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堪比岳飛,其軍事才能確實比較強,可以號稱當時的一代戰神。但是明末已是千瘡百孔、積重難返,即使有李定國這樣的人才在,也無力回天了。

具體的原因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國庫空虛,無財力支持李定國。

明末內外交困,起義軍與關外的後金內外夾擊,朝廷連年用兵,而且加上天災,饑荒,人禍等,耗費了大明所有的國力,國庫消耗一空,最後基本都沒有錢打仗了。百姓太窮了,後來南明永曆帝的小朝廷,基本連稅收都收不上,小朝廷的開支、用度還要李定國支持。

所以,南明根本無法支持李定國的後勤補給,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定國還能打許多勝仗,保南明朝廷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二、南明皇帝的能力不夠。

南明小朝廷的皇帝,是被大將擁立的,只要是皇室後裔就行,其他方面基本不看。所以南明的皇帝才能平庸,能力不夠,政治素質也不夠,不能整合各方面的權力,使各將領之間擁兵自重,不聽朝廷指揮。

三、各將領之間不能同心協力、矛盾較大。

南明時期,也湧現出了一些有能力的將領,比如李定國、鄭成功等,但是各將領之間擁兵自重,矛盾較大,不聽朝廷指揮,不能同心協力,一致對外,有時還互相彈劾。

所以李定國一人再忠勇,能力再強,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獨木難支啊。

四、民心盡失,沒有百姓的大力支持。

明末各種天災人禍,人心渙散,民心盡失,南明小朝廷更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還有明末許多將領紛紛投敵,倒戈相向,對付南明,比如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

綜上所述,基於以上原因,南明已是無力回天了,李定國也已經儘力了。


明朝末年統治階級集團整體腐敗文武精英喪失氣節,投降滿清,效忠滿清。而廣大人民抗清將近20年,中下層官員,農民軍將領抗擊滿清又將近40年。明朝末年除了天災人禍內訌,主要就是反清力量,內部不精誠團結,爭權奪勢。這才為滿清反動政府及其漢奸走狗各個擊破提供有利時機。明朝後期的中流砥柱,都是農民軍和中下層廣大人民在這個體制里沒有得到好處的。如果精誠團結沒有內訌,明朝後期至少有3~5次的翻盤機會其中大順軍北伐,大西軍北伐,鄭成功北伐都有可能將滿清殲滅。可惜呀,明後期這三股主要的反清力量始終沒有形成合力,否則滿清早滅亡。2019-4-1:22:00如果沒有大明的天災人禍沒有黨爭,沒有派系權力之爭,…沒有內鬨!沒有漢奸走狗文痞幫閑,如范文程,孫之懈,吳三桂,洪承疇等敗類出謀劃策,甘當狼牙走狗,10個滿雜集團也不可能竄入中原,更可不可能篡黨奪權。2019-4-5:11:10

300年來流不完的英雄淚,!

公元2019年4月5號清明節為英勇的抗擊滿清反動政府而犧牲了民族英雄李定國們,李來哼…默哀!抗擊滿清政府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南明乃至大明王朝的滅亡,我一直認為根源在於階級力量的消亡!

任何政權的建立,一定是有階級力量在支撐,而階級力量源於經濟基礎,經濟基礎的核心紐帶則是制度體系。

大明的制度從朱元璋廢除宰相開始,從頂層設計就限制了大明的制度發展。廢除宰相看似根除了封建王朝的千百年以來的制度,實際上還是沒有脫離王權與皇權的鬥爭,這裡從後面的首輔內閣即可窺見。

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取消異性封王,只允許老朱家的人封王,這在初期倒是沒什麼,但隨著子子孫孫的繁衍,封王越多,這就導致與其他非皇族地主階級產生矛盾,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皇家明顯佔了大便宜。

長期積累下來。階級之間除了與民眾的矛盾,還有皇家與其他地主階級的矛盾。王安石看到了這個問題,張居正也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開始變法。但是表面上變法是抑制土地兼并,實際上是緩解統治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動搖了皇家的權益。因此,註定了變法只能以失敗告終!

