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夏古國三千,所謂的虞,夏,商,周,都不是國家,而是一個國!虞國是當時最強大的一個國,但還沒到號令諸侯的程度……

到了夏代,夏後氏才強大到了頂點,並劃分了古九州,有了統代天下的能力,推演出自己的六十四卦,稱作連山……史稱夏代,他們大約興起於西南方……

後來,從太陽升起的東方,屹立起了十日一族!並逐漸強盛,踏進了中原,建立了一個殷商,驅逐了夏後氏,取而代之,推演自己的六十四卦,稱為歸藏……這一族興起於正東方……

後又有一個民族,推演出了新的六十四卦,他們自稱為周易,最終取代了殷商,史稱西周……這一族羣興起於西北方……

按照實際的歷史來看,真正威脅到殷商的只有西岐的周人,在那個時代,全國的大地上也沒幾座城,既然是西邑,自然是指西部一座很大的城市,除了周人的那幾萬人口,西部應該再也沒有其它的大勢力了……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也是學術界爭論比較多的問題之一。

甲骨文中多次出現「西邑」這個詞,

比如《甲骨文合集》第6156、7863、7864、7865等片都有卜問關於「西邑」的卜辭

商人有時候對「西邑」進行燎祭,有時候又問「西邑」對商有沒有為害

最重要的是商人還將「西邑」跟商人的祖先「黃尹」並列祭祀,具有了一種人格化的神靈特徵,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方位地區的名詞。

中國先秦典籍《禮記?緇衣》記載商的重臣「伊尹」曾見於「西邑夏」,近幾年公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也記載有商湯和伊尹「自西捷西邑」,也就是征伐夏的記載。

所以很多學者將這一系列的「西邑」聯繫起來,認為甲骨文中的「西邑」就是夏,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了,最後說一句,夏商周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先有夏(如果夏的遺址被確實證明和公認),夏被滅後纔有商,商被滅後纔有周,而是說在早期的方國時代夏、商在當時原本應該是並立的兩個國家。


最早有史記載,應該是周人將西部各個同風俗的國家自稱「諸夏」,以與東部的商國等東夷諸國區別。可見周人自認繼承了夏國的禮儀大統,覺得自己祖上也曾經闊過。

周武王滅商之後,將前面幾個朝代的王族分封為諸侯,以祭祀他們的祖先。分別是虞國王室後裔分封到陳,夏國王室後裔分封到杞,商國王室後裔分封到宋,甚至更早的黃帝後裔,堯帝後裔也有分封。這些作為「」三恪「」,也就是周朝的賓客。這些在周代的史書可以查到。

我個人覺得,商國的甲骨文中對西部的虞夏周這些國家及繼承關係,可能根本不關心,因為不是同種風俗文化,統稱為西邑。

諸夏的傳承體系,與商及東夷的傳承體系,相對是分開的。所以互相記載不太詳細。


西夷可能指鬼方國。鬼方國是與夏商周三個時期並存的國家。因為當時鬼方國很強大,經常襲擾內地,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君主都曾討伐過鬼方國,這在《易經》裏都有記載。

而鬼方國原來在湖北溾水一代,在黃帝就有鬼國,黃帝大臣還有鬼國的人。在部落聯盟時代,鬼國已經憑藉聰明才智強盛起來,有一個詞叫「鬼精」,就是對鬼國人的評價。後來夏朝建立,鬼國人不服氣,與夏對峙,結果被夏王滅國,鬼國人北遷,在陝西一帶重建鬼方國,繼續與中原對峙,直到周穆王時,才被打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