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像是北京的正房,作為北京的臉面接待著天南海北的客人。老北京豆汁兒是初戀的味道,藏在北京的衚衕小巷,真正的有心人才會時常想起。」

北京郊縣天王郭德綱曾說過:大街上隨便打暈一個人,「噸噸噸噸」灌碗豆汁兒下去,爬起來罵街的,是外地人;站起來擦擦嘴,問還有沒有焦圈兒和辣鹹菜絲兒的,是北京人。

01 豆汁的起源

劉心武

先生在《鐘鼓樓》中寫過:豆汁並非豆漿。將綠豆用水浸發後,磨成原汁,使之發酵,分解出可供製作粉絲的澱粉後,再濾出「黑粉子」和「麻豆腐」,最後所剩的一種味道酸澀的濁液,便是豆汁——未學會飲用者,特別是南方遷入北京的居民,往往僅啜一口便不禁作嘔,然而老北京們卻視它為最價廉物美的熱飲,許多人簡直是嗜之入迷。百年後的今天,北京仍有不少人酷愛此物,甚至有那漂洋過海僑居國外多年的北京人,雖然早已遍嘗世上各種美味佳餚,但一旦回到北京,提出的首批願望之一,便是:「真想馬上喝到一碗熱豆汁!」帝都很多小喫都非常接地氣,甚至還有一些重口味,比如鹵煮。郭德綱口中的於老爺子,美好的一天就是從鹵煮火燒開始的,雖然老爺子經常投訴後廚把大腸洗得太乾淨了。豆汁兒焦圈兒也是早餐一種選擇,喝完也是元氣滿滿的一天。最開始的時候,豆汁兒不過是身邊觸手可得之物,不金貴,也不驚艷。但時間對它施了魔法,品得久了,卻在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味道。豆汁兒,據文字記載已經至少有300年的歷史了,還有人說已經有千餘年歷史了。

02 豆汁兒的現在做為北京氣息濃鬱的小喫,至今豆汁兒依然保持著它的活力,並且憑名氣進入了很多飯館,下面我就簡單點評一些我喫過的豆汁兒店。喫得不多,全憑記憶,僅供參考。1. 鼓樓姚記炒肝店

我的入坑店,第一次喝豆汁兒就是在這個店,第一次喝就愛上了豆汁兒。雖然這家店是那種坐落在遊客扎堆兒的老北京小喫店,理論上講應該屬於不太正宗專坑遊客的那種店。但是我真的覺得他家的豆汁兒還可以,聞上去不太臭,看上去也淡雅,喝著酸爽。我嘗試過帶老朋友來品味豆汁兒之美,失敗了,我自己喝了兩碗,也不錯。

2. 護國寺小喫店是連鎖店,在北京到處可見,很多老北京人都經常喫這家店裡的小喫。我喫過一次,不過說實話,不是特別喜歡,感覺顏色更重,發黑,看著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不過喝著卻也還好,味道確實稍重一些,但是還是可以接受。3. 局氣是我很喜歡的一家飯店,主要是近,朝陽大悅城就有。屬於新派北京菜,有北京烤鴨,還有很多有北京特色的顏值菜,適合年輕人拍照、聚會。局氣的豆汁兒比較稠,氣味不夠芬芳(哈哈……),但是也挺酸爽。盛豆汁兒的碗也非常有意思:

4. 老磁器口豆汁兒店

名氣很大的店,但我沒有去過這家店,因為實在是太遠了。北京不是一個城,北京是個聯邦。「朝陽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通州區的人民好喜歡,遠望豐臺高聲喊,我愛你,海淀!」但是在2109年,距離不是問題,上次回北京的時候,實在是忍不了了,掏了34塊錢外賣費點了他家的外賣,送到朝陽大悅城附近,真愛呀!但其實味道一般吧,也沒有嘗出特別優秀的地方。

5. 東直門豆汁兒店他家我沒有喝過,但是電視節目上看過,名氣也很大。比較有特點,主要特點是兩個:一個是需要自備容器,他家提供一個水龍頭,顧客需要自己拿瓶子接;第二個就是他家賣的是生豆汁兒,據說直接喝口味更重,一般還需要再煮一遍再喝。有機會我一定嘗嘗。

03 我看豆汁兒

咱們來說說豆汁兒的口感,其實我覺得享受豆汁美味的關鍵在於兩個字兒:接納。喝之前忘掉豆汁兒的名氣,忘掉一切妖魔化豆汁兒的文章,放空自己,心無雜念。在豆汁上桌之後,輕輕地聞,不要湊上去大口聞,拿出少年面對初戀的羞澀怯懦,記得喜歡是放肆愛是剋制。終於鼓起勇氣,喝下第一口的時候,要想像成一場舌頭和豆汁的舞蹈,去理解它,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在你的舌尖綻放。當嚥下之後,別急著喝第二口,別急著評價,閉上嘴巴,靜靜地感受它的餘味,感受空空的口腔中留下的寂寞。相信我,放下成見,你也會愛上豆汁兒的。我老婆總是開玩笑,說我是個老北京人,不過是在別處寄養了18年。其實出生地是沒辦法選的,但是生活的城市是可以選的。每個城市都有她自己獨特的氣質,比如帝都、魔都……我很喜歡帝都的氣質,卓爾不羣接地氣,真誠溫暖不做作。雖然沒有江南富庶,卻也自有一段溫暖歲月在心間。今天老婆說讓我寫美食,我說我美食之中獨愛豆汁兒,她問我會用怎樣的標題寫?我說:「老北京豆汁兒,初戀的味道」。老婆甚是滿意,於是就有了此文。本想吐槽那些各種「甜如初戀……」之類的廣告詞,但仔細想想,其實初戀一定是甜的嗎?過期愛情的酸臭,向現實妥協的酸澀,喝完後面對空碗的回味,離家千里的懷念,可能也是初戀的味道吧?最後貼一首《老北京變了》歌裏唱道的:見天兒清早鬧心的叫賣聲再也聽不見豆汁兒焦圈兒也不再是您的早點……老北京的文化遺產還剩下多少呢你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咱們什麼都有了但是卻丟了老北京的生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