。

李世民徵戰前線屢立軍功?——很好,關隴體系最擅長的就是軍功;

李淵李建成穩坐後方執掌文治?——很不幸,關隴體系最不擅長的就是文治。

當時文化最繁榮、儒學最興盛的,是「齊魯大地」上的北齊——顏師古的爺爺顏之推是文林館的掌門人,溫大雅的父親溫君悠為文林館學士,房玄齡的父親房彥謙為廣寧王高孝珩主簿,他們都是山東文化圈的骨幹。北齊出身的孔穎達在隋末大亂之時,選擇了投奔洛陽而不是長安。

經歷了北周、隋兩代打壓的山東士人,一直渴望能夠在新的大一統王朝中恢復他們的政治地位。所以他們要找的,不是嫡長子,而是更加認可山東文化地位的人——當然了,如果是位皇子那更好。

李世民就是在充分發揮關隴武功的同時,順便在行走四方的過程中收了山東集團的文治(當然也收了不少山東武將,比如瓦崗軍),形成了半獨立於朝廷之外的秦王府勢力,最終取代了更加偏向關隴本位的朝廷,就這麼簡單。

至於洗白?魏晉南北朝打了那麼多年了,勢力集團的鬥爭早就家常便飯了,不能實現大一統做到長治久安誰贏了誰算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