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悬念电影中最复杂的神秘谋杀《电话谋杀案》

来自专栏电影日记4 人赞了文章

本片改编自弗雷德里克·诺特的舞台剧,于1954年完成。正是这部作品,将金发碧眼的美女格蕾丝·凯利推向希区柯克系列电影最佳女主角的位置,同时也是希区柯克事业上的一个标志。向来中意漂亮女演员的希区柯克这样评价格蕾丝·凯利:「她是一个外表冷若冰霜的金发女郎,内心里却欲火熊熊。在这部戏中,没有任何人比她更能胜任这个主角的位置,她细腻、丰富的面部表情,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呈现得惟妙惟肖。」而男主角托尼那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丝微笑也是该片增色不少,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是1945年凭借《失去的周末》一片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雷·米兰德。虽然评论界仍对这部影片存在些许争议,不过它还是以自身极具精神分析和戏剧性的情节,跻身于时代经典的行列。

影片巧妙的布局、离奇的结局足以让它名留电影史册。伴随著设计与反设计、假定与反假定的层层陡转,编剧高超的写作技巧、导演出神入化的导演功底向无数观众尽显无疑。评论家一直认为,这部影片让希区柯克的导演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在现代,这部影片也是那些投身于悬念电影导演必不可少的绝佳范本。

在影片开头有一大段繁冗的阐述说明,咋看之下似乎削弱了希区柯克的个人艺术特色,但事实上,著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剧情的完整和周密,反而成为了风暴般的悬念袭来前的短暂平静。说起本片最精彩的片段,当然不能忽略谋杀开始之前的那场戏:巧妙的计划,急速的变化,两者之间冲突横生,幽默之中尽显艺术张力,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著希区柯克的深厚功力。在最后的翻案阶段,精彩倍出却又好不牵强附会,堪称电影构思的经典。整部影片中,希区柯克对于谋杀只提供了关键、干练的细节举措,恰到好处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由于改编自舞台剧,希区柯克刻意在本片中保留了浓厚的舞台气氛。整洁的场景和集中渲染的手法,是希区柯克渲染舞台气氛的两件法宝。拍摄地点始终在那套公寓,除了宾馆和汽车,剧组对外景的拍摄减少到极点。普通的材料在希区柯克的手中勾勒出一幅幅令人亲切动容的画面;背景在简洁中彰显的丰富主题在同类电影中少之又少。

当然,高明的镜头运用一直是欣赏希区柯克电影必不能忽视的亮点。本片首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立体摄影技术拍摄,所有的镜头都显得干净简洁,与精心设计的对白相互衬映,力图把主体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所有的电影拍摄技术中心,立体手法可大大增强空间感和距离感。拍摄过程中,剧组人员对重要的布景度做了灯光处理,场景的设置颇有纵深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剧中事物给观众造成猛扑过去的感觉,然而,立体电影有一个弊病:在普通银幕或家庭放映时会显得拥挤不堪,只有在立体银幕上放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此外,希区柯克在该片中采用了变现主义对光影的处理方法。比如在法庭审判的那场戏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常规法庭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一个规定不变的近景,只有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背景上光影阴暗以及色彩浓淡的变化。在众多同类电影中,为了虚化环境,导演往往借用光影和色彩达到效果。虚化背景,不但能建立一种「电影时间」,而且对情节前后的连贯性能有一个融洽作用。「电影时间」一般相对「实际时间」而言,极能考验一个导演的摄影和剪辑功底。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696574935429120

细心的观众欣赏影片时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特点,女主角格蕾丝·凯利的服装变换很有规律:随著剧情的推进,她的衣服颜色由影片开始的明亮欢快逐渐加深。剧情的需要固然是一个因素,但希区柯克的真正用意或赋予这种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