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讀書時期,在各種老師的課件中看到「熵」這個字,當時課堂上一臉懵逼的我完全搞不懂老師為什麼捨得用1個page只寫這一個字?難道這個字和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而畫八卦一樣神奇,於是我開始各種查資料,原來「熵」來自於物理學並被廣泛用於經濟學、哲學等不同領域。

1、先來看看物理學中的熵

熵(entropy)是1854年由克勞休斯提出的一個用來度量體系混亂程度的單位,並闡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統中,體系與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的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使整個系統的熵值越來越大。

簡單一點理解就是

體系越亂→破壞性越大→熵值越大

2、再來看看經濟學中的熵

經濟學中的熵有信息熵、條件熵、聯合熵、最大熵、冗餘熵等,寶寶們看到這裡肯定腦瓜疼,沒事兒~你現在將大腦里的「熵」「混亂」二字替代,再把這幾個熵看一遍,就會豁然開朗。經濟學中,學者們會用各種模型去計算各種組織受「熵」的程度,從而幫助組織高效運作,避免各種破壞性的可能,優化組織運作的效率和結果。

舉個栗子:

信息熵是指信息量的大小取決於信息內容的不肯定性程度

依賴於信息內容的隨機概率大小

說人話就是人們對信息內容的了解程度決定了信息熵的程度

說大白話就是不知道就別瞎BB,瞎BB容易挨揍知道不?!

現在,寶寶們請聽題:

請問崔永元先生這條微博釋放出來的信息熵是大是小?

3、最後一起來了解哲學中的熵

1948年,維納寫了《控制論》提出泛熵這一概念,美國學者里夫金與霍華德趁熱打鐵,41年後《熵,一種新的世界觀》出現在了1989年的大眾視野中,從此泛熵論熱寂世界觀名聲大振。請看看以下這三句話:

1、熵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最高定律。

2、自然和社會都是熵增加的過程,最終都是退化和衰亡。

3、宇宙越來越失去原來的秩序,最後將達到熵的最大值,達到熱寂的最終平衡狀態。

Liv認為熵帶給我們的是對變動規律的思考和掌控,超越混沌,梳理雜亂。如果當你身邊的熵值過高時,記住,此時是危機,也是轉機。亂者損,變者通。

最後真心的感謝給這篇文章提供所有知識支持的論文發表者及書籍作者,我們的進步從來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請讀到這裡的您要虔誠的尊敬每一次知識的獲取,Liv真心的感謝您讀到最後一個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