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我还没有小孩的时候,友人为了他女儿是否要上双语幼稚园或一般幼稚园而苦恼时,曾经问过我的意见.这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他真正烦恼的是:孩子到底该不该开始上英文课?.由这几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孩子来看,孩子的英文好坏跟是否提早学其实没有很大的关联,但英文的发音就似乎真的有所差异,愈早学,孩子愈容易精确地去模仿中文中所没有的发音及英文特有的语调.

既然发音是提早学的关键点,我记得当时我给他的建议为:上一般的幼稚园就好了,而英文的部分可以请个外师来上家教课.我的理由为双语幼稚园的英文课大抵是一周1-2小时,师资也并不一定是外籍,而有些中籍老师的发音标准度又有待商榷,又一班的孩子人数由8-15人不等,每个孩子能被分配到的时间真的很少.总觉得花了大钱(一年学费动辄10万上下)但学习英文的成效却未必很好.

而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为了让孩子也能有接触到英文的机会,我们所做的其实和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不外乎就是听听,唱唱英文童谣,读读英文绘本,偶尔让孩子看看英文发音的卡通...之类的.真正让我兴起帮孩子找外籍老师的念头,其实是看到身旁也一样如此做的朋友们的孩子到达3-4岁后对英文所产生的排斥感所影响.这些孩子们所表达的不外乎是"请不要对我说这些除了电视和CD之外,我从来都没听过的话".想来也是,当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不就是为了要和我们沟通,甚至是学著用我们才听得懂的语言来告诉我们他的需求吗.对这样小的孩子而言,如果现实生活中并用不到这些语言,爸爸妈妈就算有时和他说英文,他大概也会要求爸妈讲一般人所讲的话吧.

就在老大一岁半左右时,听一位PG的妈妈说起"英文小耳朵"这个课程.它正好符合我的想法,请一个外师来帮几位年龄相同的宝宝们上英文课.只不过课程流于制式:买教材,跟著进度上....所以我们上了几次就停了.

我很喜欢"英文小耳朵"这样的说法.(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但我理想中的"英文小耳朵"课程并不是真正的一堂课,只是很单纯的希望能有一位母语为英语的人,在每周固定的一段时间来为孩子唱唱歌,念念故事,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而从这样的互动当中听到英文的用语,学著用老师才听得懂的话来沟通.

所以我找了几位和我有同样年龄宝宝的妈妈们一起上课.每周每位妈妈都带来1-2样孩子们的玩具或书,孩子除了玩自己的玩具,也玩别人的玩具,而老师就是带领他们一起玩的人.一开始妈妈们还需要在旁边陪伴,渐渐地妈妈们默默地退到远远地角落,而一年半后的现在就算是妈妈早已离开了现场,孩子都未必会发现.

从Ethan主动在老师发饼干的时候说"May I have one?"开始,我就已经看到了我要的成效了(他已经开始学习使用"英文"这个工具).有一天他问我:Katie老师和我们讲的话不一样,是不是?我回答:是不一样,她说的是英文,我们说的是中文.Ethan说:电视上的Dora和Mickey也是说英文,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英文?和我们讲的不一样呢?我回答:有些人只会说英文,所以你对著他们也是要说英文,他们才会听懂你在说什么.Ethan回答:所以你都跟katie 老师说英文,这样她才听得懂吗?.三岁的Ethan已经发现了英文和中文的不同了.

虽然有很多的学者专家并不赞同孩子这么小就学英文,有一个论点是年龄愈大,学习外语的速度比较快,因为母语的基础愈好,愈有助于外语的学习且这么早学,真正看得见差异性的也只有发音.英文要好,也绝对不是只会说而已.到底该不该这么早学,我觉得还是要看父母本身想要的是什么及如何看待学习这一件事.对我来说,孩子是该学会说英文(而且发音很重要),就像他们也该学会说他们的母语一样.所以我主动的帮他们创造了一个需要使用到英文的环境,在他们这样小的年纪,我只希望他们能体认到"英文"是一种在某些情况下和人沟通的一种工具,是用得到的一项技巧.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动机,现在只是学会说,等到学龄后才开始正式的学习,就像我们不也是这样学习国语的吗.

学习英文的这条路很长,如果没有动机很难持续.我们的"英文小耳朵"没有学拼音拼字,其实应该是说根本就没有在学东西,孩子就是和老师玩,从玩中及读故事中培养了他们的英文耳朵,因为有需求-要吃饼干,要玩不同的玩具-而开始学会说.而这就是我们在玩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