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本科在讀,正在做語言方面的畢業論文,看著小夥伴兒們一個個都定了題,自己還定不下來,真的在懷疑是不是有的人不適合做科研啊惆悵


沒有適不適合吧,只有喜不喜歡。如果你打心底里不認可自己做的東西,不認為在這個方向能做出來東西,那再適合也沒有用吧,整個過程都抱著負面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科研,當然是很難很折磨的。當然可能有一些比較有天分的人能在短時間內就能領悟到更多的東西,能有新奇的想法。但是其實上天是公平的,有的人想法比較好,但是實踐的能力可能就會弱一些。科研中有無數個會自我懷疑的階段,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是科研還是別的事,都沒有絕對的適合不適合吧。就像婚姻,這個比喻可能有點扯的遠,但是確實是,真的有一段完美的婚姻有兩個人是天生的一對嗎?不都是兩個人不斷的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調整,不斷的尋找平衡的一個過程嗎?但是即使是內部的因素已經調整好了,誰能夠保證就能一帆風順呢?外部的因素也會帶來很多坎坷。所以不用惆悵,這是一種正常的心裡階段,每個人都會有的。選了一條路,相信自己,用心去走就好了,加油!


謝邀。我覺得肯定有人不適合搞科研,最合適搞科研的是那種死腦筋的。你可以自我評估一下,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你是選擇迎難而上,還是退縮搞別的呢。有沒有那種不到南牆不回頭的決心呢,如果有,我覺得適合搞科研。我覺得這種性格不是學習來,是與生俱來的~


有意識就是能做科研,有創新就是能做科研,有發現就是能做科研,善於提出問題的人就是能做科研人,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存在有人不適合搞學術。

我也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嚮往那種讀書人的生活,但是讀書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若為了工作而從事學術事業,那不能用適合不適合來衡量,畢竟養家糊口,更多的是事業的責任心。還有一種是真正喜歡某個領域,有一種不究不爽,不吐不快的感覺,對於他們研究學術是一種熱愛,這才是適合。

如果還年輕的話,還未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如果有志於學術這條道路,還是有希望的。畢竟我心甘情願走向這條不歸路。


我覺得拿論文題目定不下來就斷定自己不會搞科研真是太以小見大了。

本科論文其實挺水的,定不下來只是你自己沒有好好沉下心去研究,或者對自己的定題一直沒信心,反覆修改都不滿意。最好和導師多溝通,或者去知網看看,模仿別人的定題。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做科研。首先,搞科研需要紮實基礎,必須掌握前人的研究並且自己能有新的idea。其次,坐得住,能沉下心,搞科研嚴謹又枯燥。最後,還是要有天份吧,中國科研轉化率太低了,大部分人的學術其實做的很垃圾,都是為了在科研圈拿份工資混口飯吃。現在讀研一年多,見多了周圍人的論文啊什麼的,也不覺得搞學術是很厲害的事,不過也就是個行業罷了。


如果你還在讀本科,大可不必擔心。本科的知識只是你這個學科的基礎,本科的畢業論文也不用發表,算不上科研。

目前中國,也包括世界其他國家,對本科的教育要求只是通識教育,培養的是本科生綜合的學習能力。

真正的科研,要等到碩博階段。

本科定題可以找你的導師討論,相信他會給你應得的幫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