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普空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前幾年爆火的《羋月傳》讓兩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宮廷鬥爭生動的展示在現代人的面前,但很多人卻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羋姓乃是楚國宗室姓,而羋月卻是秦國王后,楚國的宗室公主怎麼跑到秦國去了?在戰國中後期,秦楚兩國曾經爆發多次大戰,在這連綿的戰爭中,秦楚兩國均是傷亡慘重,結下了深仇大恨,以至於秦滅楚之後楚人咬牙切齒的發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後來歷史的發展也的確應驗了這句誓言——楚國公族遺民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在鉅鹿大破秦軍,全殲王離所部並迫降章邯,一戰而盡戮秦軍主力。但在這之前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早期,秦楚之間的關係還是頗爲緊密的,由於受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秦楚兩國是處於周禮邊緣狀態的國家,因此常常被中原各諸侯國視爲蠻夷之國。當時的中原諸侯國常常因此而看不起秦楚兩國,罵秦國"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而無信,不識禮儀德行。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共知也"說楚國則是"楚爲荊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這種在外交和文化上被孤立的現狀讓春秋時期國力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優勢的秦國與地處南方,國土開發不足的楚國有了抱團取暖的現實需求。利益至上的外交不僅僅體現在兩國結盟上,國家聯姻也是重要表現。秦楚兩國建立友好關係後,再用聯姻加以鞏固。宣太后羋月就是這種政治聯姻的產物。

秦楚兩國的這種友好關係存在的基礎是兩國利益上的正相關——楚於南,秦於西,想要求得霸主地位,必須向中原地區進軍擴展。但秦國在商鞅入秦之前不過是一個邊陲小國,國力衰弱不堪,兵備廢弛。公卿貴族把持朝政,秦國君主想對外擴張不但要面臨敵國的抵抗,還要面對國內貴族勢力的掣肘,因此對外擴張戰爭往往受制於晉國;楚國向北方的擴張也往往受限於秦嶺、淮河等惡劣地形的阻隔而不能成功。藉助地利,晉國往往用少量兵力就能阻擋楚國的攻擊。同樣爲晉國所困的秦楚兩國之間穩定而友好的外交關係就這樣一直維持到了戰國早期。

但這種基於利益的同盟畢竟是不穩固的,當兩國利益衝突之時,就會背棄當初的盟約。秦楚兩國也時有"楚與秦平"或"秦與楚平"這樣的背棄盟約而又重新和好的情形。這種利益上的衝突在惠文王時期達到了極致。那時的秦國經過了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大增強,而兩國共同的大敵晉國卻已經不復存在,韓趙魏三國雖然號稱三晉,同氣連枝,但畢竟是三個國家,對變法之後的秦國所構成的威脅早已不如往昔。此時秦國的主要敵人已經變成了位於泰山以東,黃海之濱的齊國。秦楚聯盟自然也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而此時的楚國正是楚懷王在位,楚懷王此人志大才疏,爲了謀求擴張,他主動與齊國結盟,希望藉助齊國的力量壓迫韓魏兩國,爲楚國向北方的擴張創造機會。但他卻沒看到自己的傳統盟友早已將韓魏兩國視爲盤中美食。而楚國想要往北方擴張,如果不朝齊國動手的話就只有沿漢水逆流而上,取韓國南陽地,再轉道宜陽北上進佔宜陽、鄭、大梁等地。很明顯,這條路線正好把秦國東出函谷關進佔宜陽爭霸中原的路給堵了個嚴嚴實實。楚齊結盟的動作極大的刺激了秦國,秦國從此不再將楚國視爲盟友。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古代軍隊後勤極爲依賴水運,楚國想要北上就只能沿丹水逆流而上然後轉道沂水

在秦楚外交關係破裂後,秦國連破韓趙魏三國的軍隊,最終在戰略局勢上構成了秦韓魏聯盟與楚齊聯盟對峙的局面。秦韓魏聯盟在中間,楚齊聯盟則對其形成了半包圍態勢,秦國若與齊國交戰就會面臨楚國的側翼威脅。爲了破壞齊楚之間的聯盟,爲秦國擊破齊國創造條件,秦惠文王派張儀入楚,向楚懷王許諾獻地六百里。

所以我爲什麼說楚懷王志大才疏呢,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道理,小學生都明白。秦楚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好到秦國可以大方到以六百里土地相贈的地步——哪怕秦楚抱團取暖的時候也沒有過。

