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宮春怨》是王昌齡一首著名的宮怨七絕,不僅所繪春景旖旎動人,還在寫盡失寵宮妃落寞之情外,暗含了自己懷纔不遇、未受重用的隱隱煩悶心情,數筆之下,珠玉生輝。其全詩如下: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西宮夜靜百花香」,妃嬪們所住的宮苑夜晚寧靜安謐,無聲的夜幕下只有栽種遍園的花朵幽幽散發著迷人的香氣。「西宮」代指帝王妃嬪們居住的宮殿。「欲卷珠簾春恨長」,深居簡出的宮娥本想捲起精緻的珠簾出門尋景,卻又心底飄過濃濃的哀傷、復又放下了簾子,長年無人踏足的宮門,珠簾都是不需要捲起來的。這春色越美、只能襯得夜色更長,徒增空寂惱恨便了。以「珠簾」長垂的狀態表示清冷無人上門,於文學作品中也非常多見,如李煜「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李持正「東風靜、珠簾不卷。玉輦待歸,雲外聞弦管」等,皆通過珠簾的「不卷」來傳達宮中終日沒有人來訪的空虛落寞之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總歸是無心賞夜了,卻也只斜斜無聊地抱著久無人聽的樂器,空自望著遙遠的雲後月光,悽迷朦朧的月夜下,那些婆娑搖曳的樹影裏,依稀像是看得到昭陽宮的輪廓。「昭陽」即昭陽宮,漢代名妃趙飛燕宮殿,在句中特指皇帝住所。月下春恨,如崔國輔《古意》「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如李白《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美而哀的佳句數不勝數,望不盡的月光,等不來的龍恩。

明末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曾言這首詩「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認為王昌齡寫盡了宮閣怨女的無盡「苦恨」。身無皇恩的深宮女子,花好月圓的春夜裡,除了抱琴孤獨地嘆息惆悵,什麼雅興也無法紓解她們心中無形而深重的寂寞。


問題:怎樣賞析王昌齡的唐詩名篇《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前言

這首詩用的隱喻手法,不直說冷宮之人的哀怨,而是用意象來表達內心的孤寂。

一、西宮與昭陽

西宮是冷宮,君王不來故所以夜深人靜。

昭陽宮是漢成帝寵趙飛燕的寢宮,王昌齡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長信秋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首詩與《西宮春怨》異曲同工,都用了昭陽宮來對比。

二、什麼是雲和

雲和是一個名字,既然能夠斜抱著,自然是一件物件。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雲和是山名。古取所產之材以製作琴瑟。

後來詩人多以代指琴瑟等弦樂器。唐 李白 《寄遠》詩中有句:「遙知玉窗裏,縴手弄雲和。」

三、簡析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寂靜的冷宮花氣襲人,因春恨綿綿所以珠簾未卷,斜抱著古琴,透過珠簾望見月亮,朦朧的樹影裏,隱隱約約見到昭陽宮。

一個不受寵幸的妃子,抱著琴獨坐窗前,隱隱約約看到人家的昭陽宮的燈火 ,如何不傷心呢?

四、景語皆情語

王昌齡的這首詩,後兩句只寫景,不直接點破主人公的哀愁, 的「景語皆情語」。《詩藪》中專門分析:

太白《長門怨》:「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江寧《西宮曲》:「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李則意盡語中,王則意在言外。

此為作詩的法門之一,學詩者應以王昌齡為師。

@老街味道


《西宮春怨》 唐代: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這首小詩,簡單四句,把作者的愁緒描述的非常真切。有種寫女性春閨愁怨的感覺,把淡淡的愁緒通過夜晚的景色隱隱約約的表現了出來。

作者通過寫西宮深夜的靜與花香,描繪出美景缺無人欣賞的悽涼景色,體現了失寵妃子的怨與愁,隱含著自己不受重用的傷感。

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王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陸時雍《詩鏡總論》也說:「王龍標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這首《西宮春怨》是當之無愧的。


