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哥回答。56式衝鋒槍的來歷56式衝鋒槍是我國根據前蘇聯的AK-47/AKM仿製的武器。1951年根據中蘇友好條約,在我國的要求下蘇聯提供了AK47步槍的全套圖紙,以及樣品,機械設備。我國開始仿製工作,1956年開始定型,命名為56式衝鋒槍。和56式衝鋒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仿製SKS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仿製RPD的56式輕機槍,統稱為56式槍族,或56式自動步槍系列。

56衝鋒槍量產後並沒有全員配置,而是先配給步兵班中的正副班長。一個步兵班的配置為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輕機槍。連排的配置加入「40火」。56式衝鋒槍名稱的由來,我國軍隊喜歡賦有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衝鋒槍的名字響亮,賦有戰鬥氣息,在部隊中受到戰士們的喜歡。再者,我們傳統上把這類自動武器習慣性的通稱為衝鋒槍,因此,衝鋒槍稱呼也是對傳統習慣的繼承。

就是以後的81式,95式戰士們還是稱為衝鋒槍,沒有人去稱呼它們是突擊步槍之類的術語。另外就是簡單,衝鋒槍在部隊的傳統習慣已經深入人心,也歷史悠久了,戰士們更是把它們賦予簡稱,如56沖,56半,56機,81槓,95沖等等。其實無論是突擊步槍還是衝鋒槍就是個名字而已,習慣性的稱呼聽著順耳,說著不繞嘴就好。

56式自動步槍的使用情況和AK47的區別。為步兵班提供短距離內的火力壓制和火力支援任務。通常56式衝鋒槍在防守作戰中為步兵班提供中近距離的火力壓制,進攻作戰中為步兵班提供快速連續的火力支援。和56式班用輕機槍一起構成步兵班的支撐火力。作戰中的班長,副班長是步兵班的戰鬥骨幹,可以運動指揮作戰。這也是衝鋒槍的由來。56式並沒有一味的仿製,而是有所改進,如機匣,就採用了衝壓式的工藝,準星的護圈採用的圓形而非AK47的半圓開口式,槍託為做了修改。刺刀為三菱形的固定式刺刀。這是因此我軍非常重視拼刺刀訓練,那個時候叫「刺刀見紅」的精神。56式衝鋒槍還有一型是56–1式,這款槍是槍託可以摺疊式的,沒有刺刀,是偵察兵的專門步槍。總之56式衝鋒槍是一款性能優秀的單兵武器,其數量非常龐大,超過了AK47的裝備數量。衝鋒槍的稱呼是傳統,習慣,精神的代名詞,受到戰士們歡迎。

以上是個人的觀點,歡迎指正,(圖片來源網路)


所謂的56式衝鋒槍,是在前蘇聯提供AK-47樣槍、全套技術圖紙,以及關鍵生產設備的基礎上,由中國軍工自行生產裝備的一把制式步兵自動槍械。

由於此槍採用和AK-47樣槍相同的7.62毫米口徑,30發彎彈匣供彈,發射的都是中間威力步槍彈,事實上是一把妥妥的自動步槍,但在中國卻莫名其妙地被命名為56式衝鋒槍。

關於把原本就是步槍的56式被命名為衝鋒槍,我們軍羣的創作者兔哥42948給出的理由是,衝鋒槍的名字響亮,富有戰鬥氣息,在部隊中受到戰士們的喜歡;再則,我們傳統上把這類自動武器習慣性的通稱為衝鋒槍。

此說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作為軍迷個人認為,是由於中國軍工的認知有誤,才會將其命名為衝鋒槍,在他們眼中步兵手中能連續發射的槍械,除了輕機槍和20響駁殼槍以外都是衝鋒槍,在當時根本就沒搞清楚步槍和衝鋒槍是以發射不同的子彈來區別的。

正是中國軍工誤導了軍方和國內民眾數十年,直到80年代中期,81式自動步槍裝備部隊時,才將56式衝鋒槍重新命名為56式自動步槍,還了56式本來的面目,事實就是,沒必要替軍工那幫土包子藏著掖著。

