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董事長徐和誼發表了一番對動力電池續航里程的看法,把衆多網友惹怒了。

  近日,北汽董事長徐和誼接受採訪時稱:“下一步新的換電技術推廣普及之後,沒有人會再去質疑新能源的里程焦慮了。今後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會逐步標準化,在我看來,續航里程在300公里左右是非常經濟合理的數值。過短了頻繁換電也不方便,再長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沒電了就去換電,像燃油車加油一樣。”

  徐和誼在採訪的時候一併解釋道:“續航里程600公里電池是300公里的2倍,空轉不說,電池自重加大,對輪胎的磨損會加劇,另外運營成本也會大幅度提升。續航600公里的電動車電池等於是天天自己拉自己,費電的同時百公里消耗也會很大。我們通過多方面的綜合因素來算,續航里程300公里足夠了。”

  “續航里程300公里足夠了”?北汽董事長徐和誼的此番言論,瞬間激起了網友的怒火。

  在相關報道底下,網友一條條的評論就像是機關槍一樣噴灑着憤怒的火焰。有人認爲北汽老總說純電動車續航300公里就足夠的說法,是“就想賺百姓的錢”;也有網友認爲“不思進取,邏輯感人,”而且還拿出了長征運載火箭的例子批駁這種觀點不正確;還有網友直接就認爲“自己做不出來續航好的電池,就找這個藉口。”這些觀點都獲得了衆多網友的支持和點贊,而且類似的還有很多,可見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對於純電動車“續航300公里就足夠”的說法,多麼不得人心。

  觀點恐難成立 高續航電池纔是行業目標

  其實,按照徐和誼的解釋邏輯來看,純電動車“續航300公里就足夠”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當搭載同樣的動力電池,車企想要給純電動車帶來高續航,就得加掛更多的動力電池,勢必增加負重,從而引發徐和誼所說的一系列問題。

  但是,這個邏輯想要成立,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無法再度提升,續航里程難以再獲得更大的進步。而實際上,無論是日本的松下,還是我國的寧德時代都在努力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研發高續航動力電池。

  此前,央視財經頻道第二季《大國重器》中曾經介紹,寧德時代“嘗試將電芯中的導電銅箔厚度從8微米減少到6微米。這樣做,可以在電芯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活性材料鎳鈷錳的用量,使電芯的能量密度提高2%,從而加大續航里程。”據瞭解,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約在250Wh/kg,正在向2020年350Wh/kg的目標衝刺。而當動力電池達到350Wh/kg能力密度,這將意味着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甚至更多。

  這並非不可能,美國的特斯拉聯合松下電池已經做到了,而且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面。

  2018年的年初,特斯拉宣佈與松下聯合研發的21700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300Wh/kg。也正是在高能量密度21700電池系統的助力下,特斯拉model 3最高續航里程輕鬆超過了500公里。而僅僅半年以後,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電池技術方面獲突破性進展,能量密度再提升30%,並且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特斯拉車型的續航里程可達到640km以上。

  當美國特斯拉還在動力電池續航上給自己較勁的時候,當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拼命追趕的時候,北汽董事長徐和誼竟然認爲純電動車“續航300公里動力就足夠”了?

  這樣的言論,也難怪網友會憤怒。

  放棄對續航的進取心 就像放棄了發動機性能的追求

  要知道,動力電池作爲三電之一,是純電動車最爲核心的部件。如果把純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動力電池並不是油箱一樣無關緊要的小部件,而更像是發動機一般重要的核心部件。在純電動車內,動力電池的續航長短,直接決定了這款車的性能高低與受歡迎程度。而每一次動力電池單位續航的提升,都將對純電動車行業帶來飛一般的改變。

  實質上國產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從2013年開始至今,已經普遍從15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左右。而在此期間,國內純電動車普遍從低續航、低成本的磷酸鐵鋰電池集體轉向普及高續航、高成本的三元鋰電池,更是證明了動力電池高續航對純電動車的重要性。

  在這種背景下,北汽董事長徐和誼發表的“純電動車續航300公里就足夠”這種說法,就像車企老總給消費者說,那些進口發動機的性能再高也沒有意義,反正時速超過120km/h是違法的,所以你只需要接受這個國產低性能發動機就行了一樣——潛臺詞就是,並非我們不努力,其實是外部條件不允許。

  客觀來看,如果是單純作爲一個在商言商的商人這麼說,我們可以理解這樣的邏輯存在,畢竟研發成本、邊際效益等都是一個商人需要考慮的事宜。儘可能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活下去,是任何一個商人都有的本能。但是作爲一個汽車行業的國企老總,尤其是作爲一個本應帶領國內汽車行業向更高領域進發、跟海外車企競爭的國企老總,北汽董事長對純電動車最爲核心的電池續航方面放棄進取的言論,就像是在說國產純電動車已經跟進口純電動車放棄競爭一樣。

  當一個汽車行業國企老總說出這樣一番話,讓人嘆息,也更又讓人憤怒。

  我們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已經落後國外整整一百年,難道在本可以彎道超車的純電動車時代還要再落後一百年嗎?

  而考慮到北汽2025年以後停售燃油車,這意味着以後你可能買不到北汽任何一款高續航的純電動車。不過話又說回來,當董事長對純電動車最爲核心的電池續航方面都已經放棄進取的時候,消費者未來還會想買北汽的純電動車嗎?

  反正我不會。

  你會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