王詩絕句中寫怨的不多,不本詩名氣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整齊丨的格律中透露出股股陰氣,把西宮春怨表現得入木三分。隱昭昭恨悠悠既是無奈又是吶喊,既期盼寵幸,又出頭無曰,只能平生只恨水長流,空嘆韶華飛逝去。有點象"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意趣。全詩遣詞工麗,對句成穩,既有物外的刻寫,又有內心的獨白,既有自身感覺,也有外觀印象,讀來使人唏噓!寫閨怨心愁,作者不是高手,夲詩名氣也不是很大,但對王詩來說,是一大突破!畢竟邊塞詩人也有柔情熱腸,也關心人們很少注意的一些怨女曠婦,而且從內心發出了對那些特定人羣的關愛,這也是難成可貴的。正因為作者既能邊陲建功立業,也能在朝定國安邦,儘管歷盡坎坷,從耒癡心不改,所以深得人心,名垂千古。不過,作者夲人的結局,也和這怨婦相似,在安史之亂中被叛軍所殺,同樣令人唏噓!


從來宮怨詩都是借喻手法,或借古傷今,或以事喻人,言在此意在彼。王昌齡《西宮春怨》也是如此。

花香怡人,卻無心賞花;春光月色,更添無限寂寞。任是花容月貌,誰人賞;懷抱雲和,又彈於何人聽;翹首以盼,怨恨如春長。

與其說是寫深宮怨夫遭冷遇,不如說寫詩人壯志難酬,懷纔不遇。

全詩心理刻畫細膩,動態傳神,哀怨婉約,卻少了大氣豁達。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西宮春怨》

唐朝·王昌齡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這首宮怨詩借寫班婕妤的故事抒發失寵者的悲哀。婕妤,漢武帝時所置的宮中女官。班婕妤,漢成帝即位時選入後宮,以美而有文才,一度受到成帝的寵愛。後來趙飛燕姊妹得幸,勢傾後宮,班婕妤自知愛衰,為了全身避禍,她主動要求到長信宮侍奉太后。長信、長門之怨,是歷代詩人經常歌詠的題材。

首句點題,「西宮」,指太后所住的長信宮,宮在西,所以稱「西宮」。帝王不來,所以言「靜」,夜靜而人獨未眠,是人心未靜,雖深宮幽處,自甘寂寞,但重簾難阻春的消息,縷縷花香,竟穿簾入幕,沁入抒情主人公的心脾。陸遊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寫一個孤獨者怎樣僅從耳聞接受春天的信息,這裡用花香入室傳送春信,則更幽細、綿邈,更見主人公那閉鎖、孤獨的心境。

春天來了,為春色所動,想要捲簾賞花,又怕無端惹起春愁。心境黯然,觸物都是愁恨,何況春天倉庚和鳴,百花鬥妍,萬象欣欣,而我獨孤悽,以哀情觀樂景,樂哀懸殊,一倍增其惆悵。「欲」,表將然,寫心裡想做而尚未付諸實行的事。因為春恨偏長,故珠簾欲掩而未卷,百無聊賴中,斜抱雲和瑟,聊以銷憂。

「抱」而曰「斜」,見彈瑟人的風情、韻致。「抱」而未彈,是因為簾內見月。這個「見」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見」相同,不是主觀觀察時眼之所見,而是心中所感,故簾幕深垂而無所不在,這個「月」,正是崔國輔《古意》中「不忍見」之月,是相思和怨情的物化,是抒情主人公不卷珠簾,意在迴避而無法迴避的春花春月。

末句「朦朧」「深」,寫簾內所見。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阻隔心態。昭陽,趙飛燕女弟昭儀所住的地方。俞陛雲說:「昭陽為宸遊所在,僅於煙靄中遙瞻宮殿,則身之隔絕可知,冷抱雲和,更誰顧曲耶!」(《詩境淺說)極是。同時,宮牆之內,巷曲樓深,西宮、昭陽,恐怕難以隔簾相望,更何況是深夜月色朦朧時?只是心中所想,無非昭陽,所以朦朧樹色之外,心到神馳,已想見昭陽殿中輕歌曼舞,春色盎然的景象,暄涼迥異,轉添春恨,不言怨而怨自深。


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