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說「赤壁之戰」是吳人自己編出來的矇騙世人,是有根據的、也非常有道理!早在東晉時期,孫盛就說《江表傳》「系吳人慾專美之辭」;再早,曹操也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吳人為什麼要矇騙世人呢?很簡單,為了堂而皇之地獨霸荊州!我們知道,荊州地區的歸屬最終還是孫權,孫權得荊州真的就是光明磊落嗎?當然不是,劉表是決不可能把荊州交給孫權的,孫堅死於荊州、凌操死於荊州,旗下死於荊州的東吳吏士數不勝數……尚且拿不下荊州,孫權怎麼就可以坐擁荊州呢?名不正 言不順!劉備並沒有把荊州交給孫權,而是,劉備不慎把一個窩囊廢安排在荊州,給了孫權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損一兵一卒,竊取了荊州,得來全不費工夫?怎麼掩人耳目呢?編!「赤壁之戰」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是編的呢?1、赤壁之戰沒有古戰場。你不知道在哪裡打的!就是考古也應該有個地方吧,沒有!至今,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在什麼地方?!完全都是根據記載猜測,就是說你後人想考證赤壁之戰的真偽,不行?!沒有地方去考證,因此,赤壁之戰就是胡編亂造的一場精彩演義!2、赤壁之戰的具體內容。孫劉聯軍在下游,要攻打曹操荊州地區的上游?而且是在冬12月,逆風逆水吧……哪來的東南風!怎麼就三國時期刮過?其他時期就不刮呢!借?行,就算是借來了,有沒有借到水倒流?長江之水永遠東流……,沒有倒流!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只能是退,當時並沒有尾掛機,也沒有防風打火機,一點麻油就能把大船給點燃??了?笑話!水能滅火是最古老的道理,除非是自己燒,不去救火,否則哪點??,幾瓢水就解決了,都用不著消防隊……長江流域還缺水嗎?一切都說不通!曹操自己燒戰船這件事見於《吳主傳》《武帝紀》,《先主傳》中也有相關記載……;3、根據,王濬伐吳記載,「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這纔是實實在在地江上放火,注意??,這是上游打下游!順風順水…這裡要說明的是,說是燒斷的?其實就是順水給撞斷了,有的鐵錐連根拔起帶走衝到了下游,可見,江水之湍急!你要逆流而上???

真實的「赤壁之戰」如何呢?《武帝紀》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熹救合肥。權聞熹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有周瑜嗎?有也是在合肥,怎麼能跑到赤壁去打一仗呢?再者,《三國志·周瑜傳》引《江表傳》說:「曹公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國志·郭嘉傳》:「太祖(曹操)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看,完全就是一場特大的流行疫,嚴重地阻擾了曹操的進軍計劃,不得不撤兵……

好,沒完!講戰鬥力來論,倘若真有「赤壁之戰」,其威懾力應該是天下共知得,關羽就不知道!張嘴閉嘴「江東鼠輩」?一羣耗子??……;張遼更是就沒把東吳當東西,隨便虐,他知道有「赤壁之戰」還敢小視東吳嗎;劉備更兇,簡直就是去收編的感覺,大軍所到之處盡皆投降???……都沒把趙雲的話當事兒?

誰給他們的膽子,怎麼就不想想「赤壁之戰」的慘狀呢?想想都後怕,3萬人就能把83萬(曹操自稱)大軍給作了!多強大的戰鬥力!!!有嗎?除非赤壁之戰根本就不存在……


因為我們現在所瞭解的「赤壁之戰」的經過都是來自於《吳書》。

而其他兩國的史書以及諸多當時的史料,對赤壁之戰的記載都很簡略,甚至和《吳書》記載的不同。

比如《三國志?武帝紀》對赤壁之戰的經過只有一句話「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山陽公載記》記載「公船為備所燒」。

絕口不提曹操是被孫權打敗的。

而且通過史書的記載,曹操退兵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被大火燒了個乾淨,而是因為發生了瘟疫,自己燒掉了船。所以曹操說:「孤燒船自退,使豎子(周瑜)成名!」

這跟《吳書》中的記載有些不同,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赤壁之戰的經過是東吳人自己編的。

我認為兩方面都有些道理。《曹操傳》羞於提及敗給名不見經傳的周瑜,所以只說輸給了劉備;《吳書》記載火燒赤壁也有不實之處,因為其中出現了很多明顯的漏洞。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曹操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在前期交手中周瑜採納黃蓋的建議,用火燒了曹操的船,給曹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並沒有傷及曹軍根本。後來對峙期間,曹軍不服水土,開始出現大量的疾病,於是曹操決定退兵。為避免荊州水軍戰船落入孫權之手於是自己燒毀了戰船,從華容道向北撤去。

因為沒有任何一本史書詳細記載了赤壁之戰的經過,所以我們對於這場奠定鼎立基礎的戰役過程也就不得而知了。後人很多猜測,但大多數人還是認可週瑜在這場戰役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