這突然給了這麼大個好處,而所求的不過是讓楚國解除和齊國的聯盟,不用說,那肯定有內幕啊。結果楚懷王想都不帶想的,一口就把這隻魚餌給喫到肚子裏了。等到楚懷王發完國書宣佈與齊國斷交之後,張儀立刻改口說你聽錯了,我王說的是六裏地,六百里?你發燒燒糊塗了吧。懷王一聽立刻怒了,這不是侮辱我的智商,傷害我的感情麼,老子的太奶奶還是你們秦國的公主呢,咱好歹也是表兄弟,你就這麼忽悠我?我今天不打你個滿臉桃花開你都不知道小舅子的威力有多大!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楚懷王於是擼起袖子準備收拾惠文王,這時候有個叫陳軫的人站出來說"別啊,你這已經把齊國得罪死了,要是再得罪了秦國,那天底下有數的強國就讓你給全撩撥完了,到時候大家一起來揍你你頂得住麼?我看不如這樣,反正已經把齊國得罪死了,乾脆和你那老表約好一起去揍齊國,這樣雖然你在秦國手裏虧了,但又從齊國手裏賺回來了,多好。"

這志大才疏的人一般都有一個伴生的被動屬性:剛愎自用。楚懷王要是能聽進去陳軫的意見那就連和齊國絕交這件事兒都不會發生。陳軫此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在來楚國之前曾經在秦國和張儀多次交鋒,雖然最終棋差一招被張儀給擠兌走了,但也是個極其有能力的人。張儀到楚國一撅屁股他就知道這老張要拉的什麼屎,可惜當時他沒能勸住楚懷王,楚國還是和齊國絕交了,更可惜的是,這次楚懷王要揍秦惠文王他又沒勸住......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公元前312年,元氣滿滿的楚懷王派大將屈匄率軍沿丹水北上攻擊秦國,楚國雖然在後來的戰爭中屢戰屢敗,但此時對秦國這個曾經共患難的窮兄弟的實力並沒有一個直觀的瞭解,當然,這也正是楚懷王的信心所在。秦國雖然在與三晉的戰鬥中連戰皆勝,但後來那種俾睨天下的氣勢暫時也還不存在。於是秦國面對進擊的楚國如臨大敵,派出了堪稱豪華的陣容:秦惠文王派庶長魏章及樗裏疾、甘茂率軍迎戰,在白起崛起之前,這已經是秦國最強大的三人組了。兩軍于丹陽地區迎頭撞上,丹陽大戰就此展開。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爲什麼會突然變得如此生猛呢?這還要從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體制說起。那時候的諸侯國還不像後來的中央集權政府那樣由皇帝乾綱獨斷,而是主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君王的權利受到了極大的制約,而公卿大夫們爲了自家的利益往往對國君的政策多有掣肘。楚國就屬於這種情況比較嚴重的,楚國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高陽氏,是部落的火正。而楚國的公卿大夫們的祖先同樣可以追溯到祝融這一遠古祭祀職位的身上。楚國的建立本身又是整個羋姓宗族共同努力的成果,大量實際利益在楚國建立的時候就已經分出去了。於是楚國國君相對於楚國貴族們那是既沒有身份上的優勢,也沒有實力上的優勢,國家實力分散在諸多貴族的身上。這放在平時頂多也就是國家決策效率低點兒,內耗大點兒。但要是放在前線軍隊身上那可就要了老命了。很不幸,屈匄就碰上了這種倒竈的事兒。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楚國軍隊組成很複雜,摻雜的家族勢力一直都在明爭暗鬥互相掣肘,哪怕到了兩國交兵的戰場上也不知收斂。得知這種情況的秦國便施計離間楚將關係。楚國派出的兩路軍隊,一路由屈匄領兵去丹陽,另一路由昭睢領兵去重丘,與秦軍開戰。秦軍先派出術視來進攻重丘昭睢的楚軍。結果昭睢很厲害,擊敗了秦軍,進軍到漢中。秦國感覺到楚軍實力強大,擔心進攻另一路時昭睢支援,想穩住昭睢,去攻打屈匄。於是秦國派出說客對昭睢說:"楚王知道你取勝,一定會抽調你的兵力去支援屈匄。這樣漢中就空虛了,秦軍會來攻打漢中。"昭睢問:"那怎麼辦?"說客說:"我去和楚王說,秦軍要攻打漢中。楚王就不會抽調兵力了。"昭睢說:"好。"於是昭睢按兵不動。秦軍穩住昭睢後,派魏章、樗裏疾、甘茂向丹陽楚軍大肆進攻,大敗楚軍,俘屈丐及裨將逢侯醜等70餘將領,斬首8萬人。

