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齊雲軻

  孫可望、李定國,皆爲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八大王張獻忠衆多義子中的一員。作爲並肩作戰的生死兄弟和戰友,本該同心同德、努力合作,爲何最後竟然針鋒相對、反目成仇了呢?

  一、經營西南

  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一般都喜歡收養義子,而且有的人收養的還不少。像張獻忠,就收養了不少義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

  作爲義子,孫可望他們比其他人更能得到張獻忠的器重,張獻忠對他們也寄予了厚望,關鍵時刻總是會想着他們,重用他們。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可以說,張獻忠的大西江山有一半是義子們爲他打下的。後來,在四川大西國內,軍政、朝政又多是義子們幫他打理,讓他省心不少。就是到後來,張獻忠猜忌成性,一味濫殺無辜,也是幾位養子極力勸阻,才少殺了許多人。

  大西國大順三年(1646),張獻忠在四川已經無法立足,只有退出成都,另外開闢戰場,建立新的根據地。這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獻忠於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殺,大西軍頓時大亂,損失數萬人,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帶領殘部逃走。

  孫可望等人帶領的大西軍餘部於次年(1647)正月攻克貴陽,從此進入雲貴地區,開始經營他們的抗清基地。

  正在此時,雲南恰逢土司沙定洲之亂,明朝世世代代鎮守此地的黔國公沐天波被迫逃出昆明城。大西軍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主動進軍雲南,趕走沙定洲,獲得了沐天波的信任,許諾聯合明朝一同抗清。

  掌控了雲貴兩省後,孫可望、李定國開始大力經營開發西南地區,建立了地方政權,實行有效統治。

  二、聯明抗清

  大西軍在西南地區苦心經營數年後,已經很見成效,使雲貴地區成爲亂世中的一塊樂土,安居樂業,物產豐饒。

  爲了替義父報仇,也爲了兌現向沐天波許下的諾言,孫可望決定聯明抗清。在聯明抗清之前,孫可望決定派人到永曆帝那裏請封,就是請永曆小朝廷冊封他爲秦王。

  張獻忠被稱爲西秦王,孫可望請封秦王,意思是自己纔是張獻忠的合法繼承人,地位比李定國、劉文秀高。孫可望想以此來擡高自己的地位,進而壓制李定國、劉文秀。因爲之前,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的地位是相等的,只不過孫可望年齡大,大家尊稱他爲大哥而已,其實另外三兄弟各有自己的軍隊,孫可望最多相當於一個盟主而已。若是請封成功,孫可望的地位無疑會提升許多。

  戰場上尚未取勝,孫可望的私慾已經開始了蠢蠢欲動,這是非常不利的一個開始。好在,永曆帝並沒如其所願,只給孫可望一個公爵:景國公,並賜名孫朝宗。同時,李定國、劉文秀被封侯。後來幾經波折,又過了幾年,孫可望才如願以償當上了秦王。

  孫可望想借請封壓制李定國,李定國又不服氣,二人之間矛盾日益激化。一次,在演武場上,孫可望未到,李定國便下令升起了“帥”字旗。孫可望後到,不滿道:“我是主帥,主帥未到,誰敢升帥旗?”得知是李定國後,孫可望勃然大怒。劉文秀爲李定國求情,孫可望不允許,非要打李定國一百軍棍。

  李定國大怒:“誰人敢打我?”後在衆人的勸說下,李定國捱了軍棍,勉強顧了大局。打完以後,孫可望又抱着李定國哭起來了。

  孫可望的惺惺作態,騙不了李定國,二人之間從此便產生了隔閡。

  永曆六年(1652)七月,李定國率軍攻克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據守的桂林城。孔有德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殺害妃妾,焚燒珍玩,然後自焚而死。明軍很快幾乎收復了整個廣西。

  這年十一月,李定國又在衡州擊斃清朝敬謹親王尼堪,大敗清軍。

  “兩蹶名王”以來,李定國的名聲大噪,蓋過了孫可望的勢頭。孫可望坐不住了,他的妒忌心作祟,無法容忍李定國的威望高過自己,“不欲定國之成功,而思陷之敗死”。再有戰事,他就密令自己的部下悄悄撤走,故意破壞李定國的進軍計劃,唯恐他再打勝仗立功。

  一邊是,李定國在戰場上苦戰清軍,逐步打開局面,爲抗清復明事業做出了不凡貢獻;一邊是孫可望利慾薰心,一心要壓制李定國,讓永曆帝禪讓皇位給自己。孫可望連自己的國號都想好了,叫後明。他就等着永曆帝禪位,自己好圓皇帝夢呢。

