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提問,問的很業餘,仰韶文化不是鐵板一塊的一種考古學文化,由於各地的仰韶文化並不相同,差異很大,所以對各地的仰韶文化劃分的不同的類型。

如:

河南的仰韶文化後崗類型、廟底溝類型、大河村類型;

陝西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現在回到正題,仰韶文化的源頭是誰?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糾正一下,應該這麼問:陝西、河南的仰韶文化源頭在哪兒?是老官臺(現在叫大地灣文化)和裴李崗文化嗎?

答曰:是的;

依據:看文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許宏教授《先秦城邑考古》,附圖;

陝西仰韶文化源頭

陝西仰韶文化是半坡類型,其源頭應該是甘青一帶的大地灣文化(以前叫老官臺文化),大地灣文化是一種位於甘青區,早於仰韶文化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分佈於甘肅、青海、陝西等地,文化層距今~8000年,大地灣上層(晚期)化層距今7000——約5000年,主要文化遺物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由此文化層疊加關係可知,大地灣文化是陝西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源頭;而且,從已有大地灣/半坡類型遺址的分佈年代來看,是大地灣文化東進,形成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河南仰韶文化的源頭

河南仰韶文化類型很多,因為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區域,地大物博,文化類型自然多;

如豫北是仰韶文化後崗類型,其源頭是磁山文化;

豫中是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豫西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其源頭是中原本土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距今8000-9000年,迄今,發現裴李崗文化遺址已達100餘處,分佈在河南境內的40多個縣、市。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賈湖遺址。

(賈湖遺址契刻符號)

賈湖遺址最重要的發現除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坊外,還有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推翻了「中國笛子西來說」和「七聲音階外來說」。

同時,發現了蠶絲蛋白殘留物,將中國絲綢出現的考古學證據提前近4000年,證實了中國是首個發明蠶絲和利用蠶絲的國家,對於絲綢發展史的研究起到關鍵作用,具有深遠的意義。賈湖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遺存。

附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許宏《先秦城邑考古》

新石器時代文化家譜如上,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一脈相承。


最早對仰韶文化來源問題進行實質性研究的是蘇秉琦先生,他在1965年發表的《關於仰韶文化的若干問題》中,已經注意到寶雞北首嶺和華縣元君廟下層與仰韶文化之間的淵源關係。80年代以後,年代早於半坡類型的遺存在渭河流域有較多新的發現,經過正式發掘的地點有秦安大地灣、臨潼白家村、渭南北劉、天水師趙村和西山坪等處,有的研究者又將它們重新命名為「大地灣文化」或「白家村文化」,從而進一步確認了它與同地區仰韶文化之間的淵源關係。蘇秉琦先生1981年在討論姜寨遺址發掘意義時說,仰韶文化一期的代表遺存有2個:秦安大地灣一期和寶雞北首嶺一期。他是將當時所知前半坡遺存都劃歸仰韶早期。幾年之後的1986年,在不同的場合,蘇先生都講到前仰韶問題。在蘭州的「大地灣會」上,他明確表示贊同將大地灣一期作為前仰韶看待,認為同類遺存與仰韶文化關係密切。蘇秉琦先生曾特別提及北首嶺遺址底層或許代表中心區典型的「前仰韶」文化遺存,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是仰韶最近的淵源。

幾乎與此同時,在河北和河南地區也發現了一批早於後崗類型仰韶文化的遺存,這就是很快確認的磁山文化與裴李崗文化。它們與同地區的「仰韶文化」也被認為具有明顯的淵源關係。

這些發現表明,至少在陝西和河南兩大區域內,傳統上認識的仰韶文化並不是隻有一個來源。學術界在為這些新發現感到高興的同時,也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種多源現象開始令研究者迷惑不解,一些為仰韶文化釋源的研究成了當時中國新石器考古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安志敏先生說:「從發展的序列上來看,裴李崗和磁山兩個文化早於仰韶文化,同時它們的某些因素又見於仰韶文化的早期遺存中,這就為仰韶文化的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論證。不過仰韶文化同以裴李崗、磁山為代表的文化遺存的關係,究竟是直接承襲,還是交錯存在而互有影響?豫、晉、陝交界地區早於仰韶文化的遺存,其文化面貌與裴李崗、磁山有無不同,至少目前還不夠清楚。」安先生當時是將一般認定的「老官臺」和「北首嶺下層」遺存歸納為仰韶文化的「北首嶺類型」,所以當時它不能明確指出豫、晉、陝一帶仰韶文化的起源是怎樣的。沒有多久他在另一篇論文中,肯定了這種關係,說磁山、裴李崗和老官臺文化都「屬於仰韶文化的先驅」,這應當指的就是淵源。他還特彆強調「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的主要遺存,它繼承早期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他在緊接著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則明確指出:「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的主要遺存,它繼承早期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下接龍山文化,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顯示中原文化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他在這裡明確說明磁山和裴李崗文化是整個仰韶文化的淵源所在。後來安先生又以他原來命名的北首嶺類型為基礎,提出了「大地灣文化」的命名,並且將它與裴李崗和磁山文化相提並論,都歸入早期新石器文化範疇,不再作為仰韶文化看待,認為「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和大地灣文化代表著中原地區三種較早的遺存,同時又與仰韶文化的早期階段有著更密切的聯繫」。

鞏啟明先生也說,在仰韶文化分佈地域內,陸續發現了老官臺文化、磁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直接脫胎於這三種早期新石器文化,它是在這三種文化的基礎上發生髮展起來的。老官臺等三種早期新石器文化的發現,無論是從事實上或理論上都解決了仰韶文化的淵源問題」。嚴文明先生1984年寫成《略論仰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階段》,回顧了考古學界探討仰韶文化源頭的過程,指出老官臺文化和磁山文化都在仰韶文化的分佈範圍內,年代早,文化因素也多有接近之處,「所以仰韶文化是繼承這兩個文化而發展起來的」。


大地灣在甘肅吧。

黃河幾字形繞開陝西,西安沒黃河,甘肅有黃河。

由於沒有黃河,決定了西安從商周起只有三千年歷史。

上下五千年,四川有三星堆,浙江河姆渡遺址7000年,陝西7000年以上的遺址一個也找不到。

如果從猿人角度,陝西藍田猿人的歷史,又比不上雲南元謀縣。

我就想問問老官臺出土了啥?


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發源於八千年前渭河源頭的大地灣文化,而大地灣文化沿著渭河向東發展,在東方有老官臺和裴李崗彩陶文化。雖然中原的裴李崗文化也比較早,但不是主流,仰韶文化的主流還是渭河流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