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稱清明裹、艾餃,目前知道江西浙江有。


青團是南方地區的寒食節特色小吃。為什麼北方沒有呢?首先,青團的食材,艾葉或者是馬蘭頭,各地不一,是主要生長在南方地區的,其次,南方地區夏季濕熱,易生蚊蟲,五毒,尤其是清明節前後,吃艾葉粑粑,青團會有祛風驅邪的作用。因此北方沒有吃青團的習俗,因為沒必要,不過現在可以當做特色小吃嘗一下。

至於歷史來源,我百度了一下,當做參考吧。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不負責!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