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宋江在潯陽樓獨斟自飲,酒意上湧,寫了兩首詩。寫的時候,只因在外顛沛流離,壯志未酬,不由有感而發,狂草淋漓,心中無比暢快。

寫了也就寫了,還冠上其名,唯恐怕人不知是宋江所題。也就圖這一時之快,被人抓個人贓並獲。那天黃文炳這廝出遊,恰好逛到潯陽樓。黃文炳也是飽讀詩書,見到牆上有詩,不由搖頭晃腦讀了起來。

當看到宋江寫的詩,發現裡面有一句:敢笑黃巢不丈夫。不由一拍大腿,誰這麼膽大,反詩也敢寫。

諸位知道,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也會寫詩。

黃巢在朝廷眼裡,就是賊寇。你宋江自詡志氣遠勝黃巢。寫的不是反詩又是什麼。黃文炳本是阿諛諂佞之人,正在找時機陞官。陞官總要找個邀功的理由。今日見到有人寫反詩,簡直是良機難逢,豈能輕易放過。

於是趕忙稟告了蔡知府,派戴宗緝拿宋江。

01

宋江為避難,只能裝瘋賣傻,忍辱負重

當然,這只是宋江酒後狂言,寫詩只是胸臆鬱結,借詩抒發,寫完既忘,不能作數。但寫者無心,看者有意。戴宗忙轉告宋江。宋江一聽,暗暗叫苦。

在當時宋朝,律法嚴苛,重典治國。敢寫反詩,輕則押監入獄,重則抄家砍頭。宋江剛刺文雙頰,配軍江州。現又因反詩一事,遭受牽連緝拿。真是禍不單行,天亡宋江矣。

於是宋江一臉苦逼,求助戴宗。戴宗就出了個注意。

戴宗道:「我有一計,不知哥哥願不願意。」宋江道:「但說無妨,咋整都行。」

戴宗道:「你裝傻買瘋,在尿屎坑裡打滾,有空再喫一坨糞,喫完還要做出味道不錯的表情,咋樣。」

宋江一怔,問道:「這法子是你想出來的?你能不能整點高雅的,這麼噁心的事我宋江做不出來,有損形象好嗎!」

戴宗道:「你要形象,還是要命。」宋江道:「要命。」戴宗道:「那你就照做。」

宋江道:「我.....草!」

於是,戴宗帶著公差前來捉拿宋江,宋江就依計行事,裝瘋賣傻,在屎尿堆裏打滾,時不時抓一把屎往嘴裡塞,表情到位,香甜無比。至於心中是否苦悶,無從得知。沒法子,自己做的孽,跪著也要喫完。

02

戴宗黔驢技窮,吳用百密一疏,只因逃不過黃文炳的精明

我現在發現,黃文炳是個人才,為人精明強幹,做事張弛有度。若不是整了宋江,他去投奔梁山,必受重用。

黃文炳精明在哪裡?

一是宋江裝瘋賣傻,瞞過了公差,卻被黃文炳識穿。二是吳用書信偽造,瞞過了知府,卻讓黃文炳識破

當時戴宗與眾公差稟告蔡知府,宋江喫屎喝尿,胡言亂語,是個瘋子。既然是瘋子,我們就不要跟他計較了。

黃文炳出來說話了。

黃文炳早在屏風背後轉將出來,對知府道:「休信這話。本人作的詩詞,寫的筆跡,不是有風症的人,其中有詐!好歹只顧拿來!便走不動,扛也扛將來!」

宋江以為躲過一劫,剛想喝酒慶祝,正在路上,就被公差七手八腳拿下送到知府面前。宋江趕緊繼續裝瘋,在蔡知府面前手舞足蹈,滿口胡言。可惜公堂之上,沒有屎尿,要不信手拈來,喫個精光,也未曾不可。

知府左右為難,黃文炳又有話說。

黃文炳又對知府道:「且喚本營差撥並牌頭來問,這人來時有風,今日卻才風?若是來時風,便是真症羣;若是近日才風,必是詐風。」

一查之下,果然是假。知府大怒,拖下去先打五十大板。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昇天。不過宋江不會怪黃文炳,反會怪戴宗。這個計策是戴宗想出的,自己裝瘋不說,喫屎也喫的爽快。只怕此生恥辱,盡在此計。

若是僥倖逃脫,也就作罷。今日反被識破,板子捱了不少,屎也是白喫了。精神肉體雙摺磨,傳將出去,情何以堪。其實,這也不能怪戴宗,戴宗不過是個地方獄吏,粗人一個。除了跑得快,別無長處。形禁勢格之下,能想得出這條計策,已是智商上限。

