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表面積被水覆蓋着,在太空裏看向地球,人們會發現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而我們雖然稱呼人類的家園爲地球,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那麼,地球上如此大量的液態水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會是地球自發產生的嗎?

但科學家經過研究後卻發現,地球並不具備自然生成水的功能,那麼又是誰“饋贈”給了地球水分呢?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中的木衛二、木衛三以及海王星和天王星等等,這些星球上都存在大量的冰晶物,尤其是木衛二,科學家認爲,在木衛二厚厚的冰層下方存在着一個幾千米深的液體海洋,而在木衛二的海洋內部,很有可能已經誕生出了早期生命。

而從衆多含水的星球看來,地球並不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含水的星體,也不是含水量最多的星體。

科學家認爲,地球上的水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數億年前,帶有大量冰晶物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之後,將大量的水帶到了地球上。

早期的地球和火星一樣,是一顆荒蕪的岩石星球,而太陽系內各大天體也非常混亂,那時候的太陽還沒有足夠的質量將系內的星體“穩定住”。而在距離太陽一光年左右的地方,一些隕石的碎片在太陽系外不斷遊蕩着,這些隕石由於距離太陽較遠,受到的太陽輻射和溫度的影響也較小,而最爲關鍵的是,這些隕石碎片上還藏有大量的水冰物質。

而由於地球當時並沒有月球這個“肉盾”的保護,因此早期的地球經常會受到外來天體的襲擊,而這些小行星的碎片在掉落到地球之後,高溫使得小行星上的冰晶物融化,從而在地球上產生了液態水。

雖然這些說法都還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但筆者認爲,小行星撞擊地球使得地球產生水這種說法還是有說服力的。

因爲數億年前,地球不僅可能沒有水,而且還缺少生命所需的元素,而在科學家的研究中發現,地球的內部主要由硅酸鹽構成,但硫和碳這種物質卻很難發現,因此,小行星的撞擊不僅爲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液態水,還有可能爲地球鋪墊了生命所需的有機成分。

筆者-小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