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我們聽」,伴隨著陳魯豫、張召忠富有磁性的聲音在節目中再次響起時,《演說家》這檔為期7月、分三階段播出的「人文綜藝」迎來了尾聲。截止收官,該節目在騰訊視頻播放量已破8億,互動量超6.2億,秒拍播放量2.2億,超過1600+的中央媒體、政府機構、高知微博KOL都曾為其狂打call,而網友則直接將其評價為「清流」綜藝。

面對《演說家》的突然躥火,業內人士曾表示毫不意外。自今年年初以來,以主打「人文關懷」回歸電視熒幕的多檔綜藝節目,在取得良好成績之後,市場便不斷透露出小信號: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語言類綜藝將成市場新風口。而主打「演講+正能量」的《演說家》勢必將乘著「新風口」做出一番作為!

網綜市場全面爆發下,「語言綜藝」成新風口

自進入2017年以來,網生市場全面爆發:數量上,網劇、網綜乃至網大都較往年呈現幾何式增長;質量上,網生內容也在大量電影、電視人的相繼入局下有了顯著提高,甚至大有趕超傳統綜藝之嫌。其中,以網綜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根據《2017年網綜市場分析H1》顯示,上半年播出的57部網綜共計產生172億播放量,佔據去年整個網綜市場67%份額。其中,脫口秀節目乃是今年綜藝市場貢獻流量的主力軍。

簡單舉例,騰訊視頻和愛奇藝今年上半年播放量排名第一的網綜類型均產生於脫口秀節目。騰訊家僅一檔《吐槽大會》便斬獲13.7億播放量,而最終的脫口秀總流量成績22.4億(占該平台總佔比42.7%)的播放量更讓其坐穩上半年同類型流量「冠軍」寶座。

或許是得益於脫口秀節目的「侃侃而談」,又或者是長期的娛樂綜藝霸屏讓觀眾審美疲勞。總之,自年初以來,多檔語言類綜藝節目都火力全開,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顯而易見的是,語言類綜藝在今年綜藝市場旗開得勝且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而在這風口之下,娛樂獨角獸發現,擁有製作能力、在內容導向上充滿正能量,並且能夠在垂直領域中深入耕耘的網綜節目,如《演說家》這類「清流」節目,往往能夠在口碑和流量上斬獲頗豐。

垂直細分領域再升級,「演講」拓寬語言綜藝新市場

提起語言綜藝,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可能便是產於美國流行於國內的脫口秀節目。的確,在類型劃分上,脫口秀歸屬於語言綜藝範疇,並且說是該類型節目的主流表達方式。國外有著名的《今夜秀》、《吉米雞毛秀》、《深夜秀》等各種「秀」,而國內綜藝也在搭載上互聯網的風口後,迅速將脫口秀短板補齊。

這幾年國內爆發的多檔脫口秀節目,無論是在口碑、還是流量上,都取得不錯成績。尤其是一批以傳播文化內涵為核心的脫口秀節目,不僅名利雙收,更重要的是,當大量脫口秀逐漸呈現出類型單一化和題材同質化時, 一批以「演講」形式誕生的語言類綜藝橫空出世。而節目上擅用的「演講」手法也將會進一步拓寬語言綜藝新市場,從而達到類型垂直細分的作用。

以剛剛收官不久的《演說家》為例,該節目自今年3月份便獨家登陸騰訊視頻網站,尚未播出之前,節目組就曾以創新形式在圈內聞名。早期的一組海報中赫然寫著「不做時代鍵盤俠」、「向世界宣告你的節操」、「世界那麼大,我想說一說」等主題宣言,走心又走腎的獨特設計讓觀眾迅速了解到這是一檔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語言綜藝。

當節目開始正式製作時,《演說家》節目組又極為用心的將一檔節目分為三個階段,製作周期之長可見一斑。而隨著第一階段「十大演說家」的前期預熱,《演說家》這檔節目正式打響。微博上廣泛討論的「國家安全、主播、電競、90後、中國式父親、應試教育、人工智慧」等當下熱門話題,都是源於此檔綜藝。到了第二階段「全民海選「,《演說家》採用的「直播+選拔」新型方式,則近一步擴大其知名度,張召忠、舒暢、天佑、陳漢典、吳莫愁、莫小棋、李若嘉、金志文等明星的加入,也讓這檔節目多了更多看點。

第三階段正式比賽時,節目組力邀魯豫、張召忠坐鎮評委席位,並且開創「言值能兩團」的全新按燈環節,讓新一代年輕觀眾發聲、現場發表「聽後」感言。作為一檔語言類綜藝,《演說家》能夠收穫如此優秀成績,勢必與它「演講」 的創新方式密不可分,但一檔好的節目除了需要流於「表面」,更重要的是關注內在。而《演說家》的內在美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人文關懷+正能量」,綜藝長青IP的成功之道

坊間一度傳言,「流於表面又精於細作的內容方可為好節目」。此話似乎是為《演說家》量身定做。如果說它的「演講」方式是使其區分於其他同類型語言綜藝的制勝法寶,那麼節目的核心精神「人文關懷+正能量」則是這檔節目的精髓所在。

在《演說家》播出期間,節目中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地位懸殊的演講者針對當下社會熱點、人倫道德等話題進行深刻「演講「,類似#中國式父親#、#解放軍在中國夢就在#、#前半生不猶豫,後半生不後悔#、#大學生為什麼要考研#等社會話題,不斷頻登微博熱搜。

而該節目火爆的背後,則凸顯出語言綜藝的獨特魅力。有語言天賦的綜藝節目往往好比為好劇本編的好台詞,主演不多,場景不多,特效不多,投入不多,能說會道就撐足整場戲,攻陷的不止是觀眾的表層觀感,更多的是通過深層交流引導長期關注的樹立品牌,粉絲經濟。

該節目的常駐局座陳魯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一檔好節目所具備的必要條件,「想要做出好內容,就需要描繪人的故事。堅持傳遞內心所相信的真善美,並找尋一個更柔軟、親近的方式將其傳遞給他們。」

《演說家》中的每期故事都在秉承著陳魯豫口中的「做好內容」,從整容女講述她因外貌所遭受的一切,到宋方金老師揭露影視業行業背後現象,再到《戰狼2》原型講述撤僑故事和骨灰盒設計師笑談生死等等,每個講演、每個故事、每個選手背後都充斥著「人文關懷」和「正能量」精神,這也是成為一檔好節目的必然因素。

當一檔節目達到用心、費心、耗時三方因素之時,節目內容質量自然不會太差。不過《演說家》除了主觀因素之外,節目製作方能量傳播在「演講」界的鼻祖地位顯然為這檔節目積攢不少製作經驗。《我是演說家》《超級演說家》兩檔台綜在當年掀起的「演講」高潮,在今年再次得以複製,無數個類似「劉媛媛」的素人正在被大眾認識。

而脫胎於兩部「前作」的《演說家》,在騰訊娛樂的強勢介入下,加之騰訊視頻的大力助推,這檔由台轉網的綜藝常青IP顯然已經煥發全新生命力。而搭載上互聯網之風後,語言類綜藝顯然是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機遇與挑戰並存之下,或許才會出現更多的《演說家》們!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