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召开「寿险业负责人座谈会」,金管会保险局长施琼华。(图/记者汤兴汉摄)

▲保险局长施琼华。(图/记者汤兴汉摄)

记者戴瑞瑶/台北报导

保险局近期发文给寿险公会,请公会针对目前民众投保可「副本理赔」的实支实付医疗险,研议出可行的控管方案,拟限制每位保户的投保件数,或是投保的保险公司家数。虽然还只在研议中,但保险业者已开始因应,近期针对过去已有投保实支实付医疗险的保户,若想再加买一张,业者在核保上都开始有顾虑。

有保险业者向《ETtoday新闻云》透露,对于之前有买过实支实付医疗险的保户,现在若想再加买另一张可副本理赔的实支实付医疗险,公司最近在核保上都有所疑虑,主要就是各业者有接到通知,保险局开始要针对实支实付副本理赔加以控管。

《ETtoday新闻云》记者询问保险局局长施琼华,她证实保险局确实有发文请公会研议,针对实支实付医疗险的副本理赔,请公会研议出可行的控管方案。

施琼华说明,其实目前各家保险公司本身就有在做额度控管,若保户投保「同一家」保险公司的数张实支实付医疗险,每家公司都会有额度管控。

但主要问题在于,许多保户是跟「不同」的保险公司投保数张实支实付医疗险。施琼华指出,保险局没有限制民众投保实支实付医疗险只能限跟1家保险公司买,但保户拥有的数张实支实付医疗险若都是不同保险公司,因为每家公司商品的给付内容不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很难做到额度控管,所以请公会研议,看是要从保户的投保张数,或是投保的保险公司家数做控管。

施琼华强调,民众买太多可副本理赔的实支实付医疗险,例如A先生买了5张可副本理赔的实支实付医疗险,明明医疗费用只有20万元,A先生却能透过多张保单副本理赔领到高达100万的理赔金,「这本身就会有社会道德观感上的疑虑,保险公司本来就要去避免过度销售引发的道德风险。」

也有另一家保险业者向《ETtoday新闻云》表示,因为保险局开始要针对保户买的实支实付医疗险张数做控管,有些企业要帮员工投保团保时就发生问题,公司帮员工买的团保中有包含实支实付医疗险,员工若认为不足,想要再自己花钱向别家保险公司另外加买实支实付医疗险,另一家保险公司在核保时就会有所顾虑。

施琼华则表示:「目前一切都还没有定案,还只是发函请公会研议的阶段,保险业者如果有建议与实务上的困难,都可以随时向公会与保险局反应。」

其实,保险局在去年研拟《保险法》修正草案时,就曾研议新增条文,规范民众的理赔金额不得超过「医疗费用」的金额。最受影响的,就是拥有多张可副本理赔实支实付医疗险保单的保户,因为保户不管买再多张实支实付医疗险都还是只能理赔到医疗费用的金额,不能多拿理赔金。

后来,社会舆论不赞成,保险局举办公听会听取各界意见后,发现实支实付医疗险各家商品设计不一致、太过复杂,实务操作上有难度,还需要跟学者与业者讨论,因此决定暂时把该条文草案拿掉,目前出炉的《保险法》修法草案只针对「产险」的复保险做规范,不涉及实支实付医疗险。

如今,保险局转换方式,研拟改从限制保户的投保张数或投保的保险公司家数来控管,就是希望能解决长期以来实支实付副本理赔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