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構型」直觀說就是如何排布熱核武器(即氫彈)中的裂變部分(即初級)和聚變部分(即次級),使得次級能夠被初級點燃並釋放足夠的聚變能(威力)。直觀的說,排布的不好,初級(相當於原子彈)就會把次級直接炸飛或者炸散,氫彈就不能成功。氫彈理論設計上的難點就在於此。

曾經世界公認可用的就是兩種構型,美國提出的T-U構型(泰勒-烏拉姆)和中國的D-Y(鄧稼先-于敏)構型,或者很多人稱為于敏構型,路線不同。D-Y構型的公開資料很少,至於怎麼設計來的,我等庸人自然無法臆測于敏這種「百年一遇」的最強大腦的思想,籠統的說法是「充分學術民主,集體智慧攻關,從最初三種方案中嚴密論證篩選的」,所以肯定也不是橫空出世,靈光一現。

曾經俄羅斯用的構型俗稱叫「千層餅」,威力很大,但是體積大效率低,後來他們搞到T-U構型,換了。

中國核武是「全國人民在最困難時期勒緊褲腰帶扶植起來的」,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仍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保障核武研發,所以這種大工程不可能只是憑藉幾個人的聰明才智。

于敏等是這個大時代和大集體中的傑出代表,同時DY構型的確在科學技術上有重要價值,所以才會在我國核武嚴格保密的大背景下,這些典型事蹟被廣為人知。

最後,50多年前的這些構型,主要解決了氫彈有無的問題,各核大國在做小型化的過程中,相互之間都是不斷借鑒和融合,基於理論和實驗認識的不斷深入,殊途同歸,茶葉蛋已不是當年的茶葉蛋。


在我的另一個答案裏有寫過,于敏構型並不一定實際存在,于敏構型說法只存在於部分網站論壇中,由於氫彈技術絕對保密性,截止到目前,沒有任何資料證明有所謂「于敏構型」存在,也沒有資料證明「于敏構型」與所謂美國「T-U(泰勒·烏拉姆)構型「有任何不同之處。並且官方也沒有承認過於敏構型(唯一提到過」于敏構型「的媒體皆是非專業非權威的網路媒體)。氫彈理論及研製專業性保密性極強,目前也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氫彈技術,但不得不說的是,于敏作為一個從未出過國門的研發者來說,僅僅三年就完成了氫彈的小型化,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