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如果不丟掉上庸,還有一線生機,丟了上庸,必死無疑。為什麼呢?因為劉封的死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有劉封的性格造成的作死,涉及多個蜀漢的重要人物,甚至影響了蜀漢的發展一系列因素等等。所以,劉封一旦回到成都,就成了眾矢之的,必死無疑。

劉備初到荊州時,還沒有生阿斗,又見劉封有武藝,有力氣,正是用人之時,於是收為義子。於是,劉封在隨諸葛亮支援蜀中的劉備時,所戰必克,立功不少。隨後,留在江陵的孟達進攻上庸之地,攻下房陵港,殺了蒯祺。留在此時,劉備急忙命令劉封去統率孟達軍。這是為何?《三國志.劉封傳》說,劉備怕孟達難於獨任。其實不是,問題是孟達的手下殺了荊州士族代表蒯祺,犯了錯誤。所以,劉備讓劉封統孟達軍原因有三,第一,劉備信任劉封,孟達畢竟是新歸附的將領。第二,劉備也得給荊州集團一個交待,對孟達小懲大戒。第三,給劉封一個立大功的機會。於是,劉封,孟達攻打上庸,太守申耽兄弟投降。

這屬於劉封的鼎峰了,成了鎮守上庸一帶的蜀漢大將,還以雜號將領統領孟達和申耽等人。但是,劉封是將才,不是一個帥才。首先,關羽北伐,到處響應,樊城被破簡直在一線之間,劉封部和孟達部都抗命不支援(關羽有「假節鉞」之權,可以調劉封等人)。隨後,關羽敗退,劉封和孟達還是沒有援救,結果關羽被擒身死。這說明了,劉封在錯失立大功和日後自保的機會,沒有戰略和政治眼光。如果劉封前期幫助關羽,攻下襄樊,這是大功一件。或者關羽危急時,伸出援手,以關羽的個性必定要報恩,日後「義子之疑」,起碼有關羽替他說話。劉封機會都錯失了,而且劉封還統制著孟達部,即使害怕上庸未穩,也可以和孟達分工合作,一人守地,一人帶兵支援關羽。可見,劉封無謀,更不是大將之才,更惡劣的是,他和孟達的關係。

(孟達)

將帥不合,本身就是大忌,更何況是劉封欺負的孟達,原因可能就是孟達部誤殺了蒯祺,成了一個有污點的部下。孟達終於被欺負得忍不住了,率領部曲投靠了曹魏,還得到曹丕重用。不過,孟達後來誘降劉封,倒是被拒絕了,可見劉封還是忠心的。不久後,申儀反叛,把劉封趕走,上庸一樣丟失了,彷彿在諷刺劉封不救關羽的借口是多麼可笑。當然,這裡劉備也有責任,劉封攻城是好手,作為將領也不差,可惜讓他統領大軍守一地,就不妙了。更不妙的是,劉封有義子的身份,這本身是尷尬的存在,所以,諸葛亮才對劉備說,恐其剛猛難制。但是,劉備真是因為諸葛亮的話,才處死劉封的嗎?

恐怕不是,起碼還有幾個因素。第一,劉封不救關羽的責任,作為劉備可能糾結,但是張飛會放過劉封嗎?第二,荊州已經丟失,北伐失去一個通道。如果上庸之地仍在,起碼蜀漢還擁有著兵出宛,洛的通道。這估計也是諸葛亮說那句話的第二層意思,他也生氣劉封丟掉這麼一塊要地,日後北伐果然受制於地形。第三,孟達投魏後,為了誘降劉封,在書信中將「義子之疑」的道理分析透徹了。即使劉封此時無心,難保看了書信,日後生變。第四,劉封性格剛猛,不懂自保。前文說了不救關羽,失去一個機會。丟失上庸,失去最後一個機會。假如劉封能長期駐守好上庸,而不是在成都,那麼所謂的「義子之疑」起碼還有緩衝的餘地,蜀漢朝廷也不會輕易動邊關大將。可惜,一回到成都,劉封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了。


劉備殺死劉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為關羽報仇。關羽襄樊戰役被呂蒙偷襲以後,被困在麥城,向劉封、孟達求救,是劉封聽了孟達的挑唆,最終導致關羽得不到援助,兵敗被俘。劉備處死劉封,也算是對他見死不救的懲罰。

第二,為劉禪掃清障礙。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一方面是怕後繼無人,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劉封的本事。劉禪出生以後,劉備有了親生兒子,自然是想把位置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但是劉禪和劉封的水平,不僅僅是年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能力上的差距。劉備一旦去世,二子奪位,劉禪失敗的幾率很大,所以劉備提前就幫劉禪掃清障礙。

第三,懲罰上庸丟失的責任。劉封受孟達蠱惑,沒有救關羽,關羽敗亡。孟達害怕劉備追究,帶著上庸三郡投靠曹魏。劉封不肯聽從孟達投降曹魏的建議,返回成都請罪……上庸是戰略要地,後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一聽說孟達又想叛逃回來,諸葛亮不計前嫌,又接受了他的投降,雖然結局不好,但是可見上庸的重要性。劉備原本是信不過孟達,讓劉封去鎮守上庸,因為劉封丟了上庸,劉備自然要處罰。


丟城是不算大罪,但卻不服從上司命令和逼反同僚就是大罪了


給阿斗掃出障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