  但是,永曆帝也不是坐以待斃的傻子。永曆帝想方設法聯繫到李定國,讓他救駕。李定國看到永曆帝在危急關頭想到了自己,十分感動;他對孫可望的不臣之心早已洞悉,就決定迎接永曆帝回雲南。

  聽說李定國要去救駕,孫可望惱了,派白文選火速趕到安龍府,接永曆帝到貴陽。但是,白文選卻對別有用心的孫可望不滿,一路上走走停停,故意給李定國留下時間去救駕。

  三、同室操戈

  永曆十年(1656)正月二十二日,李定國率軍到達安龍府,見到了永曆帝。三月,永曆帝在李定國的保護下,來到了昆明城,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

  李定國接駕永曆帝到昆明城,被永曆帝晉封爲晉王,劉文秀爲蜀王,皆與孫可望地位一般,徹底惹惱了孫可望。

  孫可望的皇帝夢還沒醒,這邊李定國已經救走了永曆帝,這樣非但自己做皇帝難上加難,即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成了。他決定用武力向膽敢挑釁自己權威的李定國報復。

  永曆帝、李定國主動向孫可望示好,將其留在昆明城的家眷護送回貴陽,並以永曆帝的名義對孫可望大加賞賜。但是,這些已經打動不了孫可望。孫可望的目的是當皇帝,不是做一方諸侯。

  永曆十一年(1657)八月,孫可望在貴陽誓師,親自率軍十四萬向雲南進發,爲了自己的私慾,打響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內戰。

  九月,孫可望與李定國的軍隊在雲南曲靖相遇。白文選與馬進忠、馬寶等人商議,認爲孫可望挑起內戰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爲,決定反戈一擊,擁護永曆帝。

  白文選等人想方設法與李定國取得聯繫,相約舉事。孫可望一聲令下,正準備一舉消滅李定國,進昆明城擒獲永曆帝,然後自己做皇帝呢,誰知自己的軍中卻出了叛徒,向自己開戰。白文選等人在軍中高呼:“迎晉王!迎晉王!”

  孫可望的軍隊頃刻間倒戈,一同殺向了他的行營。孫可望大驚失色,又惱又怕,只好率軍逃回貴州。

  留守貴陽的馮雙禮見孫可望狼狽而歸,就勸他趕緊跑,免得被李定國捉住。孫可望在前邊跑,馮雙禮命人在後邊喊:“晉王來了,晉王來了!”嚇得孫可望恨不得脅下生雙翼飛起來,也顧不得什麼狼狽不狼狽了。

  孫可望逃跑途中,路過自己的部將據守的城池時,要求他們開城,竟然無人答應。衆叛親離的孫可望羞惱成怒,最後選擇了降清,希望藉助清軍的力量爲自己報仇,把丟失的面子拾起來。

  孫可望降清,對清朝政府而言,簡直是欣喜若狂,順治皇帝派人將其護送回北京城。順治皇帝親自接見孫可望,多次賜宴招待他,並晉封爲義王。

  孫可望在清朝的受寵,是以出賣南明政治軍事機密做代價換來的。在他的賣力“幫助”下,清軍很快向雲貴地區進軍。明清雙方相持多年的地區,竟一朝被清軍攻克,明軍全線潰敗。

  永曆十三年(1659)正月,清軍進入了夢寐以求多年的昆明城,永曆帝被迫流亡緬甸,南明大勢已去。

  四、孫可望的結局

  在南明勢力逐漸退出政治歷史舞臺時,孫可望的利用價值也越來越小了,清王朝對他的“尊重”也逐漸打了折扣。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閏三月,有人告發孫可望放高利貸。雖然放貸取利這事兒在當時社會再普遍不過了,但是清王朝還是切責了孫可望一頓。

  順治十七年(1660)六月,處境愈發不利的孫可望上書,“請求”辭去義王封爵。順治皇帝沒有同意,只是做了表面文章,假意安慰他一番。

  這年十一月二十日,孫可望跟着清朝的王公貴族們一同去打獵。這獵正打得起勁時,不知從哪裏射出了一支箭,射中了大清王朝的義王爺孫可望。

  大名鼎鼎的大清王爺孫可望竟然就這樣被當成獵物給“誤傷”,死了。

  永曆十六年(1662)六月二十七日,在中緬邊境地區仍然堅持抗清的李定國在得知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殺害後,痛哭流涕,絕望而死。

  至此,孫可望、李定國都已經故去,被載入了浩浩青史。他們的是非功過,只有任由後世評說了。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七十餘萬字。閱讀悅讀平臺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河南省孔子學會會員,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解讀成語“老馬識途”

  《紅樓夢》裏襲人對賈寶玉“約法三章”,讓她成爲大神級人物?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