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簡述下越南北屬時期過後,其後進入藩屬時期,同爲藩屬期還有朝鮮,琉球等國,中國爲其宗主國。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

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

968年,丁部領(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丁朝),後來接受中國北宋宋太祖冊封爲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並擊退了侯仁寶率領的北宋軍隊的干涉。

11世紀後期,宋朝與越南李朝爆發宋越熙寧戰爭;雙方講和,合作共贏,真搞笑。

13世紀中葉,越南陳朝曾擊退蒙古的進攻,中國元朝建立後,越南陳朝又曾兩次擊退元軍的進攻。戰後,陳朝遣使向中國元朝朝貢修好,以示臣服。

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佔領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即“安南屬明時期”。

不過在明成祖死後數年,黎利發動藍山起義將明軍驅逐出越南,但承諾維持與明朝的宗藩關係之後,恢復了獨立,建立了後黎朝(1428年~1789年)。

1471年,後黎朝滅佔婆國,疆土逐漸向南擴張。1527年,莫登庸篡奪後黎朝,建立莫朝。

1531年後黎朝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持下復闢,並佔據南方,與莫朝對峙,越南開始進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時期。

1592年,後黎朝滅莫朝,越南重新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兩大家族不斷髮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後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處於鄭氏控制之下。

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併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

1771年,爆發西山起義,阮文惠三兄弟先後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後黎朝末代君主黎維祁逃往中國,請求清軍援助其復國。西山軍在1789年擊退了清朝干涉軍,後黎朝徹底滅亡。

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滅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爲“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爲“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以上是法國從北屬時期直到近代藩屬割據史,總結一下:

大家不難發現從這個時候開始,不得不佩服的是越南這個勉強稱爲國家的國家,未嘗一敗,儘管會因爲國力的原因俯首稱臣,近代會認慫被殖民,卻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失敗過,可能會有些小戰役失利,或者是內戰之間的勝負,但是面對侵略,真是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法國爲什麼會對這片土地這麼感興趣?

近代史其實就是老牌帝國的覆滅史,比如中國,西班牙,葡萄牙,印度。

新興的小弟衝出江湖,英國,法國,沙俄,帶頭大哥,美國,日本,雙花紅棍,改變了一片舊秩序,但是法國動作晚了些。剛爬出1880年普法戰爭的泥沼,一出門,發現弟兄們都把南美,遠東的利益分的差不多了,從遼東半島日本,沙俄摩擦不斷,山東膠州德國已經就緒,東南沿海長江口直到香港美國,英國倆兄弟盤踞,就連澳門還有個葡萄牙,剩下的水路港口只有西南邊陲的越南以及東印度支那了,東印度這邊物產,礦產極爲豐富,有石油和橡膠這種戰爭必需品(也是侵華戰爭的日本爲何把關東軍調到此處的原因),從此高盧燻雞法國開始了他的夢幻之旅。

鎮南關戰役——baw最欽佩大英雄老將馮子材

爲何稱之爲老將,因爲馮子材老將軍此時已經致仕還鄉,但爲何是大英雄,因爲這一戰讓我對中國的近代看法徹底改觀。

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先說下鎮南關之役爆發的前奏:

1883年,因法國入侵越南並繼而侵略中國,中法之間爆發了戰爭。在戰爭初期,和其他列強一樣,法國仰仗先進的武器在戰場上佔據上風。而清軍將領唐炯、徐延旭、潘鼎新等一衆逃跑將軍的帶領下不堪一擊,他們這些將領真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唾棄千萬年,很多中下級將領率部下英勇作戰,他們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baw欽佩他們,奮勇抗敵但在裝備上差太遠只能取得局部上的短期勝利,無法從大局上遏制法軍前進的腳步。

馬尾海戰,主帥張佩綸不戰而逃,福建水師近乎全軍覆沒;諒山之戰,潘鼎新驚慌失措,三日十調,朝令夕改,令部隊疲憊不堪。結果法軍一至,潘鼎新化裝潛逃,躲進鎮南關邊上的漁村中,日在岸、夜在船,隨時準備再次逃跑。

