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布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而关于布鞋的各种美丽传说也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如今,布鞋正在时尚转身成为“中国鞋”的代表,而正蹊堂的创始人朱江,也在为弘扬和传承布鞋工艺与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正蹊堂布鞋,最早源自道光元年

  关于正蹊堂鞋铺的故事,朱江也是从奶奶那边听说。

  道光元年间,朱江的祖先朱文玉还是一个小医徒,在前往蜀地买药的途中,不慎遇到暴雨导致车毁人伤,在雨中昏迷数日。当他醒来,双脚却早已霉烂发炎,幸好包袱里还有一双母亲做的布鞋,他便忍痛穿上继续赶路。

  幸运的是,几天过去了,他的脚伤不但未恶化,还奇迹般的痊愈了。他细想之下,应该是采药时顺道给母亲捎回的上好麻椒和中药浸泡过的鞋子起了作用。

  咸丰八年,太平军攻入婺源,左宗棠率军镇压,但迫于婺源潮湿的环境,士兵们足疾多发,寸步难行。朱文玉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参考“韩湘子煮袍鞋法”,以麻椒为君,辅以茯苓、贯众、细辛、防风等中药,煎汤煮布。士兵们穿上新鞋后,恢复如常,战斗力大增,并取得最后胜利。

  到了咸丰十一年,朱文玉之子朱履丰弃医从商开起了鞋铺,秉承祖训“正书不易写,正人不易为,而欲正人又当以正蹊为先”,取名“正蹊堂”。做出来的鞋不霉、不臭、无脚疾,人送雅号“麻椒鞋”,一时间享誉徽、赣、浙地区,而到光绪年间逐渐势微直至被后人遗忘。

  朱江身为朱熹的第三十八代世裔,一直都铭记这个关于“药鞋”的故事。

  在温州闯荡多年,小有所成后回到江西婺源,因为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这份热爱,并注册了“正蹊堂”、“麻椒”两个品牌,也正式开启了“为华人做好鞋”的传承之路。

  投资过亿,在布鞋制作上乐此不彼

  中国传统布鞋一直以来就以舒适、轻便、智慧为象征,即使浮躁的生活背后,布鞋也能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致力于中国高端布鞋的正蹊堂,将成熟的制作工艺技术与独特的美学体系相结合,其中,单纯的制鞋工艺就多达200多道。

  在鞋面用材上,精选缂丝、宋锦等为面料原材,工序繁复,工艺结合难度高。作为目前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织造工艺,缂丝寸丝寸金的民族智慧,透出的是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是一项千金难买的历史文化。

  内里的纸也是根据传统的古法造纸技术进行研发生产,经过中科院检测,其材质成分与南宋的宣纸成分是一样的。朱江觉得很庆幸,因为自己又为传统工艺的弘扬和传播出了一份力量。

  对于鞋盒,朱江也希望能够将江西的竹编进行充分利用,相比去浙江购买机器竹编鞋盒,自己手工编织的成本至少是两倍以上。

  他说,“如果我去购买,那家乡做竹编的篾匠将会越来越少,甚至再过几年,就会连这份技艺都消失了,我觉得我有责任去保护好它们。”

  “其实,我们的布鞋制作成本很高,不论是竹编鞋盒,还是缂丝、宋锦面料,以及宣纸等材质,这些都是通过人工完成,而且很多好的材质还很稀缺。”

  “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做,因为它们都极具传统文化代表性,目前在国内做布鞋这件事情上,我们已经投入了1.7个亿,目前为止还未盈利,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值得。”

  为了进一步提升布鞋文化的推广力度,正蹊堂相继在北京、上海、江西等繁华地带开启了旗舰店,为更多需要传统布鞋以及对传统工艺感兴趣的人提供更直接的交流沟通平台。

  想留住老祖宗的东西,向传统致敬

  目前,朱江管理着近5000号人的正博集团,但是生活上却还是非常朴实、简约。

  他习惯穿着中式的棉麻布衣,在空闲之余,听一听传统音乐,并且对中国古琴情有独钟,并师从中国琴界泰斗吴钊先生。

  “我觉得生活中的乐趣,除了体现在物质上,心理层面也很重要,特别是对老祖宗们留下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保护和传承。”

  以产品为中心,是朱江一直强调和践行的。在他看来,文化传播的方式,没有能比买卖和使用来的更直接。

  “好的产品,是会自己说话的,它是有灵魂支撑的,我觉得正蹊堂的布鞋就是一个精神符号,向人们诉说很多关于文化的故事。”就像他将名贵中药融入手工皮纸做成的鞋撑、将古代花鸟和祥云等图案融入鞋面一样。

  不仅在布鞋上如此,在中药、农副产品、文化、传统技艺等领域,朱江也都有涉及,他的梦想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让文化断层,不让那份传统记忆磨灭,用余生的时光,依托中国布鞋这个特殊的载体,向传统文化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