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通讀200本經典營銷書籍,我是在2018年大年初一開始這個計劃的,到今天一年多了。

很想問你們一個問題:2018年對你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你的回答是什麼,期待你在評論區留言。

2018年,做了好幾個重大的break,可能好多人要花好幾年糾結甚至一輩子無法下定決心做的事,我今年全都做了。

影響最大的是從南京來到了北京。經歷過很多挫敗,跌落到絕望的谷底,但更多的是收穫和成長,也認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牛逼朋友。

而這些改變,都是讀書帶給我的,直接或者間接。

其實一個很小的目標,只要長期堅持,真的會爆發出非常大的威力:

1,複述是最好的學習,每天讀完之後,把你理解的內容用自己話說出來。讓我把事情理解的更深刻。

2,而且積累了一批素材,在之後寫作的時候,不缺靈感。用「信手拈來」形容可能有點過,但差不多這個意思。寫了幾篇全網爆文,收到了一些大號和36氪、梅花網、市場部網、數英、媒體的轉發。

……

今年總共讀了大約70本書,有些書讀的很快,幾個小時就讀完了。有些書讀了好幾遍。每天都有人跟我要推薦書單,今天我就整理一下這70本書:

營銷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只看工具類的書,會讓你的思維越來越狹隘。思維、心理、哲學類的書其實更有長遠普適的啟發,所以我讀書的題材也很多。

一、70本概覽

1、文學類

《三體》

《霍亂時期的愛情》

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紅拂夜奔》《愛你就像愛生命》

《人生的枷鎖》

2、思維觀念/哲學

《失控》《毛澤東選集》《為什麼是毛澤東》《朋友圈的尖子生》《無價》《原則》《學會提問》《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人生的智慧》《刻意練習》《領導梯隊》

3、產品/運營/文案/傳播/推廣/設計等工具書

《市場營銷》《進化式運營》《從零開始做運營 進階》《硬核運營》《秋葉社群營銷》《網店CRM》《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轉化率》《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瘋傳》《計算廣告》《蔚藍詭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引爆點》

4、歷史類

《明朝那些事》《顯微鏡下的大明》《人類簡史》

5、經濟學/金融

薛兆豐的《經濟學通識》

《金融的邏輯》《通往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

吳曉波《激蕩30年》《跌宕100年》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

《小島經濟學》

6、定位系列/商業模式

《商戰》《定位》《史玉柱營銷心得》《從0到1》《參與感》《藍海戰略》《遊戲改變世界》

7、心理學

《影響力》《人性的弱點》《關鍵對話》

8、流量獲客

《增長黑客》《微商·微信·朋友圈·微店一本通》《網路營銷推廣實戰寶典》《流量池》

9、數據分析

《用圖表說話》《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精益數據分析》《數據化運營速成手冊》

二、推10本年度好書:

對我來說,好書就是看完之後久久盤桓於腦海,可以一直陪你成長。

哪怕忘了具體內容了,但總感覺有種隱形的烙印,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能獲得新的力量。

就像「知識,哪怕是知識的幻影,也會成為你的鎧甲,保護你不被愚昧反噬。」

1、《失控》

將近800頁的失控,非常難啃。但是非常喜歡和喜歡,算2018年的TOP1。

其實大部分都看不懂,但總感覺其中還蘊含著很多力量等待我去發掘。從各種科學領域最前沿的成果里,提取世界的規律。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份問題的清單,一份缺口的目錄。在充滿了雜音,思緒混亂的時候拿起來看。它不解決某個特定問題,就是讓你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

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偉大的經典就是幫助我們把這些問題思考的更清楚一點。

2、《毛澤東選集》

還沒讀完,但是真的太牛逼了。對人心的洞察、環境條件轉化的預判,這些我看起來如此複雜的局面分析和判斷,全部一針見血。

以前上學學政史,只知道背,關於毛澤東思想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等等這種雞血式的口號,完全不懂其中內涵。印象就覺得特別枯燥,本本主義,腦子一想到這方面內容就自動關閉思考模式。

現在看了毛選,才知道什麼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讀起來是這麼精彩、痛快

所以,以後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死記硬背。每個理論都應該讓他說舉個例子,說個感想,引導他結合生活去使用。

看了這書,我已經立志,以後把毛選作為我孩子的啟蒙讀物,碾壓其他小盆友

3、《三體》

劉慈欣霸道的想像力,氣吞山河的宇宙框架,和充滿力量的文字風格,真的有超大的閱讀滿足感。

《三體》解構了充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人性,重構了一個屬於真正的星空的夢想,在這個夢想的光輝照耀下,如今我們所體驗的一切都不過是一縷微塵。