前線將士羣龍無首,潰不成軍,法軍攻破諒山直抵鎮南關,越關十餘裏,竟未遇抵抗。祖國南大門洞開,逃軍難民蔽江而下,廣西危急。

同時法軍沒想到這個仗打得這麼順利,拉的戰線過長,補給和兵力開始跟不上,在摧毀了鎮南關的城牆和附近的防禦工事之後暫做退兵。

在撤退前法軍在鎮南關廢墟上立了一個木牌,上面寫着:“廣西的門戶已經不再存在了”。法軍的挑釁激怒了中國人民,當地人在同一地方也豎起一個木牌,上書“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在這個關鍵時刻,廣西退休提督老將馮子材再次出山效命疆場,他召集之前潰散的部隊,重新整編入伍,於鎮南關前隘處重新設防。

馮子材針對清兵兵力佔優,裝備落後這一特點,採取防守反擊的戰術,踞險要之地,築起一條長三裏、高七尺,厚一丈的長牆。又在周圍山上建造了五個大型堡壘和衆多的小堡壘,彼此相連,互爲照應,使清軍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位。

半個月後,法軍捲土重來,在大炮的掩護下向清軍的關前隘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清軍殊死力戰,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法軍佔領了小青山三座堡壘,卻無法再向前突進。次日凌晨,法軍派出一部人借大霧偷襲大青山主堡,另一邊法國將軍尼格里率主力部隊正面強攻長牆守軍。結果因爲地形複雜,加上霧大,法軍的偷襲部隊花費了五個小時也沒找到大堡,另一邊尼格里還以爲偷襲成功,率軍強攻。

關鍵時刻,年愈七十的馮子材手持倭刀,一聲大吼,率先躍出牆外,他的兩個兒子緊隨其後,將士們跟隨主帥衝出長牆,與法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埋伏在草叢中的敢死隊也從敵陣中殺出,就連當地的民衆和散兵也趕來助戰,法軍被打得暈頭轉向。

事後法軍111軍團第二連指揮官威底埃上尉回憶道:“在我們的腳下,敵人衝地上的一切縫隙中出來,手持短戟,開始了可怕的混戰,他們的人數比我們多十倍,二十倍,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俘虜,敵人從各個方向趕來射殺他們。”藉着此役之威,清軍全面反攻,法軍三面被圍,損失精銳千餘人,不得不狼狽撤退。

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鎮南關之役,在我國近代反侵略史上,是打得最漂亮的戰役之一,這場戰役的勝利使整個中法戰爭的的戰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戰展現了馮子材過人的膽魄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同樣的隊伍,同樣的武器裝備,同樣的中下層將領,在同樣的地區作戰,在徐延旭、潘鼎新等人指揮下屢戰屢敗,在馮子材的指揮下則連戰連勝,收復失地,威震法軍,可見並不是武器裝備落後纔會捱打,而是對於國家熱愛精神已經垮了。

結局:雖然前線大勝,但是清政府依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答應了越南歸屬法國等一系列不平等條件,清政府本着見好就收,趁勝和解,至此之後祖國西南門戶大開。

批註:1.我們要理性的看待當時當權者的選擇,他們在當時這是他們做得最好的選擇,和解之後,吸取馬尾海戰的教訓,大力發展北洋水師等海軍力量。

2.此時的國人,不能稱之爲國民,更不能稱之爲公民。因爲他們沒有覺醒國家這個概念,直至現在我們還在走在公民認識的道路上。

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他們只是選擇了最符合他們利益的事情,之所以當地人民奮起抵抗,是因爲侵犯了他們的利益,而馮老將軍爲什麼是民族英雄,就是因爲他是這黑暗當中的一盞燈,個別人覺醒了這國家大義,但是在這夜幕的死寂當中,一劃而過的星火怎麼能讓大家覺醒?

3.從越南人民的角度,之前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侵略者,村戶之間,大戶欺負小戶,兩國之間大國對小國的統治又何嘗不是一種侵略,珍惜現在,愛好和平,鑄劍爲犁。

匪夷所思事件盤點2:近代史戰爭一直輸的我們爲啥贏了高盧弱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