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懟馬丁而言,我認為張雪峰說的是沒錯的。

目前的社會逐漸的信息化,技術化。剛剛畢業的學生,你拿什麼證明你優秀?企業不會去從你出生開始監控你的生活,來判定你是不是它想要的人。

那麼企業會如何判斷?

當然是取決於你這些年來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而這些成果里,學歷,獎項無疑是最好的證明了。

很多人不服氣985.211學歷高人一等。但是你不服氣你得拿出你能比他們優秀的證據。沒有的話還是憋著吧,畢竟他們的學歷證明了他們曾經的努力,和天賦。

企業家們用個例的成功煽動著大家去相信「讀書無用論」,一邊卻對地學歷的人員並不買賬。

很多企業告訴你「學歷不是決定項,但是是很大的加分項。」 那這一項加多少分呢? 滿分按100分來算,學歷加70分,好了。現在你們倆開始面試,別人有70分的基礎分,你的基礎分是0,面試得分20分。你會比別人有優勢嘛?

還有些企業是暴發戶性質,老闆自己低學歷,獲得成功之後,就開始自我滿足。滿大街的嘲諷高學歷低工資的人。

然而你靜下心來想想,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參與低工薪的崗位呢?他們傻嘛?他們不傻。低工薪的崗位不僅僅是搬磚這樣的體力活,還有很多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比如教師,各個領域的開發等。

你要明白,暴發戶式的企業,他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取代的。因為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就好比你能開個小賣部,別人也能開小賣部。這個錢放在誰身上都可以賺。但是為什麼開小賣部的人不去做科研,不去搞技術呢?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資格和能力。

這樣說我想大家應該都能明白了。學歷只是你讀書學習的成果體現。

也許我們從事著不同行業,肩負著不同的職責。我們也會羨慕某些沒上學就創業賺錢的人。但是轉眼想想,社會是進步的,進步不是靠你賺錢就可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崗位他們代替不了,但是一旦我們不想幹了,我們同樣可以複製他們的成功,去賺錢。

而我們通過努力學習獲得的提升,是那些不讀書不學習的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


首先,節目上的懟來懟去,我認為這和節目效果有關,正如張雪峰說的那樣,那是概率問題,意想不到的事大多包含了運氣的成分。正如這句話:運氣不是原因,而是一種結果。這個結果很重,你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根本享受不來。張雪峰老師,能夠被很多並不考研的人熱愛,首先是因為他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我們不用對這件事過於糾結,而且我認同馬丁說的他們公司沒有高學歷,有沒有高學歷只有他自己知道,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而且馬丁本人的學歷也不低,這件事情大家可以簡單的看成為了節目效果的延伸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