回到前面,大明朝的制度從頂層設計就限制了發展,經濟財富逐漸向著皇家聚攏,反之社會經濟逐漸衰落。這裡從崇禎皇帝的內庫只需撥出十分之一就能支撐遼東戰場半年,就能發現,老朱家是真有錢。

你老朱家越來越有錢,我們越來越窮,這還得了?所謂得不得人心,並不是普通民心,而是統治階級的中上層力量。大明朝失去的正是這部分力量。

這部分力量是主流力量,清軍入關,光靠6萬八旗精銳怎麼可能統治全中國?滿清靠的正是這部分投靠過來的中層階級力量,逐漸蠶食,以漢治漢。中國人殺起自己人來從不手軟!

南明政權,表面上看是內部鬥爭嚴重,爭正統,爭權利,實際上只不過是地主階級們的最後掙扎,老朱家只是傀儡,他的統治基礎要麼在為自己(南明各軍事派系),要麼就投靠滿清。

所以,南明註定悲催,註定滅亡。李定國雖有天縱之才,也無力回天。


大江東去浪千疊,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雖然現在的歷史書因為民族和諧原因,不怎麼宣傳李定國,但他仍然稱得上英雄。百年後,革命黨在雲南起義還不忘喊出:使吾滇人,勿忘李定國!來進行反滿興漢的宣傳。可見無論成敗,英雄始終是英雄。

至於無法扭轉大局,還是因為不團結的原因吧。因為內耗削減了實力,永曆小朝廷動不動就想逃,官員除了貪污就是自己保命。當時的李定國的所佔據的地理位置已經無法堅持長期抗清,覆滅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李定國忠心耿耿,一直堅持。兵敗磨盤山後,清朝進軍湖南貴州雲南基本沒怎麼打仗,後期李定國的策略有些失誤,更重要的是大家對抗清已經失去了信心,之所還堅持,主要還靠李定國的威望。李定國一死,他所領導的抗清勢力,很快就散了。

其實兩蹶名王的戰役打的雖然精彩,但未能達到更大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漏洞,而正是這個漏洞,導致了以後的事情發生。

我不禁想到了瞿式耜。瞿式耜獨守桂林城,明知守不住,可還是寧願與桂林城共存亡。不為別的,只為死在南明小朝廷滅亡之前。他不願看到南明小朝廷滅亡,對於一個具有愛國情懷的理想主義來說,夢想的破滅要比活著更難過。從容赴死也是一種情懷。


歷史是人民寫的,決定歷史的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明朝腐朽,覆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當然歷史也需要英雄,但英雄只能順應歷史的滾滾洪流。


明朝朱元璋家族瘋狂壓榨天下百姓近三百年,而且幾乎得罪了當時所有階層。明王朝這個品牌在當時就相當於前幾年的三鹿集團,信用已經嚴重破產。脫胎於朱明王朝的南明,也背負著品牌原罪。試問,誰有能力重新立起三鹿?


李定國是南明一位智勇雙全,驍勇善戰的民族英雄。只不過他後來因為聽到南明滅亡的消息而悲憤成疾,十幾天後便離開了人世。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趨勢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家一姓可以治天下,但沒有永遠的一家王朝。當時的覆滅已經是不可挽回的了,終究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一人之力,終究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南明氣數已盡,大清入住中原一統中國是大勢所趨,李定國雖是戰神也打過不少讓清廷震驚的勝仗,奈何在滾滾歷史長河中李定國又能掀起幾片浪?


國家氣數已盡,滅亡已經到了骨子裡,不是一兩個人所能左右的,而且當時的天下已經接近全部落入大清朝手中且初步統一,民心基本穩定,而南明兵微將寡,將帥不合。已經無力回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