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裏長城》到《光宗耀祖》,再到最新的單曲《華夏》,GAI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了「中華精氣神」三部曲的創作。而這三首作品,對於他和樂壇大環境來講,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先說歌曲。

作為「中華精氣神」三部曲的又一首新作,《華夏》依然採用了Trap與民樂融合的形式。而從《萬裏長城》到《光宗耀祖》,直到這次的《華夏》,這三首歌曲之所以被命名為「中華精氣神」三部曲,除了主題的一致之外,同樣還包括了音樂表達的一致性。比如你對《萬裏長城》和《光宗耀祖》這兩首歌曲足夠熟悉的話,那麼在聽到《華夏》這首歌曲時,就很容易就想到它是GAI的新作。

誠然,這是一個崇尚多元的時代,也是一個喜新厭舊的時代,所有的歌手和音樂人,更在意不斷突破自己,一首歌接著一首歌的轉型,以證明自己在音樂上的不斷進取。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反而這個時代的歌手和音樂人,越來越缺那種專註的打磨精神,那種在創造的同時,不斷深化、精化,從而成為自己鮮明風格的堅持精神。

而「中國精氣神」三部曲從音樂上,恰恰體現出的就是GAI,以及他和老道、宋陽這個音樂團隊,對於音樂風格打造的精益求精,並通過不斷的打磨、升級,從而成就一種完全Flow化的個人風格。

所以,「中國精氣神」既是GAI作品的一個主題,同樣也是一種風格。

當然,同一音樂體系的「中國精氣神」,亦有同中求異的細節不同。配合《華夏》這樣雄渾的主題,貫穿了曲調悠揚的東方管樂,並穿插了空谷幽蘭般的古箏彈奏,整體的音樂色調都偏明亮,並不像一般表現中國歷史的作品,總會有意無意突出那種沉重感。

但也正是這樣的處理,讓《華夏》這首展現中華文明的作品,有了輕盈、活力的現代之美,也讓文化積澱在樂符和律動中流動起來,過去時最終成為了現在進行時。這樣的處理,還讓華夏文明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動態之美和傳承之美,並無限突出音樂裏真正的精氣神。

《華夏》的節奏,也和「中華精氣神」前兩部曲一樣,採樣低頻比較厚的Beat,甚至非常金屬的音色,用來體現出那種戰鼓般的雄壯氣勢。於是,極具現代的鼓點,因此也有了遠古的迴音。

這種東西融合,你可以用「中國風」、「古風」或「國風」來定義,但《華夏》又和那些常規意義的風們並不一樣。當越來越多的「中國風」,已經趨於音樂結構的模式化,歌詞寫作的宮廷化時,這些所謂的新古典作品,也就越來越像缺乏活力的仿古製品,空有形的近似,而完全沒有內核的意蘊。

但《華夏》這首作品,恰恰體現出一首家國情懷主題的作品,應該有的那種力度和力道。在流淌著民族基因的樂符裏,依然有可以讓人隨之激昂和澎湃的血脈。其實,一首好的音樂作品,無論題材與背景是古是今,最重要的就是充滿生命力,《華夏》恰恰就是一首有血有肉,充滿精氣神的作品,也讓那些綿柔無力的國風,終於成了堂堂正正的雄風。

不得不說,從《萬裏長城》開始,始終有人對GAI的音樂走向有所爭議。大意就是作為一個說唱音樂人,不應該創作這種類型題材的作品,畢竟在說唱音樂的世界裡,確實很少有這樣的先例。

但無論是搖滾還是說唱,音樂最高的境界,往往就是包容並蓄。也可以說,越具有包容精神的音樂人,就越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風格體系。

說唱音樂作為一種技術形態,它來自於街頭,也和街頭文化共生共長,但在說唱音樂傳播的這麼多年,它也始終通過與其它音樂和文化的結合,從而不斷轉化、升級,從而創造出不同的延伸類型。

比如越來越多和電音的結合,就讓說唱音樂更酷更潮流,也不斷與時尚文化相結合。而像GAI這樣,以說唱音樂的結構,加上東西方音樂元素的結合,來體現「中華精氣神」,同樣是對說唱文化的一種開拓。

「中華精氣神」三部曲,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恰恰是創作的格局和眼界。GAI能將家國的熱血,與說唱音樂的熱血精神,互相交換、融合,從而將兩種完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熱血情懷,真正有機組合在一起,這恰恰就是文化融合的成功。

另一方面,《華夏》這樣的作品創作,既有「炎黃浩瀚沐蒼霞」這樣的古典意境,又有「挺起我驕傲的胸膛」這樣的直抒胸臆,古今穿越之間,也讓「中國精氣神」重現活力的光芒。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社會責任感缺失的時代,GAI作為一個歌手,也承擔起了以樂載道的任務。並不是說這麼做,就一定高尚了,而是在大部分音樂人,都拘泥於感性、糾結於技術、投機於個性時,像GAI這樣用音樂來喚醒國人魂靈的方式,確實能在這個時代,賦予音樂以更積極的意義,並呈現出這個時代的音樂,很少會出現的一種美……

那就是振奮之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