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长社之战(1)

上次说到北方,还是在公元548年,这一年,侯景向南偷渡淮水,奔了寿阳。同样也是在这一年,东魏大将高岳兵困颍川,跟城里的王思政开始较劲。可是,就在侯景把江南搅了个天翻地覆的时候,高岳却在颍川城下一筹莫展。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那王思政岂是好相与的,当年在玉璧连高欢都拿他没辙,你高岳又多了个肾?!

可是这事儿如果反过来看,王思政在颍川呆的时间越长,对高澄来说就越不利。

看过前文的大胸弟应该有印象,就在公元549年年初,南梁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向高澄投诚,献出了钟离;同月月底,侯景的表弟、留守寿阳的中军大都督王显贵向东魏投降,献出了寿阳。这些地方儿那都是千金不易的战略要地,现在高澄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入了囊中。但是,如果颍川继续控制在王思政和西魏军手里,不论是对寿阳还是钟离,都是极大的威胁。

因此,高澄连续派出使者到颍川前线,一方面转达自己对战局的关心;另一方面,话里话外也暗含杀机,再拖下去,军法无情。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高岳久攻不下,本来就挺扎心;现在高澄这头儿压力一大,高岳更是诚惶诚恐。可眼前的颍川城仿佛钢浇铁铸一般,王思政根本不开面儿啊。这可肿么办。

高岳把麾下将领召到大帐,开会;集思广益,看看还有什么办法能尽快破城。

在会上,副将刘丰生提了个想法儿,地面儿上咱36计基本上使了个遍,不奏效;要不咱试试水攻(“山鹿忠武公刘丰生建策,堰洧水以灌之。”)?

颍川坐落在洧水(即今双洎河)的南岸;地势较低。刘丰生的计划是,在颍川城北面的洧水上建立一座拦水坝,把洧水憋住,等到洧水攒到一定量的时候,东魏军挖开拦水坝;然后,大家伙儿就等着看王思政喂鱼吧。

刘丰生一席话,说的众人眼前一亮;成不成的,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高岳下令,就这么干。

东魏军分出大队人马开始越过颍川施工,很快,大坝修起来了。而随着大坝不断的加高,洧水的水量也被越憋越足;终于,有一天高岳脚着,够王思政喝一壶了;于是,高岳一声令下,扒开拦水坝……只见被憋了好几天的洧水,滚滚洪流,如出笼猛虎,咆哮着冲向了颍川城。

水火无情,发了飙的洧水一头就撞坏了夯土而成的颍川城墙;并且顺着撕开的口子灌得满城都是。

高岳等人站在高处,欣赏着跟鱼塘一样的颍川城,哈哈大笑。嗨完,高岳下令,东魏军分成十余队,轮番向颍川发起进攻。

可是接下来,高岳等人真是见识了啥叫不信邪的了;依托被水冲的东倒西歪的城墙,西魏军拼死作战,一次又一次打退了东魏军的攻势。

西魏军之所以这么玩儿命,跟他们的统帅王思政有着莫大的关系。

大水进城,王思政趟着齐腰深的水,亲自站在城墙上指挥部队反击;而且哪儿有危险,王思政就出现在哪里。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此时的王思政,已经不是西魏军的高级将领,而是老兵王思政。

在王思政的感召下,西魏军上下团结一致,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咬紧牙关,和东魏人血战到底。

不过,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个人的能力、品格虽说有一定的作用,但对颍川守军来说,形势依然在持续恶化。因为此时高岳决定,继续加高洧水上的拦水坝,将水量憋起来,然后调水军战船参战。

高岳的命令很快的被执行了,洧水水量大增,东魏军的弓箭手乘坐战船,顺水来到颍川城下,此时战船已经跟城墙持平了,再不用擡头仰攻。东魏军万箭齐发,登时射死了很多西魏军。

照这个势头下去,城破就在几天之内了。至少提出以水代兵的刘丰生和大军副统帅慕容绍宗是这么认为的。因为身为全军的高级将领,这二位居然有心情乘坐战船在洧水上来回游弋,近距离观战(“燕郡景惠公慕容绍宗与刘丰生临堰视之。”)。

城破在即,想必这二位心情不错;心情不错,就难免得意忘形。这一忘形,这二位可就招了忌了。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招了谁的忌?

只能说,是老天爷的。

史载,莫名其妙的,水面上突然刮了一阵狂风;不偏不倚的把这二位乘坐的战船,吹向了颍川城(“俄而暴风至,远近晦冥,缆断,飘船径向城。”)。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齐声高喊,我了个艹,这特么几个意思?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大风可不会因为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几句我艹就停止的,风越刮越紧,战船离颍川城也越来越近。慕容绍宗和刘丰生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再吹,就把自己个儿吹进城去了!这二位万万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想进城,最后会是用这种方式。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此时的颍川城头,却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仗打了小一年了,双方谁有什么人都门儿清;西魏军眼神儿好的已然能看见船上都是什么人了,谁不知道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在东魏军中的分量?那可是俩副总司令啊!

王思政大笑,立即下令,用大钩子把这条船无论如何也要给我拉到城墙边儿来,同时做为预案,他又调来一队弓箭手,张弓搭箭瞄准敌船,能生擒最好,抓不住活的,也不能让这俩溜走。

西魏军甩出去的钩子毫无悬念的挂住了慕容绍宗和刘丰生的战船;在西魏军一二三、走你的号子声中,战船被缓缓的拽向了城墙。

一想自己下半辈子就要在战俘营里过了,慕容绍宗和刘丰生不寒而栗;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二人往身后瞧瞧,水面上啥也没有,指望别人来救,没可能了。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对视一眼,啥也别说了,跳河吧!

慕容绍宗不会游泳,而且身着几十斤重的盔甲;一入水,没扑腾几下就沉底儿了;刘丰生虽说会游泳,估计也就是会个狗刨儿之类的,你指望他游的像菲尔普斯那样速度显然不现实;因此没游出多远,他就被颍川城上西魏军的一阵乱箭给射死了(“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赴水溺死,丰生游上,向土山,城上人射杀之。”)。

高岳几乎就是眼看着自己的俩副手儿怎么丧的命;太特么狗血了,刚才二人还在船头谈笑风生,眨眼间就阴阳两隔了。这也太丧气了!

慕容绍宗和刘丰生不仅是前敌副总司令,而且还是东魏朝廷的高官;这么不明不白的挂了,这么大的事儿,高岳不敢隐瞒,连夜派人回邺城向高澄报信儿。

本来这段时间高澄心情还是不错的,就在不久前,高澄晋齐王位;可是当前线的信使把两位高级将领的死讯带给他时,高澄的脸色连过度都没有,直接从红润变成了铁青。他没想到,高岳如此无能,10万大军,打了小一年,不仅没伤到王思政的一根毫毛儿,反而自己这边儿折了两位副总司令。

所以说做人一定不能太嚣张,否则老天爷也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的!

高澄决定,既然你高岳对付不了王思政,那少爷我就亲自出马,会会这个传说中的王思政。

不过高澄还是比较慎重,出发前他派散骑常侍陈元康先到前线兜了一圈;摸摸情况。

陈元康奉命而来,围着颍川城转了几圈,然后回报高澄,王思政潜力已尽,马上就要撑不住了;就等您去,给他的棺材板子上钉钉子了。

公元549年5月,东魏齐王、大将军高澄率大军10万离开邺都,直扑颍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