感謝大劉,讓我世界觀被重塑了,現在每次抬頭看到星空都能感受到那種遼遠和浩瀚。

4、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是我男神。最喜歡他的雜文,特別有力量。

在那個思想壓制,各種樣板條條框框的年代。他要是也跟那些沽名釣譽的文人一樣編故事,也可以發大財,但他就是不編。

堅守自己獨立思考的信念,是客服了多大的阻力和誘惑。也正是這份堅毅和品質令我肅然起敬。

對自我、對社會懷疑的精神,是我這本書里學到最深的地方,也是人最重要的品質。我理解走投無路的人,生活中面臨巨大壓力的人容易迷失。雖然讓人同情,但放棄理性是軟弱的行為。

5、《明朝那些事》

明初,萬國來朝,文治武功,宮闈權斗,兄弟反目,于謙、王陽明偉立光明;中期妖孽盛行,流派林立,皇帝老兒冷眼旁觀群臣斗;後期黨同伐異,萬象爭流,妖人牛人猛人一鍋粥,270多年的帝國灰飛煙滅,浪滔滔千古風流人物,盡成煙雲。

但不管在多絕望黑暗的環境下,總有大義勇士燃燒自己去撕裂那片黑暗。所以誕生了一個個奇蹟。

這本書語言幽默,把歷史事件和人物串聯了起來,用故事化的寫作手法,埋伏筆,這些都很了不起。

雖說歷史故事必定是越客觀越好,但是最打動我的,是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在寫人物的時候帶了價值觀在裡面的,

是一種「無論這個世界有多絕望,你自己都要充滿希望」的價值觀。

6、《藍海戰略》

對全局思路性很有啟發,應該是我大半年來看的最好的營銷類書。看了3遍,每次都有被洗刷的感覺。

好的戰略三個特點,重點突出,另闢蹊徑,主題令人信服。極找到與眾不同的賣點,但這賣點不是排除法。

不是在一個圓圈裡減去競爭對手的面積,是跳出這個圈,重新圈一塊自己的地盤,全都是你的。

不是小步改進,是創造新品類。不是從對手那裡搶生意,是擴大市場,是把非顧客變成顧客,不是割老韭菜,是重新找一片新韭菜開刀。

7、《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勝後戰,不勝不戰」。沒有勝算,就不要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先勝後戰的思想,謀定而後動。

不要因為焦慮而動。什麼也不做,沒關係,很多情況下,等待都是最佳策略。

不是勝了別人你就贏了,關鍵是你自己變強了還是變弱了。孫子的思想,一貫是贏不贏先別說,關鍵是自己先別輸。

目的不是滿足勝負欲,是要獲得。如果這個表面的「贏」,成本太大,那輸了何妨。

8、《增長黑客》

算是一本增長案例集,很多案例是挺有啟發,值得看看。可以順著這些案例的模型,聯繫到你現有工作中的業務,想想有什麼增長途徑。

9、《數據化運營手冊》《精益數據分析》《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

今年做的是偏向數據分析的運營,所以看了好幾本數據分析類的書。

《精益數據分析》是偏向行業的數據分析。

《數據化運營手冊》問題視角,沒有廢話。裡面有很多案例,都是經過業務實踐與數據分析的深入思考,很有啟發。

《誰說菜鳥不會數據分析》是關於excel的公式、函數、圖表技能,很實用,而且不枯燥。

建議把這三本結合起來看,從宏觀的行業數據分析,到具體的業務模型,再到技能的excel,可謂數據分析一條龍,基本可以入門了

10、薛兆豐的《經濟學通識》

改造「世界」,非經濟學所長;但改造「世界觀」,卻是經學的強項。

看經濟學的書,總是反常識的。比如作者在談到如何治理堵車的時候,說到道路不是公共物品,而是私人物品。

經濟學上的私人用品是一個人享用別人就不能享用的,比如雞蛋、麵包、道路,劇院、教育、公園和列車。而音樂、小說等不影響別人使用的才是公用品。

那為何經濟學總是反常識呢?因為經濟學是整體收益考慮的,而我們所謂的常識只從個人出發利益,相對短視。有時候整體的效率就是和個人的效率矛盾的。

三、讀書群

這個讀書計划到後面,我感覺到了第二個階段:一開始的打卡,是為了逼自己去做到這件事。而現在這種習慣已經形成了,不需要這種外界的力量來逼自己。

我現在想的是更加深度的去探討一個點。而且在朋友圈打卡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夠盡興。我非常想得到點評,但是朋友圈除了點贊啥也沒有

所以去年10月份開始,聚了一個讀書打卡群,深度分享讀書、工作和生活的idea。

想借認識一些長期堅持的同行人,希望可以深度分享和探討,一起做一些酷酷的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加我(Effy42119)。

最後,今年認識到很深的一個問題。知道不等於做到,中間有巨大的鴻溝。要跨越這條鴻溝就是執行。

所以列那麼多書,不是為了說明讀書的數量多就是牛逼。讀了100本,啥都沒做,那是白讀。而就算一年只讀一本,但你把這本書研究透了,去知行合一的做了,那就是有收穫。

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的本質是為了多做,做對,做好。

所以祝大家2019都執行更狠,格局更大。想透,干透,通透。

ps:期待小可愛萌回答我開頭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