後來,戴宗跟宋江上梁山,雖然排位在天速星,也在覈心圈子之內。但宋江只讓他通風報信,傳令軍情。至於排兵布陣,領軍打仗等權謀策略之事,與他無緣。

宋江關進大牢,只是引頭。黃文炳最想做的事,就是邀功請賞,這纔是他最關心的事。但自己官小身微,只有通過蔡知府修書上報,順便帶上自己,才能獲此功勞。所以未來仕途興衰,全押在那封書信中。

這封信讓誰送,自然是跑得最快的戴宗送。戴宗施展神行法,日夜兼程,路途休歇打尖時,被朱貴下藥迷倒,翻看戴宗包袱,才得知宋江收監在牢。朱貴大驚,喚醒戴宗,備細詳情。連忙擺渡到梁山泊與吳用商議對策。

吳用畢竟是智多星,想出一計。請來偽造大師蕭讓來仿寫蔡京的字,又請來篆刻大師金大堅鐫刻圖記。書信中,讓蔡知府押送宋江上京,途中梁山好漢再劫囚車解救宋江。

此計甚妙,滴水不漏。可能當時吳用急於要救宋江,大處著眼,小處忽略。不免百密一疏。

一、古時父親寫給兒子的書信,很少落款自己的名諱。以前特別是尊長或帝王稱謂,都忌諱出現名字。兒子給父親寫信,抬頭寫家慈親見,落款兒某某。父親寫給兒子,可以寫吾兒或名字,落款家父親筆。有落款名諱,按理說不通。

二、金大堅鐫刻的是「翰林蔡京」。當時蔡京已是太師丞相,不是翰林學士,哪會再用翰林蔡京的圖記。這不是自貶身份麼,蔡京能做到太師,國之棟樑,何等精明之人,這種低級錯誤怎麼會犯。

三、蕭讓的字仿的栩栩如生,金大堅的圖記也分毫不差。按照回書的內容也滴水不漏。可惜就是錯在細節上。

另外,藍本是寄過去的書信,回書是仿照蔡京字跡所回復。所以不是按照藍本照抄。這個要清楚。

碰到黃文炳這等精明人才,讓宋江吳用等人陷入了被動境地。

結語:

宋江裝瘋賣傻,是戴宗出的計謀。吳用偷梁換柱,卻逃不過黃文炳的法眼。水滸的故事,粗讀只看英雄忠義,細讀卻是謀略權力之爭。黃文炳從權謀計策來講,不在吳用之下。可惜了,這等人才,最終落得不能善終的下場。


謝邀。

寫小說總要把小說情節寫的曲直複雜一些,這樣才能使小說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假如吳用不出錯,不讓玉臂匠金大堅刻蔡京那枚圖章,聖手書生蕭讓只仿蔡京一封家信。

黃文柄自然看不出破綻,宋江順利的被解往東京,途經梁山泊被晁蓋劫取上山。

你說李逵、戴忠、李立、李俊、童威童猛、張橫張順、穆宏穆私怎麼上梁山?

穆宏、李俊、張橫畢竟屬於潯陽江三霸,他們捨得離開本鄉地土去探奔梁山嗎?

所以施耐庵老先生才安排了吳用在仿蔡京書信上出錯誤,實在是為江州劫法場而留的伏筆。


感謝邀請,溫柔為你回答!

看過的原著的想必都會知道,出錯是因為用錯了印章,但是我們也要從另一個方面去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吳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一點:吳用絕非智慧之人;我們來看吳用沒上梁山的時候是幹嘛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山村老師,而且還是一個沒有正式編製的山村老師,那麼從這個方面來看,吳用的眼界還有學識絕對不能跟諸葛亮還有劉伯溫相提並論,吳用出一些點子損注意還行,但是一到真正的時刻其實並不管用的,在水滸傳後半段你就可以看的出來!

第二點:吳用這個人並非是面面俱到的諸葛亮,而是一個愛耍小聰明的臭皮匠,所以吳用出錯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他沒辦法像三國裡面的諸葛亮一樣,把事情考慮的周密也沒辦法像劉伯溫那樣運籌帷幄,所以才會出現這些差錯,而且這是劇情需要!


不要把小說當真。這樣寫才曲折複雜有懸念,是寫書人必須有的基本功。就象武打小說或武打片一樣,怎麼打都打不累、打不死,即使安排了打死的情節,也須讓你看煩了才能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