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 同 一 知青情緣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青故事:下鄉釀冬酒

入冬時節天氣總有些陰沉沉的少有暖陽,天空中飄來幾片殘雲,推開窗子就覺得一股寒風撲進來,冷絲絲的。冷不丁地在腦海裏閃出了年輕時在鄉下也會趁機喝上一口水酒暖暖身子的情景,那酒就是冬酒。

而總讓我刻骨銘心的是每年立冬剛過,村裏就有人家飄出濃濃的酒香,開始釀冬酒了,這冬酒是純糯米釀成的。春節時用來招待客人,不過自己飲用爲主。冬酒色清,也有人家撮些米放入鍋裏炒,米至焦黃後用紗布包着米放入酒中,舀來喝時色澤如紹興黃酒樣。有時候也看見有的人家在屋外把酒甕放入蘢糠中用火偎,甕口上放個碗,碗裏盛些冷水,達到一定水溫時再封口,來年開甕時氣味清香撲鼻,用竹貫打點上來嚐嚐,口感甘醇綿厚。

當年,我們也將分得的糯谷釀過冬酒。酒藥是隔壁陳明秀的婆娘自己做的,原料是在山裏採摘的花花草草等物製成圓子狀。我們用隊裏分得的桂花糯谷借用了朝發家的礱子,先把糯谷用礱子脫粒成糙米,風車吹盡稻糠後把糙米稍稍淘洗乾淨了浸到木盆裏,待得米喫水漲足後放入籠格里蒸熟,出籠後得等到涼溫適宜才用酒藥拌勻了,然後盛入木桶裏蓋好,桶外面用稻草覆蓋保溫,過幾天待到發酵來汁了纔可兌和甘清井水,再入甕用泥封口,顧名思義這立冬後釀製的米酒即爲“冬酒”了。

吉水釀酒歷史悠久,曾在吉水的醪橋鄉槎灘出土過戰國時代的文物中,有許多雙耳撒口陶、雙耳陶罐、矮足杯等酒具。

我不善飲酒,喝口也會上臉,紅彤彤的就像關老爺,好像桌上的酒全給我喝了似的。下鄉第一年正逢春耕,我們是在老鄉家喫的派飯。記得在老劉家第一次喝的這冬酒。只見他用一把錫壺灌上一壺冬酒放入鍋裏燙熱了來喝,口感雖不如白酒那樣火辣,可是對我這個不善飲酒的人來說,幾口冬酒落肚直覺得渾身發熱通體舒坦。真是:糯谷釀冬酒,上鍋溫錫壺。

進門皆是客,豈可一杯敷? 這酒喝到酣處時那老劉有些口滑,擼起袖管與人划起拳來了,記得些的是什麼“哥倆好啊一對寶啊,...五魁首啊六六六呀”之類的,一直到危隊長在村口一聲“出工哦”的喊叫才意猶未盡地互說着“下次再來”的話。

冬酒中如調入適宜的蜂蜜即成養身滋補品。有一年,我用稻穀從養蜂人手裏換了些蜂蜜,用自制的冬酒兌些蜂蜜,回上海時候灌了兩瓶送給我的小姑父。以他的酒量大概有七八兩白酒的底子,不曾想竟把他給喝醉了。原來,他當米酒喝了,見了我一個勁地說起這酒喫口好,後勁足。他那裏知道我送他的冬酒裏是兌了蜂蜜的,雖然是養生好東西,這麼喝法卻給糟蹋了,對身體反而不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