反應過來的楚懷王自然不肯善罷甘休,這還得了,本來是去教訓老表去了,這反倒被摁在地上一頓摩擦是幾個意思?此仇不報非君子啊!怒火攻心的楚懷王於是集中全國兵力誓師伐秦。這回楚國的公卿貴族們也不敢整什麼幺蛾子了,老大發火了,咱們還是好好幹活吧,別被抓了典型殺雞儆猴。

楚國這邊立志復仇,而秦國那邊卻因爲這場大勝而放鬆了對楚國的警惕。本來丹陽這場大戰的爆發就是因爲秦國想收拾齊國但又害怕楚國威脅側翼。現在楚國已經被胖揍了一頓,這正是伐齊的大好時機啊!不趕緊開團莽一波還擱這兒尋思啥呢。於是志得意滿的秦國就跑去和韓魏兩國組團去推齊國的中路去了——丹陽大戰結束後,秦國派樗裏疾助魏國攻齊。

楚懷王丹陽藍田大破秦軍怒逼鹹陽!秦惠文王連橫韓魏離間楚齊險勝

楚國一看,哎呀,還有這好事兒呢,敵方英雄中路開團,那我正好下路偷塔啊。公元前312年秋,趁秦軍主力東進而伐齊救魏的機會,楚國主力攜復仇的怒火猛攻武關併力戰而克之,打開了通往秦國都城鹹陽的的道路。秦國君臣這下可慌了神,連忙組織兵力反擊,但楚國軍隊那復仇的怒火還未熄滅,又被攻克武關天險的巨大勝利兜頭澆了一瓢熱油,士氣高昂,連破秦國數支援軍,向鹹陽步步緊逼。這可讓秦惠文王慌了神:我的老天,這誰也沒跟我說我這大表哥這麼能打啊。局勢之危急讓秦國上下焦頭爛額,秦國君臣傾盡全力組織了一支部隊在藍田地區截住了一路高歌猛進的楚軍,另一邊又派魏章從漢水順流而下威脅楚軍後方。但這還不夠,藍田大營那是秦國最後的基地,其重要性堪比秦國的水晶塔,一旦藍田失守,則楚軍面前再無阻礙,可以一路平推把秦國的水晶——鹹陽打爆,那可就真的完犢子了。爲了保住藍田大營,秦國連秦王的親衛都派上前線了,秦惠文王更是太子蕩、諸公子、丞相張儀、 樗裏疾、 大將甘茂、 司馬錯等,集體到前線督戰。這可真是拼了老本了。在組織兵力和楚軍決戰的同時,秦國還派出使節團奔赴韓魏兩國,請求韓魏兩國出兵攻楚。

秦楚兩軍在藍田大打出手,連番激戰,楚軍不能攻克藍田大營,而秦軍也無力擊退楚軍。就在戰況焦灼的時候,韓國、魏國聯軍越過楚方城,攻克宛城,直逼鄧。消息傳到楚軍前線,楚軍統帥坐不住了,要是後方的水晶讓人給偷了,那自己在前線打得再好有個屁用!於是連夜拔營撤軍。

其實這時候楚懷王是不想退兵的,這眼看就要把秦國打爆了,這時候收兵算是怎麼回事兒?你秦國有外援,我大楚就沒有麼?楚懷王於是派使者去齊國搬救兵。但壞就壞在這貨當時把齊國得罪的太狠了,齊王當時氣得把楚國的令符都摔了。你當時把老子罵的狗血臨頭,現在還想讓老子救你?沒門!外援不至,楚懷王無奈,只好向秦國割地求和。秦國完全控制了漢中。這一帶乃秦、楚、巴蜀之間重要的戰略地帶,秦得漢中後,能加強對巴蜀的監控,進一步將漢水流域與長江流域打通,徹底排除了楚對秦國核心地區關中地區的威脅,並且掌握了對楚軍事行動中的戰略主動權。而對於楚國來說,失去了漢中,幾乎等於失去了西邊的門戶,此後遇秦必敗的惡性循環開始上演。

經此大戰,秦楚關係徹底破裂,原先那對基情滿滿的窮兄弟從此冷眼相對,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楚國元氣大傷,楚懷王飽受打擊,再也沒有之前的那種衝勁兒。楚國屈氏公族在這場戰爭中遭到重創,其祖地丹陽幾經戰火,家族成員也死的死,貶的貶。二十三年後,楚國在保衛自己首都的戰鬥中再次失敗,屈氏宗族中一位著名成員有感於楚國所遭遇的重創投江殉國,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糉子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