不信,再將81式自動步槍命名為81式衝鋒槍,中國軍工還不被軍迷們噴死,因為軍迷通過1979年創刊的《兵器知識》等軍事類科普雜誌,都知道了衝鋒槍發射的是手槍彈,而步槍發射的是步槍彈,是區分和命名步槍和衝鋒槍最主要的依據。

所以中國軍工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在通過了81式自動步槍命名以後,才姍姍來遲地將56式衝鋒槍重新更名為自動步槍,還了56式本來的歷史面目。

其實,儘管建國以前,中國沒有獨立研發過衝鋒槍,但卻是裝備和仿造衝鋒槍最早的國家之一,20年代初,孫中山就進口了上百支50/100發彈鼓供彈的11.43毫米口徑的湯姆森衝鋒槍。

憑藉此槍的強大火力,衛隊護衛孫中山夫婦,衝出了叛兵包圍圈,登上永豐艦脫險,湯姆森衝鋒槍戰場威力,給老閻錫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於是,山西兵工廠製造了大量的晉版湯姆森衝鋒槍。

此外,德國MP-18衝鋒槍,在20年代初就已流入中國,俗稱手提機關槍和花機關,紅軍四方面軍的衛隊就有大量裝備。


這個就是觀唸的問題了,當時我國在不少武器的觀念上比較落後,後來纔有了自動步槍等這些概念,因此在當時這種AK47就被稱為衝鋒槍了。

AK47誕生後,在50年代開始進入蘇聯友好國家使用,我國就得到了AK47的生產圖紙等資料,並於1956年設計定型。但是當時我國尚無突擊步槍、自動步槍等這些概念,只有衝鋒槍、輕重機槍等這些概念,AK47的定位很類似當時的波波沙等衝鋒槍,單兵使用而且能夠自動射擊,所以這款中國版的AK47就被稱為五六式衝鋒槍,而不是五六式自動步槍或者五六式突擊步槍。

由於觀念等眾多問題,我軍的主力步槍很長時間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五六式衝鋒槍則作為一個補充。直到後來我軍才意識到了自動步槍的重要性,因此後來研發了八一式自動步槍,迅速裝備全軍使用。

不過五六衝衍生有56-C這個特殊型號,其尺寸更小,作為短步槍使用,採用20發短彈匣,而且此時我國已經有了自動步槍等概念,所以其名字改稱為56-C短自動步槍。


主要是當時我國武器思想還較為傳統,並沒有「突擊步槍」的概念,步兵的主要裝備還是傳統的栓動或者半自動步槍,強調中遠距離的精確打擊能力,而仿製的AK-47突擊步槍則作為近距離的壓制火力,其作用和衝鋒槍完全一樣,所以當時中國將這種新型突擊步槍歸入了衝鋒槍的範疇,稱作「56式衝鋒槍」。

中國並沒有經歷蘇聯那樣規模宏大的戰爭,亞洲的戰爭激烈程度遠不能和歐洲戰場相比,所以在增強步兵單位的火力方面沒有像蘇聯那樣有著深刻的認識。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步兵由原先的栓動式步槍換裝成半自動步槍就已經是步兵火力上的大大提高了,全面裝備56式衝鋒槍不進意味著部隊彈藥的消耗將成倍增加,更加重要的是意味著中國放棄了步兵中遠距離上的打擊能力,這並不符合當時的中國步兵作戰思想。

當時的中國軍隊仍舊是以步兵為主的部隊,不同於蘇聯軍隊已經開始全面向機械化邁進,蘇軍的步兵師在陸軍中的比例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裝備大量車輛的機械化師,強調機動作戰,這就需要蘇軍步兵具有強大的火力,攻防快速轉變的能力,大量裝備突擊步槍將有效減少步兵對於傳統的機槍的依賴,真正做到可以隨時發起進攻。

隨著中國經歷了數場自衛反擊戰,面對對方普遍裝備突擊步槍的情況,我軍步兵仍舊以半自動步槍為主的火力配置已經大大落後於對手,不能滿足實際的戰爭需求,於是開始為步兵全面裝備56式衝鋒槍,其定位也不再只是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而是全面提供中、近距離的火力,衝鋒槍的概念已經不再適合,突擊步槍的理念開始被我軍所接受。


我國那個時期還沒有真正理解突擊步槍的概念,習慣性的把可以連發射擊的武器稱為衝鋒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